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阳三阴经脉

《普济方·针灸》书籍目录

夫黄帝正经者。是先圣之遗教。乃后人之令范。是以先明流注孔穴。指的其原。若或苟从异说脏腑。故经云。手三阳之脉。从手至头。手三阴之脉。从胸至手。足三阳之脉。从头至足。

足三阴之脉。从足至胸。是谓日夜循环。阴阳会合。又曰。春夏刺浅。秋冬刺深。缘春夏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故当浅取之。秋冬阳气在下。人气亦在下。故当深取之。是以春夏各致一阴。秋冬各致一阳者也。然春夏温必致一阴者。初下针沉之至肾肝之部。得气乃引致之阴阴。秋冬必致一阳者也大法也。春刺井。夏刺荣。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也。

肺出少商为井。手太阴脉也。流于鱼际为荣。注于太渊为俞。过于列缺为原。行于经渠为经。入于尺泽为合。

心出少冲为井。手少阴脉也。流于少府为荣。注于神门为俞。过于通理为原。行于灵道心包络脉。手厥阴之脉也。出于中冲为井。流于劳宫为荣。注于大陵为俞。过于内关为原。行于间使为经。入于曲泽为合。

大肠出于商阳为井。手阳明脉也。流于二间为荣。注于三间为俞。过于合谷为原。行于阳溪为经。入于曲池为合。

三焦出于关冲为井。手少阳脉也。流于腋门为荣。注于中渚为俞。过于阳池为原。行于小肠出少泽为井。手太阳脉也。流于前谷为荣。注于后溪为俞。过于腕骨为原。行于阳足三阴三阳穴流注者。

胃出厉兑为井。足阳明脉也。流于内庭为荣。注于陷谷为俞。过于冲阳为原。行于解溪胆出窍阴为井。足少阳脉也。流于侠溪为荣。注于临泣为俞。过于丘墟为原。行于阳辅为经。入于阳陵泉为合。

膀胱出于至阴为井。足太阳脉也。流于通谷为荣。注于束骨为俞。过于京骨为原。行于昆仑为经。入于委中为合。

脾出隐白为井。足太阴脉也。流于大都为荣。注于太白为俞。过于公孙为原。行于商丘为经。入于阴陵泉为合。

肝出大敦为井。足厥阴脉也。流于行间为荣,注于大冲为俞。过于中都为原。行于中封肾出涌泉为井。足少阴脉也。流于然谷为荣。注于太溪为俞。过于水泉为原。行于复溜为经。入于阴谷为合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普济方·针灸》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普济方·针灸》书籍目录
  1. 论三阳三阴经脉《普济方·针灸》
  2. 论三消有寒不专主火《质疑录》
  3. 论三因脉证歌《疡医大全》
  4. 论三日疟分子午卯酉日《质疑录》
  5. 论三月一来为居经《济阴纲目》
  6. 论三品药畏恶相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7. 论桑木灸法《疡医大全》
  8. 论三痞《华佗神方》
  9. 论色歌《针灸大成》
  10. 论三焦有几《质疑录》
  11. 论色脉(幼幼汇集 上)《古今医统大全》
  12. 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华佗神方》
  13. 论涩脉弦脉《脉诀刊误》
  14. 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中藏经》
  15. 论杀血心痛《济阴纲目》
  16. 论三部所主脏腑病证《外科精义》
  17. 论山豆根《苏沈良方》
  18. 论三部所主脏腑病《疡医大全》
  19. 论疝不当专属肝经病《质疑录》
  20. 论三部脉所主证候《外科精义》
  21. 论疝瘕《济阴纲目》
  22. 论三部脉所主证候《疡医大全》
  23. 论疝气症《评琴书屋医略》
  24. 论三部脉所主杂病法诀《外科精义》
  25. 论疝与肾经绝无相干《质疑录》
  26. 论三部脉所主杂病法诀《疡医大全》
  27. 论善恶形症《外科精要》
  28. 论腮《外科枢要》
  29. 论善能疗者几日可瘥《外台秘要》
  30. 论乳痈乳岩结核《外科枢要》
  31. 论伤各要害处不治《跌打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