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治法

《古今医统大全》书籍目录

小儿泄泻证非一端,有冷泻,有热泻,有伤食泻,有风泻,有惊泻,当详辨其证而治之。

冷泻者,脾胃受冷,肚痛,谷不化,小便清,大便黄白或如糟粕,手足厥冷,当服理中汤益黄散人参藿香等散。

热泻者,大便黄赤,小便赤少,口渴烦躁。医者不明,但用豆蔻诃子等服之,如水浇石,用钱氏白术散木香五苓散去桂服之。热甚者,四逆散黄连丸调中汤大黄黄连枳壳治之,如挟热而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黄芩汤,呕加半夏。又挟热泻痢而小便闭涩赤甚者,加减四顺清凉饮服之。

伤食泻者,由乳食过饱,坐卧风冷之所,伤食油腻之物遂成食泻,宜先服紫霜丸,取下其积,不可便补。经云∶食泻重,当取疳。虚用补虚进食丸感应丸、紫霜丸。量虚实先取其积尽,次以加减益黄散异功散四君子汤调理之。

惊泻者,由慢惊病后,或吐胃虚,或气弱因惊,眼白如淡墨,大便青黄,此泻宜至圣保命丹钩藤饮主之。或乳随粪下,消乳热,进食丸主之。或微渴,心脾喘燥狂热,此泻尤难治,朱砂五苓散主之。冷者,定命饮子,服后与温惊朱君散、睡惊太乙丹等药治之。大要散风邪,消积滞,开胃进食,养脾之药。惟伤食泄泻者必恶食,发热,心腹胀痛,下酸臭,先以疏利其食,服消积丸鹤顶丹微疏导,不可峻取,后消食药治之。

食积泄泻者,积聚停饮,痞膈中满,胁肋疼痛,夜热昼凉,口吐酸水,呕逆注泻,脉实者,先利而后补,服消积丸鹤顶丹,下后服消导药,虚者先补而后下。

伤风泄泻者,脾脏虚怯也。当初若脾实者,先解风热,服藿香散。风热已退,微热者,参术散褐丸子脾虚者,服醒脾散实脾散

假令春月间多有伤风、咳嗽、泄泻者,表里俱虚,服藿香正气散,倍加茯苓去皮、白术生姜、枣去核同煎。痰嗽发热微泻者,服人参羌活散,加半夏曲同煎,后服加味四君子汤参术散止泻治之。

夏月伤暑泄泻者,其证面垢,烦躁作渴,饮水浆,头热,呕吐泄泻,服丁香丸定吐紫金核先定吐,后用参术散。发热,渴不止者,参术散加天水散,滚白汤调。

秋月痰嗽泄泻者,六和汤

冬月感寒泄泻者,助胃膏益黄散肉豆蔻生姜、枣去核煎服。寒极者附子理中汤

吐泻,脾胃俱虚,欲作慢惊,服乌蝎四君子汤,生姜、枣去核煎服,或实脾散全蝎观音散治之。

中湿泄泻者,着冷肠鸣,肚腹痛,手足寒,服理中汤大养脾丸藿香正气散,腹痛加桂、干姜,伏暑加藿香,寒暑同用。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古今医统大全》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古今医统大全》书籍目录
  1.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2.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3.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4.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5.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6.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7.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8.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9.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10.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11.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12.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13.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14.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15.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16.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17.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18.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19.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20.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21.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22.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23.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24.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25.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26.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27.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28.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29.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30.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31.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古今医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