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六气所生之病
五行之为病一也,而所生之气不同,如木之所至为风化,而病之生不独止于肝,火之所至为热化,而病之生不独止于心。此司天司地统岁纪运之不同,故为病亦从而各异,又有乘年之虚,过月之空,失时之和,或胜而所胜受刑,或复而制于所胜。且以经言之,天火下临,则肺气上从,则白起金用,而草乃眚,燥气下临,则肝气上从,则苍起木用,而土乃眚,以常所胜而论之,则火至而肺病,金至而肝病,今也,天火下临,则金以从天之气而白乃用,故病反生于肝,天金下临,则木从天之气而苍乃用,故病反生于脾,类举而推,则厥阴司天。脾气上从,而水斯眚,太阳司天,心气上从,而金斯眚,少阴司天,肺气上从,而肝斯眚,太阴司天,则肾气上从,而火斯眚,皆可知矣,此天度之尊,独异于他,经言,天能制色,以其能制胜己,而使不为害,至于司地,则气化之正,各随其证耳,若夫纪运之岁之不同,则又视其司天之气化,如六甲之岁,阳土当运,有阴凝流衍之布,宜与六己之岁不同也,然己巳、己亥,与六甲之岁同,六庚多肝病,而庚寅、庚申之岁,金不能制肝,六戊多肺病,而戊辰,戊戌之岁。火不能害肺,气化所至,譬如权衡,可即其气以求其病,惟胜复之候不同,难以前期,亦随其气之多寡,以求其证,胜之为病轻,复之为病重,胜则所不胜者顺受其克,复如报怨仇焉,此又不可不知也。今以木之受病,本于肺金之所制,则不过如肺气有余凌犯于肝,生眼昏背痒,耳无所闻,胸痛体重之病耳,若乃木化之盛,肝气妄行,大伤于脾,则金必相救,邪反伤肝,能使人体重烦冤,胸痛引背,两胁满,宜痛引少腹,故经言上应太白星者、谓金之复也,虽然,人之气、犹之天地之气,五脏之气,即五运之气,三阴之气,即六气之变,顾一身之气,多寡之如何,亦不必因天地之气化所生,己亥之岁,人多肝病,而有病肺者,子午之岁,人多心病,而有病肾者,此一人之身,自有天地之气化,调治之法,与五运六气所至之法同,至于病一也,而所生之病,所受之本,所以至病之由不一者,或以本藏有余而成,或以本藏不足而成,或经络所过之处同而成,经之所载,二火所生之病,虽轻重不同,而其实则一(太阳,太阴),水土共胞,寒湿同化,所生之病亦类,目会众筋,而病变多端,心统五脏,而病生奇怪,清浊异源,各有其机,表里殊状,各有其应,今详举之,以明治病之诀。

- 论六气所生之病《史载之方》
- 论六脉《古今医统大全》
- 论六十年客气《古今医统大全》
- 论六经正病《医学入门》
- 论六十日交气日刻《古今医统大全》
- 论六经无再传《叶选医衡》
- 论六味车螯散《外科理例》
- 论六经传受《刘河间伤寒医鉴》
- 论龙芮《苏沈良方》
- 论六病《古今医统大全》
- 论漏芦《苏沈良方》
- 论瘤赘《外科枢要》
- 论鹿茸麋茸《苏沈良方》
- 论流注《外科枢要》
- 论瘰《外科枢要》
- 论流气饮十宣散《外科理例》
- 论瘰治法《外科精义》
- 论刘筠枝长郎失血之证《寓意草》
- 论麻疹属腑治法《冯氏锦囊秘录》
- 论岭南诸病《冯氏锦囊秘录》
- 论麻子《苏沈良方》
- 论淋沥小便不利《华佗神方》
- 论脉《景岳全书》
- 论临月将息《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 论脉《景岳全书》
- 论临产调理法《济阴纲目》
- 论脉《虚损启微》
- 论临产催生法《济阴纲目》
- 论脉病外内证诀《华佗神方》
- 论林亿疑白虎有差互《伤寒发微论》
- 论脉次第《阴证略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