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领导工作与领导艺术
(一)领导 关于领导一词,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传统的管理理论认为领导是组织赋予一个人的职位和权力,以率领其部属实现组织目标。但多数行为科学家认为领导是一种行为和影响力,这种行为可以引导和激励人们去实现组织目标,是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动过程。这种行为和影响力并不排斥行使组织所赋予的权力,实行监督和控制,但更重要的是通过个人(领导者)依据实际情况,运用领导技能,采取正确的领导方式和领导行为,才结和带领全体职工高效率地去实现组织。
(二)领导者的功能 领导者与组织一样,可分为正式领导和非正式领导者。其功能如下:
正式领导者。正式领导者拥有组织结构中的正式职位,权力与地位,其主要功能是领导职工达成组织目标。如:
1.制定和执行组织的计划、政策和方针。
2.提供情报知识与技巧。
3.授权下级分担任务。
4.对职工实行奖惩。
5.代表组织对外交涉。
6.控制组织内部关系,沟通内上下的意见。
非正式领导者。非正式领导者虽然没有组织赋予他的权力,但由于其个人的条件优于他人,如知识经验丰富,能力技术超人,令职工佩服,因而对职工具有实际的影响力,也可称为实际的领导者。其主要的功能是能满足职工的个别需要。如:
1.协助职工解决私人问题。
2.倾听职工的意见,安慰职工的情绪。
3.协调与仲裁职工间的关系。
4.提供各种情报资料。
5.替职工承担某些责任。
6.引导职工的思想、信仰及对价值的判断。
(三)领导者的三项基本工作 任何一个组织内的工作都是千头成绪,但基本的工作为以下三项:
1.制定战略决策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组织的长期、中期和近期目标,制定规划、提出措施,明确要求、责任、明确时间、进度等。这属宏观管理。体现领导者的远见卓识、战略目光、洞察能力和决策能力。
2.用好干部即配备好的各级各类人员,使其称职、胜任。是竞争取胜的关键。因此,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有识才之眼,用人之胆,容人的雅量,要有任人唯贤的用人标准,“唯贤是用”。要有选拔、考核、培养、使用干部的制度和办法。要善于使用激励来调动各级各类干部的积极性。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即建立组织保证和控制手段。领导者有计划目标,就有方向、动力、配备好干部,计划执行就有了保证。而对人员的要求和约束,则要靠组织和制度。健全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是管理工作的基础建设,是形成良好的、稳定的惯性运行的根本条件。上述三项基本工作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们之间的互相约束、互相促进,是整个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四)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对于一个领导班子来说,应该符合“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要求。对于班子中的每个成员还要具备一些基本素质。
德 是对干部政治素质的要求。应具有正派、公道、容人、谦虚、诚实、肯干、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品质;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并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忠实地维护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才 是对干部智能素质的要求。包括知识和领导力两个方面。作为一个领导者要具有广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边缘科学烃及新兴学科的知识,尤其要了解、掌握科学发展、社会变化的信息、动态和趋向,要求是个“通才”。同时,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各种技能,缺乏技能的人是难以胜任领导工作的。
体 是对干部身体素质的要求。健康的体魄、旺盛的精力,愉快的情绪是完成领导工作的前提条件。
(五)行政首长负责制 行政首长负责制是一种领导体制,指导各组织中的行政首长,受国家的委托,全权负责本单位的行政、业务工作。有决策权、指挥权、干部任免权、财务审批权、内部机构设置权、奖惩权。这种领导体制是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充分发挥行政领导作用的组织保证。
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需要处理好二个关系,一是行政首长与党组织的关系。一是行政首长与民主管理的关系。
(六)提高领导工作效率的方法
1.科学运筹时间把时间当成一种资源,合理投入、科学安排、有效利用。可以通过对时间的记录分析来发现自己最有效的利用了时间,从而统筹安排时间,并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改变工作方法和程序。善于运筹、使用时间是领导者工作效率的重要一环。
2.重视贡献和成果领导者要把为组织做出贡献或达到预期的目标当作自己的目白。要经常反省自己。“组织为什么用我”?“我对组织有什么贡献”?工作维持现状,只求无过,绿绿无为,长期没有贡献的领导者是不称职的,应调离领导岗位。领导者的效率就体现在贡献成绩或成果上。因此,领导得要经常地想到自己的目标和组织的目标,从而将时间的有效性体现在个人和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上,体现在个人的贡献上。
3.重人之长,用人之长组织管理过程中,人是最可贵的因素。如何命名他们发挥作用,关系到领导者的成效。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是有不足之处的。领导者应树立“重人之长,用人之长”的观念,这也是发现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有效原则。领导者要看重人的贡献、人的特长,用人所长,容人所短,如果领导者充分发挥了各级各类人员的长处,则无异于增加了自己的头脑和力量。这样的领导必定有效。
