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理例(上)\ 囊痈

《古今医统大全》书籍目录

囊痈之患,湿热下注也。有作脓者,此浊气顺下将流入渗道,因阴道或亏,水道不利而然,脓尽自安,不药可也,惟在善于调摄耳。又有因腹肿渐流入囊,肿甚,则囊自裂开,睾丸悬挂,水出,以杉木炭末敷,外以紫苏叶包裹,仰卧养之。

《精要》谓∶入囊者死。将以为腐肾耶!予治数人,悉以湿热入肝经施治,而以补阴佐之,虽脓溃皮脱,睾丸悬挂,亦不死。但下虚年老者,非大补不起。大抵此证,属阴道亏,湿热不利所致,故滋阴降湿药不可缺。常治肿痛,小便秘滞者,用除湿为主,滋阴佐之。肿痛已退,便利已和者,除湿滋阴药相兼治之。欲其成脓,托里为主,滋阴佐之,候脓成即针之,仍用托里滋阴。若湿毒已尽者,专用托里。如脓清或多、或敛迟者,用大补之剂,或附子饼灸之。

脓成胀痛者,急针之,更饮消毒之剂。

肿痛,未作脓者,疏导肝之滞湿。

肿硬发热,清肝降火。

凡脓清不敛,大补血气。

已溃者,滋阴托里。

一人囊痈,未作脓而肿痛,以加减龙胆泻肝汤,二剂少愈,更以四物加木通知母黄柏而消。

一人脓熟作胀,致小便不利,急针之,脓出,以小柴胡黄柏白芷金银花,四剂少愈,更以托里散,数剂而消。

一人年五十,阴囊肿痛,得热愈盛,服蟠葱散不应,肝脉数,此囊痈也,乃肝经湿热所致。脓已成,急针之,以龙胆汤,脉证悉退。更服托里滋阴药,外敷杉木炭、紫苏末,月余而愈。

一人囊肿,状如水晶,时痛时痒,出水,小腹按之作水声,小便数,脉迟缓,此醉后饮水入房,汗出,遇风寒湿毒乘聚于囊,名水疝也。先以导水丸,二服,腹水已去,小便如常;再以胃苓散,倍加白术茯苓、更用气针引去聚水而瘥。

一人 肿痛甚,小便涩,发热脉数,以龙胆泻肝汤,倍车前木通泽泻茯苓,病去半;仍以前汤加黄柏、金银花,四剂,又减二三,便利如常,唯一处不消,此欲成脓,再用前汤加金银花皂角针、白芷,数剂,惟肿痛,脉滑数,乃脓已成,针之,肿消,投滋阴托里药,及紫苏末敷之,愈。

一妇阴内脓水淋漓,或痛或痒,状如虫行,少阴脉滑数,此阴中有疮也,名曰 ,由心神烦郁,胃气虚弱,气血凝滞所致。与升麻、白芷、黄连、木通、当归川芎白术、茯苓、柴胡煎服,以榻肿汤薰洗,更搽蒲黄水银,两月而愈。

又有子脏虚寒,冷气下冲,致阴脱出,谓之下脱,或因产时努力而脱者,宜当归散。久不愈者,补中益气汤,倍加升麻柴胡举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古今医统大全》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古今医统大全》书籍目录
  1. 囊痈(外科理例 上)《古今医统大全》
  2. 囊痈《回生集》
  3. 囊痈(谓阴囊患痈)《保婴撮要》
  4. 囊痈《回生集》
  5. 囊痈论《青囊秘诀》
  6. 囊痈《中医外科学》
  7. 囊痈论《外科正宗》
  8. 囊痈《立斋外科发挥》
  9. 囊痈门(二则)《辨证录》
  10. 囊痈《古今医彻》
  11. 囊痈门主方《疡医大全》
  12. 囊痈《奇效简便良方》
  13. 囊痈门主论《疡医大全》
  14. 囊痈《外科理例》
  15. 囊痈秘方《华佗神方》
  16. 囊痈《丹台玉案》
  17. 囊痈阴头痈《医学纲目》
  18. 囊痈《外科大成》
  19. 囊痈自烂卵落可治《医门补要》
  20. 囊痈《寿世保元》
  21. 囊肿《冯氏锦囊秘录》
  22. 囊痈《证治准绳·疡医》
  23. 囊肿《冯氏锦囊秘录》
  24. 囊痈《证治准绳·幼科》
  25. 囊肿《口腔科学》
  26. 囊痈《续名医类案》
  27. 囊纵《中医词典》
  28. 囊痈《中医词典》
  29. 囊纵《中医词典》
  30. 囊痈《中医词典》
  31. 曩泻《幼幼新书》

《古今医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