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法

《古今医统大全》书籍目录

汤液醪醴论篇 帝曰∶其有不从毫毛生,而五脏阳以竭也,津液充郭,其魄独居,孤精于内,气耗于外,形不可与衣相保。此四极亟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治之奈何?

岐伯对曰∶平治于权衡,去莞陈 ,是以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内经要旨注明,与下参看。不从皮毛生,谓病生于内者,阴气内盛,阳气竭绝,不得入于腹中,故言五脏阳以竭也。津液者水也,充郭皮中。阴蓄于内,水气胀满,上攻于肺,肺气孤危。魄者,肺神。肾为水害,子不救母,故云其魄独居也。夫阴精损削于内,阳气耗减于外,则三焦闭溢,水道不通,水满皮肤,身体浮肿,故云形不可与衣相保也。凡此类者,皆四肢脉数急而内鼓动于肺中也。肺动者,谓气急而咳也。如是者皆水气格拒于腹膜之内,浮肿施胀于身形之外。又穷标本,其可得乎?平治权衡,谓察脉浮沉,脉浮为在表,脉沉为在里。在里者泄之,在表者汗之。故云开鬼神洁净府也。去莞陈 谓去积久之水物,犹如草 之不可久留于身中也。故耳《玉机微义》云∶鬼门者,幽玄之谓,有毛窍而不见其开阖。邪气感入,邪与正相搏,毛窍闭塞而寒热作焉。病客于表,故宜发汗遣邪气以门也。此亦发汗之别称,发泄诸病在表之通例也。净府者,谓膀胱,内无入孔而外有出窍,为清净津液之府。逢肾气脏气化水谷之精而渗入脬中,气约成溺出也。夫肾主下焦,司开阖关窍二阴肺脾之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气化水行而自清净。否则便涩或浊或淋,为水气溢于腠理,为 肿诸病,若莞屈陈 壅滞于身中,当泄去是物而清净,宜此二法。在表者汗之,在里者泄之,权衡于治也。虽然,经云∶水病本之于肺肾二经,而古今方论并不以治水浊泻肾气为说者何?盖肾阴奉行降令,为生化之源而常不足,至阴精损削于内,生气不能运化,至为 肿,其索矣,况肺弱而母气孤危者乎?故东垣曰∶若治以甘淡渗泄阳药,独阳无阴,其欲化得乎?此深撷以上治例之妙也。如积饮留饮伤脾,若土之于雨中则为泥矣。或因七情所致手足太阴则病身面浮肿似水气者,用燥脾导气之剂即愈。一则若泥土之得和风暖日,水湿去而阳化,自然万物生长;一则肺气开泄,渗导通利,水气不滞于脾矣。此正诸湿肿满,皆属脾土;诸气愤郁,皆属于肺,而与阴阳为病水气机之不同,故亦不待开鬼门洁净府而已也。)

《内经》曰∶经脉满则络脉溢,络脉溢则缪刺之,以调其经脉,使形容如旧而不肿,故曰缪刺其处,以复其形也。

《玉机》云∶缪刺谓不分其队穴而刺之也。故此水热穴论无刺水穴,分大法水溢于表,或腹胀,或四肢虽肿而气稍实,脉浮洪者宜行此。至病气孤危,脉微弱而四肢水气盛实者,今人往往缪刺之,祸不旋踵,盖不审经言脉满络溢宜缪刺之理也。

水肿本因脾虚不能制水,水渍妄行,当以参术补脾,使脾气得实,则自健运,自能升降运动其枢机,则水自行。大抵只宜补中行湿利小便,切不可下。用二陈汤人参、苍白术为主,佐以黄芩麦门冬、炒栀子制肝木。若腹胀,少佐以浓朴。气不运,加木香木通。气若陷下,加升麻柴胡提之,随病加减,必须补中行湿。二陈治湿,加升提之药,能使大便润而小便长。

产后必须大补气血为主,少佐苍术茯苓,使水自降,用大剂白术补脾。若壅满,用半夏陈皮香附兼之。

有热当清肺金,麦门冬黄芩之属。

南北易地之人不服水土而肿者,宜用胃苓汤。或因饮食所伤而肿者,宜以消导散。或因气郁湿热而肿者,宜用清热分气饮遇仙丹木香槟榔丸。因疮洗逼毒归内而肿者,当以消风败毒散。此数条为有余之证,治法当发汗利二便以治标。或因泻痢后而肿者,宜以白术散

或因病后久疟服药过度而肿者,宜以四苓五皮饮。或因产后败血而肿者,宜以分气补心汤

以上皆为不足之证,宜分气养脾,脾实自能摄养肾水,其肿自消。

诸家治水肿,只知导湿利小便之说,执此一途,用诸去水之药,往往多死。又用导水丸舟车丸、神 丸之类大下之,此速死之兆。盖脾极虚而肿,愈下愈虚,虽劫目前之快,而阴损正气,祸亦不旋踵而至。大法只宜补中宫为主,看所挟加减,不尔则死,当以严氏实脾散加减。要知从治塞因塞用之理,然后可以语水肿之治耳。

有久病气虚而浮,手足皆肿,是虚气妄行。有产后与经事过多者,皆血虚也。兼脉虚弱者,宜调补气血。

凡水肿初病,伤于酒湿面热之类,未经攻下消导,亦可以三圣散牵牛枳实萝卜子三味,看大小虚实与之。实者三花神 丸、舟车丸禹功散选用之。大忌羊肉,其性极补,水肿食之,百人不愈。

水肿朝宽暮急者血虚,暮宽朝急者气虚,朝暮急者气血俱虚。今人不论气血阴阳,只行利药,利之再三而愈甚者,多见其不知阴阳妙用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古今医统大全》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古今医统大全》书籍目录
  1.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2.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3.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4.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5.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6.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7.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8.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9.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10.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11.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12.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13.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14.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15.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16.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17.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18.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19.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20.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21.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22.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23.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24.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25.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26.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27.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28.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29.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30.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31.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