4.有效的工作程序这是与运筹相呼应的。应效的次序可以节省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较大的成果。这里的目的不是管理时间,而是强调领导者本身和组织的成效。合理的工作次序坷以赢得理想的效率,必须遵循的是“何者当先则先”的原则,即摆正工作中的轻重缓急,集中精力于少数领域,抓住主要矛盾,急取一解百解。也可以在系统思想的指导下,“并行”开展多项工作,就是同时开展、同步进行,从而可以同一时间里完成多项任务,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5.决策的有效性决策的正确与否决定着个人和组织目标的实现或失误,倘若失误,也就谈不上效率。下级错、错一个,决策者错,错一面,影响大,损失大,正是“棋错一着,全盘皆输”。所以,领导者要提高决策的能力和水平,以减少行动失误,提高决策成效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一环。
6.增强提高工作效率的能力领导的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因此,作为领导者应不断更新知识,掌握工作技巧,提高领导艺术性,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为工作的有效性,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求得工作高效率的能力,提高就寓于这种学习、探索的过程中。
(七)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1.技术技能 它是指领导者必须通过以往经验的积累及新学到的知识、方法和新的专门技术,掌握必要的管理知识、方法、专业技术知识、计算工具等,他能胜任特定任务的能力,善于把专业技术应用到;管理中去。这是管理和领导现代化企业所必须具备的技术能力。
2.人文技能 它是指领导得必须具有善于与人共事并对部属实行有效领导的能力。善于把行为科学应用到管理中去,善于动员群众的力量,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工作。一般认为这种技能比聪明才智、决策能力、工作能力和计算技术更为重要
3.观念技能 它是指领导者必须了解整个组织及自己在该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了解社会团体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企业的影响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和素质,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进取精神,善于把社会学、经济学、市场学及财政金融学等知识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去。有了这种认识,可以使一个领导者按整个组织的目标行事。
(八)领导艺术 善于领导艺术的内涵,目前尚无一致的意见,大体可归纳以下几种:
1.决策艺术在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对未来事件具有远见和洞察力,主要表现在及早察觉组织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领先自己的周密考虑和集中群众的正确意见,做出既有事实根据而又先于别人想不到的不寻常的战略决策,促使组织取得重大的成就与改进。
2.用人艺术在充分了解和发挥职工长处的基础上,把工作的需要和个人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把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和实现组织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使每个人的短处同集体和别人的长处结合起来而不致有损于组织;在组织中造成一种气氛;凡能做出成绩的人,都会受到应有的尊重和提拔。
3.授权艺术根据民主集中制,在不同的主客观条件下,把不同程度的领导权力下放给下级主人员或其他人员,并对其进行指导与监督。
4.指挥和激励艺术在实践中树立和维护必要的权威,使职自觉地团结在主管人员的周围,并接受其指挥:认真听取下属和他们实践是信息,汲时对所属人员进行必要的教育或发布必要的命令:指令的内容力求切合实际,详略深浅适度,方法和能力为有关人员理解和乐于接受。根据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物质利益原则的精神,使组织中的鼓励工作和激励制度、方法等能适应广大职工多种多样的、经常变化的需要,进而起到维护纪律、鼓舞士气、充分挖掘潜力、克服各种困难、提高效益和效果的作用。
5.集中精力抓住主要环节的艺术在组织的各项生产、工作任务中,找到实现组织目标具有重要作用的某项工作或某个环节;在突击重点的基础上统筹全局,正确决定每个时期、阶段的工作秩序。
6.领导变革艺术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不断革新技术、改进管理,必然会引起人们思想呼组织行为的改变。主管人员要因势利导,正确处理过程中革新与守旧的矛盾,达到既促进改革又稳定局面的目的。

- 领导工作与领导艺术《医院药学》
- 岭南诸病《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领灰《千金翼方》
- 岭南瘴气香港脚酒汤散方一十三首《外台秘要》
- 领灰《新修本草》
- 岭南瘴毒门《张氏医通》
- 领灰《名医别录》
- 岭南瘴毒《张氏医通》
- 令发不生方三首《外台秘要》
- 岭南脚气《中医词典》
- 令发不生秘方(华佗令发不生)《华佗神方》
- 岭南道《千金翼方》
- 令发黑方八首《外台秘要》
- 鲮鲤汤《备急千金要方》
- 令发润泽候《诸病源候论》
- 鲮鲤肉《饮食须知》
- 令妇不《急救广生集》
- 鲮鲤甲《本草乘雅半偈》
- 令火烁金《金匮翼》
- 鲮鲤甲《名医别录》
- 令眷妊中咳嗽《孙文垣医案》
- 鲮鲤甲《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令眷吐红发热《孙文垣医案》
- 鲮鲤甲《本草思辨录》
- 令毛发不生候《诸病源候论》
- 鲮鲤甲《本经逢原》
- 令面光泽《女科切要》
- 鲮鲤甲《证类本草》
- 令面色白方四首《外台秘要》
- 鲮鲤甲《医学入门》
- 令女玉门小方《古代房中秘方》
《医院药学》
- 第一篇 总论
- 第二篇 医院药事管理
- 第三章 科学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 第四章 医院药学机构的设置与职责
- 一、医院药学机构的设置
- 二、医院工管理委员会的职责与人员设置
- 四、西药调剂科(室)的职责与人员设置
- 五、中药调剂科(室)的职责与人员设置
- 六、药品科(药库)职责与人员设置
- 七、制剂科(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八、药品质量检验科(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九、临床药学科(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十、临床药学研究科(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十一、临床药理研究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十二、药学信息科(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十三、微机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十四、中药煎药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第五章 医院药学机构的建筑要求与内部设施
