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所病
唐容川曰∶四时各有主气客气,五方强弱之异。兹所举者,不过明脏腑气应与天时并行之义耳,医者多隅反。
经云∶春善病鼽衄。
唐容川曰∶鼽是鼻塞流涕,衄是流鼻血。鼽属气分,春阳发泄,为阴所闭,则鼻塞不通,治宜疏散其寒。衄属血分,春木生火,动血上冲,干犯清道,鼻为肺窍,木火侮肺,故发衄,治宜清降其火。善病者,谓多此种也。
涂蔚生曰∶春季界于冬寒夏热二者之间,人当此际,最易疏忽,以其时令略为和暖,可以少受寒、亦可以少受热。故鼽衄二症,此时为多,容川衄血之解尤为有见。
经云∶仲夏善病胸胁。
唐容川曰∶胸是两乳中间属心,肋是两乳旁边属三焦。心是君火,三焦是相火,皆与夏气相应。故仲夏善病胸胁,以火有余,多发逆满也。
经云∶长夏善病洞泄寒中。
唐容川曰∶长夏未月,湿土主气。脾主湿而恶湿,湿甚则发洞泻。阳极于外,无以温养中土,故发寒中之病。
观冬月井水温,夏月井水冷,则知夏月中宫多寒矣。
涂蔚生曰∶此节是由热而病寒,上节是由热而病火,两节恰是一个对字。容川此解,是未免过泥时令,而不能揆诸人情,衡乎事实者也。盖长夏热之最盛者也,惟热最盛,故人亦恶热最甚。于水果生冷之物,每多任意吃啖,以求御热避燥,迨其身体清爽之意。孰知内之阳火有限,而外之物欲无穷,旦旦而伐之,其不为阳火衰败也几希。
迨至胃寒既成,则水谷当然不能消化,发生洞泻寒中等症。夏日偏多痧症霍乱之症,亦即此理。若谓脾主湿而恶湿,湿甚则洞泻,阳极于外,无以温养中土,故发寒中之病,是人之胃阳,因外之阳热过甚,变而寒矣。然吾人之一呼一吸,纯与外阳相通,岂有外阳既热,而吾人吸入之气,尚为阴寒者哉。吾故曰∶夏月洞泻寒中,全由过食生冷之故。至谓冬月井水温,夏月井水冷,此则由于井水与空气之比较使然,实则井水常一也。不过空气有寒热,而吾人之手指,始觉有冷暖耳。
经云∶秋善病风疟。
唐容川曰∶风属肝,疟属少阳。因风致疟,本系木火为病,而多发于秋令者,木火侮金也。盖秋当肺金主气之时,金气清肃,则皮毛自敛,腠理自和。设风气鼓动,则为皮毛不得敛而发寒热。风火相煽,则腠理不得和,而战栗溺赤。知此理者,可得治疟之法也。
涂蔚生曰∶风是伤人瘦肉一层,疟是居人腠理一层,腠理尚在瘦肉外,何以因风致疟。盖因风未能解散清楚,而逆居于腠理之间也。昔黄帝问于岐伯曰∶夫风之与疟也,相似同类,而风独常在,疟得有时而休者,何也?岐伯曰∶风气留其处故常在,疟气随经络沉以内薄,故卫气应乃作。是风自风而疟自疟,不可因风以及疟也。然岐伯又曰∶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也。病以时作,名曰寒疟。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也。
亦以时作,名曰温疟。其但热而不寒者,阴气先绝,阳气独发,则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是疟有因风者,有不因风者,未可以类推也。如欲尽治疟之能事,须参观《内经》之疟症论,与后集之疟疾症治,方可胸有成竹,不致误事。
经云∶冬善病痹厥。
唐容川曰∶痹是骨节疼痛,厥是四肢逆冷。肾中阳气,能达于骨节,充于四末,则无此病。冬令寒水气盛,往往肾阳不足,故多此病。
唐容川曰∶四时之病,不一而足,则此种为多。且知其理,而一切非时之病,理皆可识。

- 四时所病《推拿抉微》
- 四时顺逆辨《冯氏锦囊秘录》
- 四时所病《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 四时受病原委《友渔斋医话》
- 四时所宜《饮膳正要》
- 四时摄生篇《寿世青编》
- 四时调摄《古今医统大全》
- 四时伤寒不同《医学纲目》
- 四时调摄《养生导引秘籍》
- 四时气色主病《望诊遵经》
- 四时调摄(养生余录 上)《古今医统大全》
- 四时气《内经评文》
- 四时通用男女妇人方《养老奉亲书》
- 四时气《灵枢悬解》
- 四时吐泻治分表里《幼科释谜》
- 四时气《黄帝内经·灵枢》
- 四时望法相参《望诊遵经》
- 四时平脉《脉诀刊误》
- 四时瘟疫统治《奇效简便良方》
- 四时平脉《伤寒直格》
- 四时养老通用备疾药法《养老奉亲书》
- 四时平脉《三指禅》
- 四时阴阳从之则生逆之则死《类经》
- 四时平脉《明医杂着》
- 四时阴阳外内之应《类经》
- 四时平脉《医学摘粹》
- 四时用药法《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四时平脉《诊家枢要》
- 四时用药加减法《内外伤辨》
- 四时疟《灵素节注类编》
- 四时用药例《卫生宝鉴》
《推拿抉微》
- 作者:? 朝代:? 年份:?
