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分三部主病

《古今医统大全》书籍目录

夫诊脉之道,医者之难精也。若非灯下苦心勤于记诵,参师访友昼夜不遑,造次颠沛寤寐俯仰存心于此,安能知神圣之妙哉!古人曰∶按其脉,知其疾,命曰神,其探赜索隐之妙也。又曰∶切其脉,治其病,谓之巧,以明其指别之功也。盖三指相去毫厘之近,主病若千里之远,观夫指别之功也,世人固以为难,命曰神,岂容易可至哉?常睹于经脉有三部寸关尺也,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曰寸,从寸一分曰鱼际,从寸至尺曰尺泽,尺前寸后为关,关前为阳则寸口也,关后为阴则尺脉也,阴入阳出以关为界。寸主上焦头首皮毛,关主中焦胁腹及腰,尺主下焦小腹及足,此三部所主之大略也。左手关前心之部也,左手当关肝之部也,左手关后肾之部也。右手关前肺之部也,右手关上脾之部也,右手关后亦肾部也。(此六部原与《脉诀》脏腑配诊相同,今遵《内经》诊候故删其府之配也。)六部脉候各按四时而有胃气,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之谓也。

盖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所以人常禀气于胃,故脉以胃气为本也。蔡西山曰∶有胃气之脉,不大不小,不长不短,不滑不涩,不浮不沉,不迟不疾,意思欣欣,难以名状,此胃气之脉也。反此者病。经曰∶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盖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是以治病者必求其本。本为阴阳四时寒暑五脏之根也。以脉言之则浮沉也,以部言之则尺寸也。故经六∶脉者阴阳之法,以应五脏,是谓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其脉在中也。以浮沉论之则曰浮者阳也,沉者阴也。在脏腑则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所以心肺俱浮也。牢而长者肝也,按之而大举指来实者肾也,所以肝肾俱沉也。迟缓而长者脾也,脾为中州,所以脉在中也。仲景曰∶脉浮数动滑皆阳也,沉涩弱弦微皆阴也。阳者热也,阴者寒也,所以寒则脉来迟而沉,热则脉来浮而数。故曰∶诸数为热,诸迟为寒,无如此验也。《脉经》曰∶诸浮为风,诸紧为痛,诸伏为聚,诸弦为饮,芤者失血。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浮为在表,沉为在里,迟为诸寒,数为诸热。形壮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形气相得者生,三五不调者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此先圣诊脉之大法。故曰∶凡治病则察其形气色泽,治之无失其时也。所以形气相得者生,色泽以浮者病易已。脉从四时者可治,脉弱以滑者是有胃气,此皆易治也。若形色相失色不泽,及脉逆四时,或脉实益坚皆不可治,所谓必察四难而明告之。又若病热脉静、泻而脉大,脱血而脉实,汗后脉躁,此皆难治也。若疮疽之人脓血大泻,脉滑数者难治也。若患肺喘咳脓血,脉见洪滑,治之难痊。脉洪数应当发热而反恶寒,头项拘急,四肢烦痛,或复战栗渴甚者,但有痛处必发疮肿也。(《精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古今医统大全》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古今医统大全》书籍目录
  1. 脉分三部主病《古今医统大全》
  2. 脉分三部五脏《古今医统大全》
  3. 脉分四方《诊家正眼》
  4. 脉法总论《诊家正眼》
  5. 脉分四时六气《时方妙用》
  6. 脉法总括《本草易读》
  7. 脉分四时六气《诊家正眼》
  8. 脉法一《伤寒悬解》
  9. 脉分四时无胃曰死《类经》
  10. 脉法下篇提纲《伤寒悬解》
  11. 脉分五脏《诊家正眼》
  12. 脉法下篇《伤寒悬解》
  13. 脉分阴阳《医学集成》
  14. 脉法五十一《伤寒悬解》
  15. 脉分阴阳死生论《伤寒寻源》
  16. 脉法五十五《伤寒悬解》
  17. 脉分主歌《医宗金鉴》
  18. 脉法五十四《伤寒悬解》
  19. 脉风《中医词典》
  20. 脉法五十三《伤寒悬解》
  21. 脉伏《医学心悟》
  22. 脉法五十七《伤寒悬解》
  23. 脉浮《思考中医》
  24. 脉法五十六《伤寒悬解》
  25. 脉浮《医学心悟》
  26. 脉法五十九《伤寒悬解》
  27. 脉浮盗汗证二十三 阳明七十四《伤寒悬解》
  28. 脉法五十二《伤寒悬解》
  29. 脉赋《脉诀乳海》
  30. 脉法五十八《伤寒悬解》
  31. 脉歌《寿世保元》

《古今医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