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

《古今医统大全》书籍目录

按《通鉴》,伊芳尹佐汤伐桀,放太甲于桐宫。闵生民之疾苦,作《汤液本草》,明寒热温凉之性、酸苦辛甘咸淡之味,轻清重浊,阴阳升降,走十二经络表里之宜。今医言药性,皆祖伊芳尹。

着有《汤液本草》,今行世。

初作周医官。谓人惟五谷五药养其病,五声五色视其生。观之以九窍之变,参以五脏之动,遂用五毒攻之,以药疗之。出《史记》。

以上三人无传,并周之良医也。

未详其姓,春秋时人,秦良医。有张子求疗背疾,谓之曰∶非吾背,任君治之。 医之即愈。

必有所委,然后有所任治之也。出《尹子》。

春秋时人,未详其姓。晋平公求医于秦。秦使医和治之,曰∶不可为也。公近女室之疾如蛊,淫溺惑乱之所生也。良臣将死,天命不 。淫生大疾,过则为 。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君今不节而淫惑,不可为也。公曰∶良医。是岁赵文子果卒,其后平公亦毙。出《春秋左传》。

春秋时人,姓高,名缓。晋景公病,求医于秦伯。秦伯使缓治之。未至,景公梦二竖子,相谓曰∶缓,良医也,我辈将逃之。一曰∶我居育之上,汝居膏之下,其奈我何?缓至,视公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及,药之不至,不可为也。公曰∶良医。浓礼归之。

春秋时越王钩践之臣,佐越王灭吴,遂退身遨游五湖。有服饵之法,可以度世,并授孔安国等,皆成地仙,数百岁如童颜。医药济人不取利,所居处不二年,致富,弃其所积,迁徙别居,逾年而富。人咸称为陶朱公。问聚财之法,惟曰∶种五谷,蓄五 而已。

战国时宋之良医,洞明医道,兼能异术。龙叔子有疾,文挚令背明而立,从后视之曰∶吾见子之心,方寸之地虚矣。治之遂愈。齐闵五疾,召挚视。谓太子曰∶王疾得怒当愈,愈后杀挚,奈何?太子曰∶吾当与母共保于王,不杀。挚不解履登王床,王怒叱,疾即瘳。

吴郡人,学道于蜀中。能消灾除病,以药救民,服者立愈,功德感天。周赧王十年,老君遗节遣使召羲升天。子弟求之,不知踪迹。

战国时汉阳人。常采百草花,水渍之,瓮盛泥封,自正月始,迄九月末,又取瓮埋之百日,煎丸之。卒死者,以药丸纳口中,水下之,立活。时人称为神仙云。出《外传》。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古今医统大全》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古今医统大全》书籍目录
  1. 三代《古今医统大全》
  2. 三刺浅深五刺五脏《类经》
  3. 三代以前,圣君贤相,创为医药,以济死生者也。《医学入门》
  4. 三刺谷气《针灸素难要旨》
  5. 三碘甲腺原氨酸(T3@@RU)《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6. 三刺《中医词典》
  7. 三-碘甲腺原氨酸总量《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8. 三刺《中医名词词典》
  9. 三豆散《冯氏锦囊秘录》
  10. 三刺《黄帝内经太素》
  11. 三豆饮(加减三豆饮)《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12. 三串毒《中医词典》
  13. 三豆饮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4. 三虫候《诸病源候论》
  15. 三豆子汤《仁术便览》
  16. 三虫候《诸病源候论》
  17. 三耳汤《保健药膳》
  18. 三虫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19. 三法《中医名词词典》
  20. 三虫方七首《外台秘要》
  21. 三法《中医词典》
  22. 三虫病《中医词典》
  23. 三法五治论《此事难知》
  24. 三虫《扁鹊心书》
  25. 三法一首(集见内经至真大论篇)《医经国小》
  26. 三虫《中医词典》
  27. 三分茶《儒门事亲》
  28. 三虫《圣济总录》
  29. 三分散《儒门事亲》
  30. 三虫《千金翼方》
  31. 三分损益《类经图翼》

《古今医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