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幼幼汇集(上)\ 论色脉

《古今医统大全》书籍目录

《素问》曰∶神之变也,其华在面,视其五色,黄赤为热,白为寒,青黑为痛。此所谓视而可儿者也。钱氏云∶左颊为肺,额上为心,鼻上为脾,下颏为肾。赤者热也。随证施治之。

《全婴方》云∶左颊属肝,东方之位,春见微青者平,深青者病,白色者绝。赤色主身热拘急,肝热生风。青黑色主惊悸腹痛。浅赤色主潮热,夜间发,日中歇,唇红焦燥,脉必紧数。

右颊属肺,西方之位。秋见微白者平,深白者病,赤色者绝。浅色主潮热,或大便坚而气粗壅急,青白色主咳嗽恶心。青色主风入肺,时时咳嗽。青黑色主惊风,或肚痛盘肠内吊。额上属心,南方之位,火性炎上,故居上。夏见微赤者平,深赤者病,黑色者绝。赤色主心经有风热,心躁惊悸睡卧不安。青黑色主心中有邪,惊风腹痛,手足螈 而啼叫。黄色主惊疳骨热,口渴皮毛干燥,夜多盗汗头发焦黄。鼻上属脾,中央之位。色见微黄者平,深黄者病,青色者绝。

赤色主身热,不思乳食。深黄色主小便不通,鼻孔干燥,气粗鼻衄,夜间多哭。淡白色主泻泄,食不化。青色主吐乳口干,大小便不利。下颏属肾,北方之位。冬见微黑者平,深黑者病,黄色者绝,赤色主膀胱与肾有热,水道不利,小便癃闭

小儿目赤心热,导赤散主之。淡红者心虚热,生犀角散补之。青者肝热,泻青丸主之。浅淡者补之。黄者脾热,泻黄散主之。无精光者,肾虚,地黄丸主之。如面目浮肿,主久咳嗽,乃脾受疳积也。凡小儿唇白,主吐涎呕逆吐血便血。唇红渴饮烦燥,如久渴泻唇红者,是虚证也,不可用凉药。唇黄主脾受积后发肿。唇口紫及吐涎者,主虫痛。不吐涎者,是积痛。唇口四畔黄如橘,主口臭,乃脾之积热也。唇青主血虚脾寒,为冷所乘。盖脾开窍于唇,木来克土,知脾弱不能食也。

凡小儿舌干舌白舌燥舌黄舌苔舌赤肿,皆主大便不通,或通利,必色焦黄,如舌裂,舌上芒刺,舌上出血,皆热极阳毒也。舌上生疮,心脾有热,舌卷主惊,久患泻利,舌黑必润,不可认为热。盖久病上焦虚热故也。久泻利舌黑者必死。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古今医统大全》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古今医统大全》书籍目录
  1. 论色脉(幼幼汇集 上)《古今医统大全》
  2. 论色歌《针灸大成》
  3. 论涩脉弦脉《脉诀刊误》
  4. 论桑木灸法《疡医大全》
  5. 论杀血心痛《济阴纲目》
  6. 论三月一来为居经《济阴纲目》
  7. 论山豆根《苏沈良方》
  8. 论三因脉证歌《疡医大全》
  9. 论疝不当专属肝经病《质疑录》
  10. 论三阳三阴经脉《普济方·针灸》
  11. 论疝瘕《济阴纲目》
  12. 论三消有寒不专主火《质疑录》
  13. 论疝气症《评琴书屋医略》
  14. 论三日疟分子午卯酉日《质疑录》
  15. 论疝与肾经绝无相干《质疑录》
  16. 论三品药畏恶相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7. 论善恶形症《外科精要》
  18. 论三痞《华佗神方》
  19. 论善能疗者几日可瘥《外台秘要》
  20. 论三焦有几《质疑录》
  21. 论伤各要害处不治《跌打秘方》
  22. 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华佗神方》
  23. 论伤寒成温之理《温病正宗》
  24. 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中藏经》
  25. 论伤寒初证《医学入门》
  26. 论三部所主脏腑病证《外科精义》
  27. 论伤寒传足不传手之误《伤寒六书》
  28. 论三部所主脏腑病《疡医大全》
  29. 论伤寒传足经不传手经《质疑录》
  30. 论三部脉所主证候《外科精义》
  31. 论伤寒春变温病夏变热病《质疑录》

《古今医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