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瘰(四)
(妇人症见《妇人良方》,小儿症见《保婴粹要》)
夫瘰 之病,属三焦肝、胆二经怒火风热血燥,或肝肾二经精血亏损,虚火内动,或恚怒气逆候多生于耳前后项腋间,结聚成核,初觉憎寒恶热,咽项强痛。若寒热 痛者,此肝火风热而气病也,用小柴胡汤,以清肝火;并服加味四物汤,以养肝血。若寒热既止,而核不消散者,此肝经火燥而血病也,用加味逍遥散,以清肝火;六味地黄丸,以生肾水。若肿高而稍软,面色水淋漓,肌体羸瘦者,必纯补之剂,庶可收敛,否则变为九 。《内经》曰∶陷脉为 ,留连肉腠。即此病也。外用豆豉饼、琥珀膏,以驱散寒邪,补接阳气;内服补中益气汤、六味丸,以滋肾水,培肝木,健脾土,亦有可愈者。大抵肝胆部分结核,不问大小,其脉左关弦紧,左尺洪数者,乃肾水不能生肝木,以致肝火燥而筋挛。须用前药,以滋化源,是治其本也。《外台秘要》云∶肝肾虚热则生 。《病机》云∶瘰 不系膏粱丹毒火热之变,因虚劳气郁所致。止宜补形气,调经脉,其疮自消散,盖不待汗之下之而已也。其不详脉证、经络受病之异者,下之则犯经禁、病禁、虚虚之祸,如指诸掌。若脉洪大,元气虚败,为不治。若面 白为金克木,亦不治。若眼内赤脉贯瞳人,见几条则几年死,使不从本而治,妄用伐肝之剂,则误矣。盖伐肝则脾土先伤,脾伤则损五脏之源矣。可不慎哉!
【治验】
阁老杨石斋子年十七,发热作渴,日晡颊赤,左关赤脉大而浮。此肝肾阴虚,用补阴八珍汤主,佐以芍药、熟地、麦门、五味,脓水稠而肌肉生;更服必效散一剂, 毒去而疮口敛容台张美之善怒,孟春患此,或用伐肝之剂,不愈。余以为肝血不足,用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以滋化源,至季冬而愈。
一儒者愈后,体瘦发热,昼夜无定。此足三阴气血俱虚,用八珍加麦门、五味,二十余剂;又用补中益气加麦门、五味,及六味丸而愈。
儒者杨泽之,缺盆间结一核。余谓∶此肝火血燥而筋挛,法当滋肾水,生肝血。彼反用行气化痰,外敷南星、商陆,益大如碗。余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以滋肾水;间用芦荟丸,以清肝火。年余,元气复而消。
儒者张子容,素善怒,患此久而不愈。疮出鲜血,左关弦洪,重按如无,此肝火动而血妄行,症属气血俱虚。用补中益气汤,以补脾肺,用六味丸,以滋肝肾而愈。
一男子颈间结核大溃。一妇人左眉及发际结核。并用栀子清肝散、海藻散坚丸,以清肝火养肝血益元气而愈。此症亦有大如升斗者,亦治以前药可愈。
陆子温两耳下肿硬,用伐肝软坚之剂益甚。其脉左关弦紧,左尺洪数,此肾水亏损而筋挛也,当生肺金,滋肾水,则肝得血而筋自舒矣。彼不悟,仍服前药,竟致不起。

- 论瘰《外科枢要》
- 论鹿茸麋茸《苏沈良方》
- 论瘰治法《外科精义》
- 论漏芦《苏沈良方》
- 论麻疹属腑治法《冯氏锦囊秘录》
- 论龙芮《苏沈良方》
- 论麻子《苏沈良方》
- 论六味车螯散《外科理例》
- 论脉《景岳全书》
- 论六十日交气日刻《古今医统大全》
- 论脉《景岳全书》
- 论六十年客气《古今医统大全》
- 论脉《虚损启微》
- 论六气所生之病《史载之方》
- 论脉病外内证诀《华佗神方》
- 论六脉《古今医统大全》
- 论脉次第《阴证略例》
- 论六经正病《医学入门》
- 论脉候法《外台秘要》
- 论六经无再传《叶选医衡》
- 论脉紧要诸条《冯氏锦囊秘录》
- 论六经传受《刘河间伤寒医鉴》
- 论脉诀《中风论》
- 论六病《古今医统大全》
- 论脉诀合河图洛书《脉诀乳海》
- 论瘤赘《外科枢要》
- 论脉要《华佗神方》
- 论流注《外科枢要》
- 论脉证《刘河间伤寒医鉴》
- 论流气饮十宣散《外科理例》
- 论脉证名状二十六种所主病证《疡医大全》
《外科枢要》
- 作者:薛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序
- 卷一
- 论疮疡二十六脉所主(一)
- 论疮疡五善七恶主治(二)
- 论疮疡当明本末虚实(三)
- 论疮疡用针宜禁(四)
- 论疮疡欲呕作呕(五)
- 论疮疡用汗下药(六)
- 论疮疡围寒凉之药(七)
- 论疮疡泥用定痛散(八)
- 论疮疡用生肌之药(九)
- 论疮疡去腐肉(十)
- 论疮疡未溃用败毒之药(十一)
- 论疮疡用针勿忌尻神(十二)
- 论疮疡阳气脱陷(十三)
- 论疮疡发热烦躁(十四)
- 论疮疡轻症用重剂(十五)
- 论疮疡当舍时从症(十六)
- 论疮疡大便秘结(十七)
- 论疮疡大便泻利(十八)
- 论疮疡小便淋漓频数不利(十九)
- 论疮疡作渴(二十)
- 论疮疡出血(二十一)
- 卷二
- 论脑疽(一)
- 论耳疮(二)
- 论鬓疽(三)
- 论瘰(四)
- 论时毒(五)
- 论腮(六)
- 论发背(七)
- 论乳痈乳岩结核(八)
- 论疔疮(九)
- 论肺疽肺痿(十)
- 论胃脘痈(十一)
- 论肠痈(十二)
- 论腹痈(十三)
- 论流注(十四)
- 论鹤膝风(十五)
- 论天泡疮(十六)
- 论赤白游风(十七)
- 论疥疮(十八)
- 论附骨疽(十九)
- 论多骨疽(二十)
- 论翻花疮(二十一)
- 卷三
- 论臀痈(一)
- 论囊痈(二)
- 论悬痈(三)
- 论便痈(四)
- 论下疳疮(五)
- 论痔疮(六)
- 论便血(七)
- 论脱肛(八)
- 论肾脏风疮(九)
- 论疮(十)
- 论足跟疮(十一)
- 论脚发(十二)
- 论脱疽(十三)
- 论瘤赘(十四)
- 论疣子(十五)
- 论发痉(十六)
- 论类破伤风症(十七)
- 论疮疡随症加减用药(十八)
- 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