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安常脉论

《古今医统大全》书籍目录

察脉之要,莫急于人迎寸口,是二脉相应如两引绳,阴阳均则绳之大小等。凡平人之脉,人迎大于春夏,寸口大于秋冬。何谓人迎?喉傍取之,《内经》所谓别于阳者也。越人不尽取诸穴之脉,但取手太阴之行度,鱼际后一寸九分,以配阴阳之数,而得关格之脉。然不先求喉手引绳之义,则昧尺寸阴阳关格之所起。寸口倍于尺则上鱼而为溢,故言溢者寸倍尺极矣。溢之脉,一名外关,一名内格,一名阴乘之脉。曰外关者,自关以上外脉也,阴拒阳而出,故曰外格,阴生于阳寸动于尺,今自关以上溢于鱼际,而关以后脉伏行,是为阴壮乘阳而阳竭,阳竭则死,脉有是者死矣。此所谓寸口四倍于人迎,为关阴之脉者也。关以后脉当一寸而沉,过者谓尺中倍寸口至,三倍则入寸而为覆,故言寸者,尺倍寸极矣。覆之脉,一名内关,一名外格,一名阳乘之脉。内关者,关以下内脉也。外格者,阳拒阴而内入也。阳生于阴尺动于寸,今自关以下覆入尺泽,而关以下脉伏行,则为阳亢乘阴,而阴竭亦死,脉有是者死矣。此所谓人迎四倍于寸口,为格阳之脉也。经曰∶人迎与寸口皆盛,过四倍则为关格。关格之脉羸,不能极天地之精气而死。所谓关格者,覆溢是也。虽然,独覆独溢,则补泻以生之。尺部一盛,泻足少阳补足厥阴,二盛,泻足太阴补足少阴,三盛,泻足阳明补足太阴,皆二泻而一补之。四盛则三极,导之以针,当尽取少阳太阴阳明之穴。脉弱者取三阳于足,脉数者取于手少阳二,当补于阴一。至寸而反之。脉有九候者,寓浮沉于寸关尺也。且越人不取十二经者,穴直以二经配合于手太阴行度自尺至寸,九分之位复分三部,部中有浮中沉以配天地人也。又曰∶中风伤寒金湿水热火温,病起于湿,湿则土病,土病而诸脏受害,其本生于金木水火四脏之变也。阳浮阴微为风湿,阳数阴实为温毒,阳濡阴急为湿温,阴阳俱盛为温疟。其治也,风湿取足厥阴木、手少阳火,温毒专取少阴火,伤寒取手太阴金木、手少阴火,湿温取足少阴水。乡人皆为我能与伤寒语,我察伤寒与四温变,辨其疑似而不可乱也。故定阴阳于喉手,配覆溢于寸尺,寓九候于浮沉,分四温于伤寒。

此皆扁鹊略闻其端,而余参以《内经》诸书,可究而得其说,审而用之,顺而治之,病不得逃焉。

(张佑史方)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古今医统大全》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古今医统大全》书籍目录
  1. 庞安常脉论《古今医统大全》
  2. 滂溢《中医词典》
  3. 庞安时(约1043-1100年)《中医词典》
  4. 泮衍《中医词典》
  5. 庞鹿门《中医词典》
  6. 泮库溴铵类《药理学》
  7. 庞铭本《中医词典》
  8. 判愈标准《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9. 庞润田《中医词典》
  10. 判断因果联系的标准《流行病学》
  11. 庞先生伤寒论序《伤寒总病论》
  12.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医用化学》
  13. 旁虎《手穴手纹诊治》
  14.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医用化学》
  15. 旁路激活途径《医学免疫学》
  16. 判断心理正常与否的三项原则《医学心理学》
  17. 旁廷《中医词典》
  18. 判断死亡的根据《病理生理学》
  19. 膀(bǎng,音榜)《中医词典》
  20. 判断是否继续出血《急诊医学》
  21. 膀胱《经络全书》
  22. 蟠蛇疬《中医词典》
  23. 膀胱《放射诊断学》
  24. 蟠龙茶《茶饮保健》
  25. 膀胱《中医名词词典》
  26. 蟠葱散《仁术便览》
  27. 膀胱《中医词典》
  28. 蟠葱散《仁术便览》
  29. 膀胱《疡医大全》
  30. 蟠葱散《外科理例》
  31. 膀胱《中医基础理论》

《古今医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