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机

《古今医统大全》书籍目录

《内经》曰∶阳气者,大怒则形色绝,而血菀于上,使人煎厥。又曰∶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吐血。

湿淫汗出为鼽衄。

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胞移热于膀胱,则为癃,溺血。

怒则气逆,甚则呕血,故气上矣。

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

又曰∶卧则血归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又曰∶心出血,肝纳血。肺出气,肾纳气。

《针经》云∶厥气生足 , 生胫寒,胫寒则后血。

《原病式》云∶血溢血泻,衄 污血,皆属于火。

《巢氏病源》云∶夫吐血者,皆由大虚损,及饮酒劳损所致也。肺者,五脏上盖,心肝又俱主血。上焦有邪,则伤诸脏。脏伤血下入于胃,胃得血则闷满气逆,气逆故吐血也。但吐血有三种∶一曰内衄,二曰肺疽,三曰伤胃。肉衄者,血出如鼻衄,但不从鼻孔出,是近心肺间,津出还流入胃内。或如豆汁,或如衄血,凝停胃里,因满闷便血,或去数升乃至一斛是也。肺疽言饮酒之后,毒满便吐,吐以后有一合、二合或半升、一升是也。伤胃者,是饮食半饱之后,胃内冷,不能消化,则便烦闷,强呕吐之。所食之物,与共上冲 ,因伤损胃口,便吐血,色鲜正赤是也。

吐血之后,脏腑虚竭,荣卫不理,阴阳隔绝。阳虚于上,故身体虚热;胸中痞,则口燥。

夫心者,主血;肝者,藏血。忧愁思虑则伤心,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则伤肝。肝心二脏伤,故血流散不止,气逆则呕而出血。

唾血者,由伤损肺。肺者,为五脏上盖,易为伤损。若为热气所加,则唾血。唾出如红缕者,此伤肺也。胁下痛,唾鲜血者,此伤肝也。

心主血脉而候于舌。若心脏有热,则舌上出血如涌泉。

此由五脏伤损所为。脏气既伤,则风邪易入,热气在内,亦大便下鲜血而复吐。冷气在内,亦大便血下,其色如小豆汁,出时疼而不甚痛。前便后下血者,血来远;前下血后便者,血来近。远近言病在上焦、下焦也。令人面无血色,时寒时热,脉浮弱,按之绝者,下血。

心主于血,与小肠合。若心家有热,结于小肠,故小便血也。下部脉急而弦者,风邪入于少阴,则尿血;尺脉微而芤,亦尿血。

凡荣卫大虚,腑脏易损,血脉空竭,因而恚怒失节,惊忿过度,暴气逆溢,致令腠理开张,血脉流散也。言九窍出血,喘咳而上气逆,其脉数有热不得卧者,死。

肝藏血,心之液为汗。言肝心俱伤于邪,故血从肤腠而出也。

《原病式》曰∶血溢者,上出也。心养于血,故热甚则血有余而妄行。或谓呕吐紫凝血为寒者,误也。此非冷凝,由热甚消烁,以为稠浊。而热甚则水化制之,故赤兼黑而为紫也。

衄者,阳热怫郁于足阳明而上热,则血妄行,血衄也。

衄 血污,血出也。污者,浊也。心火热极则血有余,热气上甚则为血溢,热势亢极则燥而污浊,害承乃制,则血兼黑而为紫也。

血泄,热客下焦而大小便血也。

陈无择云∶衄者,因伤风寒暑湿,流传经铬,涌泄于清气道中而致者,皆外所因。积怒伤肝,积忧伤肺,烦思伤脾,失志伤肾,是喜伤心,皆能动血,随气上溢清道中而致者,属内因。

饮食过多,啖炙爆辛热,或坠堕车马伤损所致者,为不内外因。

吐血者,或因四气伤于外,七情动于内,及饮食房室劳役所致。劳血积聚,膈间满则吐溢,世谓妄行,或吐瘀血,此名内伤。

东垣曰∶经云怒气逆甚则呕血,暴瘅内逆,肝肺相搏,血溢鼻口,取天府穴。又足少阴肾之脉,从肾上贯肝,入肺中,循喉咙。其病则饥不欲食,面黑如地色,咳唾则有血。夫气者,阳;血者,阴也。气主行之,血主濡之。今血妄行,上出于鼻口者,皆气逆也。故经言阳明厥逆,怒则气逆,暴瘅内逆者是也。

《玉机微义》云∶怒气劳气,皆能致血证。但怒气致血证者,则暴甚,故经云抑怒以存阴者是矣。否则五志之火动甚,火载血上,错经妄行也。

丹溪曰∶经曰∶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又曰∶男子六十四而精绝,女子四十九而经断。夫以阴气之成,止供给三十年之运用,已先亏矣。人之情欲无涯。此难成易亏之阴气,若之何而可以纵欲也?

《玉机微义》云∶经曰∶荣者,水谷之精也。和调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源源而来,生化于脾,充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灌溉一身。目得之而能视,耳得之而能听,手得之而能摄,掌得之而能握,足得之而能步,脏得之而能液,腑得之而能气。是以出入升降濡润宣通者,由此使然也。注之于脉,少则涩,充则实,常以饮食日滋,故能阳生阴长,聚汁变化而赤为血也。生化旺则诸经恃此而长养,衰耗竭则百脉由此而虚,可不谨养哉?故曰∶血者,神气也,持之则存,失之则亡。是知血盛则形盛,血弱则形衰。神静则阴生,形役则阳亢。

阳盛则阴必衰,又何言阳旺则生阴血也?盖谓血气之常,阴从乎阳,随气营运于内。苟无阴以羁束,则气何以树立?故其致病也易,调治也难。以其比阳常亏而又损之,则阳易亢,阴易乏之论可以见矣。《内经》有云∶阳道实,阴道虚,阴道常乏,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以人之生也,年至十四而经行,至四十九而经断,可见阴血之难成易亏如此。阴气一伤,所变之证妄行于上则吐衄,衰涸于外则虚劳,忘反于下则便红,积热膀胱则癃闭、溺血,渗透肠间则为肠风。阴虚阳搏则为崩中,湿蒸热瘀则为滞下,热极腐化则为脓血。火极似水,血色紫黑,热胜于阴,发为疮疡。湿滞于血,则为痛痒瘾疹,皮肤则为冷痹。蓄之在上,则人喜忘;蓄之在下,则人害狂。堕恐跌仆,则瘀恶内凝。若分部位,身半以上,同天之阳;身半以下,同地之阴,此特举其所显之证者。

成无己云∶伤寒衄者,为邪气不得发散,壅盛于经,逼迫于血则因致衄也。蓄血在下焦,结聚而不行,蓄积而不散者是也。血菀于上而吐血者,谓之薄厥;留于下而瘀者,谓之蓄血。此由太阳随经,瘀热在里,血为热所搏结而不行,蓄于下焦之所致。经曰∶太阳病七八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如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

(治法详见伤寒蓄血条下。)

阴结便血,非伤寒之比。邪在五脏,则阴脉不和。阴脉不和,则血留之。结阴之病,阴气内结,不得外行,无所禀,渗入肠间,故便血也。外灸中脘、三里、气海;内服平胃地榆汤而愈。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古今医统大全》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古今医统大全》书籍目录
  1.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2.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3.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4.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5.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6.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7.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8.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9.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10.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11.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12.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13.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14.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15.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16.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17.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18.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19.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20.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21.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22.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23.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24.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25.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26.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27.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28.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29.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30.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31.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古今医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