- 序
- 自序
- 凡例
- 节录夏英白先生推拿凡例
- 第一集·认症法
- 审察苗窍
- 五脏各有所司
- 形色部位指南赋
- 以色诊病
- 五视法
- 辨小儿五音
- 闻小儿声音
- 指纹辨色歌
- 以指冷热诊病说
- 以目诊病说
- 五脏所属之症
- 简切辨症法
- 辨舌苔法
- 看病诀
- 寿夭辨
- 小儿坏证辨
- 断小儿面色恶症死候
- 入门试法
- 五脏所伤
- 五脏所恶
- 脏腑为病
- 诸病所属
- 四时所病
- 脏腑通治
- 五脏所藏
- 望形察色
- 闻声别证
- 凡死证辨
- 第二集·推拿法
- 推拿代药赋
- 指纹
- 指纹切要
- 三关部位歌
- 浮沉分表里歌
- 红紫辨寒热歌
- 淡滞定虚实歌
- 纹形主病歌
- 小儿脉法
- 《内经》脉要
- 四脉主病主证
- 总括脉要歌
- 脉证宜忌歌
- 开天门法
- 分推太阴穴太阳穴法
- 掐天庭至承浆穴法
- 揉耳摇头法
- 揉太阴穴法
- 揉太阳穴法
- 二龙戏珠法
- 运内八卦穴法
- 干坎艮入虎口穴法
- 揉艮宫穴法
- 运水入土法
- 运土入水法
- 揉内劳宫穴法
- 掐小天心穴法
- 揉掐脾经穴法
- 大肠侧推到虎口穴法
- 虎口侧推到大肠经法
- 推掐心经穴法
- 掐揉肺经穴法
- 掐推肾经穴法
- 横门穴推到板门穴法
- 板门穴推到横门穴法
- 中指尖推到横门穴法
- 横门穴刮到中指尖法
- 掐横门穴法
- 揉板门穴法
- 乌龙摆尾法
- 赤凤摇头法
- 丹凤摇尾法
- 运五经纹法
- 运四横纹法
- 掐离宫至干宫法
- 孤雁游飞法
- 揉气关法
- 按弦搓摩法
- 老汉扳罾法
- 水底捞明月法
- 斗肘走气法
- 掐威灵穴法
- 掐向导穴法
- 凤凰鼓翅法
- 掐二扇门穴法
- 掐二人上马穴法
- 掐外劳宫穴法
- 运外八卦穴法
- 掐中指甲法
- 揉大指甲法
- 捻五指背皮法
- 刮手背法
- 掐老龙穴法
- 推后溪穴法
- 揉手背法
- 掐五指爪甲法
- 掐少商穴法
- 清天河水法
- 打马过天河法
- 分阴阳法
- 和阴阳法
- 掐赤筋法
- 掐青筋法
- 掐总筋法
- 掐白筋法
- 掐黑筋法
- 猿猴摘果法
- 黄蜂出洞法
- 凤凰单展翅法
- 飞经走气法
- 掐靠山穴法
- 推下六腑法
- 推上三关法
- 掐一窝风法
- 掐阳池穴法
- 掐斗肘曲池法
- 掐外关外间使法
- 揉肺俞穴法
- 揉龟尾法
- 搓脐法
- 掐膝眼穴法
- 委娄中穴法
- 掐前承山穴法
- 夜啼门推法
- 重舌门推法
- 鹅口门推法
- 风症门推法
- 诸热门推法
- 伤寒门推法
- 呕吐门推法
- 泄泻门推法
- 腹痛门推法
- 痢疾门推法
- 疟疾门推法
- 疳疾门推法
- 积症门推法
- 痞症门推法
- 痫症门推法
- 咳嗽门推法
- 肿胀门推法
- 目疾门推法
- 杂症门推法
- 第三集·治疗法
- 第四集·治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