四时受病原委

《友渔斋医话》书籍目录

天有四时即有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人之感也,随其脏腑之虚实而病焉。邪如穿窬,见人家墙门不固之处,则乘而入。昔有三人,冒露晓行,后一人无病,一人病,一人死。无病者先以酒食,胃气充而肌表固也;病者不饮酒而单食,死者空腹而行。可见邪之即凑,其气必虚。夫春气宜温,万物发陈,其气疏以达。设天寒衣薄,腠理闭塞,阳气不得透泄,诸病生焉。骤发者其感也轻,更有从冬而受邪者。如王叔和云∶寒邪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其感也深。若贫乏之辈,肌理固密,胃气壮实,更复营作,不时出汗,即有所感,邪从汗而泄矣。故被体虽薄而不病也。至于寒之初着人也,始则皮毛则肺应之,次则肌肉则胃应之。当体中稍有不适,即以辛散之剂服之,何至阳气不得泄越,郁而成病?始则身热咳嗽,甚则为疹为斑,其总名曰春阳寒郁。更有当春季受邪,阳气不透,其人禀浓,不致骤发,至春杪夏初,始欲走泄,因病热焉,其邪传心胞及胃者居多,或寒热往来,或单热不休,或疹或斑,或成温疫,其名曰春温晚发。夏为火德,万物欣荣。然大江以南,土卑潮汐,当梅雨淋漓,则多湿邪;大小暑又多酷热,暑伤人气,湿侵肠胃。人当夏令,宜谨起居,薄滋味,为卫生要事。暑邪无形,从人口鼻吸受;暑先伤气分,故气促脉软,四肢无力;暑伤心,心主液,故心烦少寐汗出;或久晴土燥,忽大雨下注,热气上蒸,最易受暑。及途行浅舍,劳逸虽殊,其受邪也同,是为阳暑。更有处于凉亭水榭,爱纳凉,喜冷冻饮料,胃气抑郁,其病恶寒壮热,少汗,脉沉滞,或吐泻,是为阴暑,不可不知。暑必挟湿挟秽,其病有霍乱者,有四因也∶受暑、受凉、受湿、伤食。至于赤白二痢,皆由湿热内侵饮食不节,其名曰暑湿交病。秋气宜凉,金令清肃,则病者少;若秋阳炽骄,人感其气,或贪凉露坐,毛窍为风露所遏,邪不得泄,最易受病。大抵疟症多从是得。及身热头痛咳嗽喘促等症,愈晚愈重,其名曰凉风袭暑。冬气凛冽,万物闭藏。然每有夏秋伏暑在内,至冬至一阳来复,感其气而欲泄,多见形寒肢热,咳嗽吐血,牙宣鼻衄等症。更有冬气和煦,阳藏不密,冬温症。当冬三月,善卫生者,晨不冒雾露,闭关独宿,夜卧不致过暖,则为来春发生之本。若空腹晓行,不谨房室,易生寒病,即病者古名为伤寒,可不慎欤?其名曰冬藏不固,其治法前贤悉备,何待予之赘辞耶。然未有分四时而立法者,故探讨精微,特出己意,以成一编。俾业斯者,观之了如指掌,熟玩详求,自能得心应手。至不关乎气感,当另立一门,以见意也。《内经》之四季所感而发病,未尝不以四气而论,予分四时受病,并出治法者,乃推其本而究其源,与古人立法,原无大异,惟用主药有别耳。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友渔斋医话》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友渔斋医话》书籍目录
  1. 四时受病原委《友渔斋医话》
  2. 四时摄生篇《寿世青编》
  3. 四时顺逆辨《冯氏锦囊秘录》
  4. 四时伤寒不同《医学纲目》
  5. 四时所病《推拿抉微》
  6. 四时气色主病《望诊遵经》
  7. 四时所病《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8. 四时气《内经评文》
  9. 四时所宜《饮膳正要》
  10. 四时气《灵枢悬解》
  11. 四时调摄《古今医统大全》
  12. 四时气《黄帝内经·灵枢》
  13. 四时调摄《养生导引秘籍》
  14. 四时平脉《脉诀刊误》
  15. 四时调摄(养生余录 上)《古今医统大全》
  16. 四时平脉《伤寒直格》
  17. 四时通用男女妇人方《养老奉亲书》
  18. 四时平脉《三指禅》
  19. 四时吐泻治分表里《幼科释谜》
  20. 四时平脉《明医杂着》
  21. 四时望法相参《望诊遵经》
  22. 四时平脉《医学摘粹》
  23. 四时瘟疫统治《奇效简便良方》
  24. 四时平脉《诊家枢要》
  25. 四时养老通用备疾药法《养老奉亲书》
  26. 四时疟《灵素节注类编》
  27. 四时阴阳从之则生逆之则死《类经》
  28. 四时脉诊《黄帝内经太素》
  29. 四时阴阳外内之应《类经》
  30. 四时脉形《黄帝内经太素》
  31. 四时用药法《珍珠囊补遗药性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