- 第六章 医院药学人员的管理
- 第七章 医院药学技术人员的职责
- 第八章 医院药学管理制度
- 一、西药调剂室工作制度
- 二、病房药房工作制度
- 三、病房小药柜管理制度
- 七、贵重药品管理制度
- 九、药品检验室工作制度
- 十、临床药学室工作制度
- 十一、药物研究室工作制度
- 十二、仪器室工作制度
- 十三、设备养护制度
- 十四、药品质量信息反馈制度
- 十五、药学信息科工作制度
- 十六、动物饲养室工作制度
- 十七、中药调剂室工作制度
- 十八、中药制剂室工作制度
- 十九、中药煎药室工作制度
- 二十、中药贵重药品管理制度
- 二十一、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制度
- 二十二、中药库工作制度
- 二十三、中药加工炮制室工作制度
- 二十四、药剂人员考绩、考核制度
- 二十五、政治、业务学习制度
- 二十六、业务技术指导和培训制度
- 第九章 医院药学体系、质量标准与医院评审
- 第十章 医院药学仪器设备管理
- 第十一章 调剂业务管理
- 第十二章 医院制剂业务管理
- 第十三章 医院药学科的信息管理
- 一、开展医院药学信息工作的重要性
- 二、药学信息管理工作的任务
- 三、医院药品集
- 四、药物信息室必备图书标准
- 五、药物信息的来源
- 六、信息资料的收集和检索
- 七、信息资料的检索查阅方法
- 八、药物信息在医院中的应用
- 九、药品不良反应、毒副作用信息的收集
- 十、药物信息中心和区域协作
- 十一、药物信息业务的组织人员和设备
- 第十四章 药学科质量管理
- 第十五章 医院药学监督
- 第十六章 医院药品管理
- 第十七章 药学科的管理模式
- 第十八章 电子计算机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应用
- 第十九章 中心摆药的作用与实施办法
- 第二十章 新药引进程序管理
- 第二十一章 药库管理
- 第二十二章 有效期药品的管理
- 第二十三章 放射性药品的管理
- 第二十四章 生物制品的管理
- 第二十五章 中药房的质量管理
- 第二十六章 药学科的经济效益管理
- 第二十七章 药品的淘汰
- 第二十八章 临床药学概述
- 第二十九章 临床药理学概述
- 第三十章 药物动力学
- 第三十一章 生物药剂学
- 第三十二章 药效学研究
- 第三十三章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 第三十四章 中药的临床药学
- 第三十五章 药疗中病人不依从因素与对策
- 第三十六章 临床药物利用评价
- 第三十七章 药物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 一、概述
- 二、抗生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一)青霉素类
- (二)头孢菌素类
- (三)氨基甙类抗生素
- (四)四环素类抗生素
- (五)氯霉素类抗生素
- (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七)洁霉素(林可霉素,Jiemycin,Lincomycin)
- (八)多粘菌素B(PolymyxinB,AerosporinPolyfax)
- (九)抗真菌抗生素
- 三、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四、抗结核病药和抗麻风病药的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 五、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六、抗寄生虫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 七、作用于中枢神经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 八、麻醉药的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 九、骨骼肌松弛药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主要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物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二、降血脂药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三、主要作用于呼吸系统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四、主要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五、利尿药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一)氢氯噻嗪(双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Hydrochlorthizide)
- (二)、呋喃苯胺酸(Furosemide速尿)
- (三)安体舒通(Spironolactone)
- (四)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
- 十六、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七、激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
- 十八、抗甲状腺药物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九、维生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二十、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二十一、免疫增强剂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二十二、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第三十八章 药源性疾病
- 第三十九章 药物中毒与解救
- 一、概述
- 二、作用于中枢神以的药物中毒
- (一)巴比妥类中毒
- (二)苯妥英钠(大仑丁)
- (三)水合氯醛
- (四)副醛
- (五)氯丙嗪(冬眠灵)乙酰普马嗪、奋乃静、三氟拉嗪等。
- (六)利眼宁中毒
- (七)安定中毒
- (八)眠尔通(安宁)中毒
- (九)安眠酮(海米那)中毒
- (十)溴化物中毒
- (十一)锂盐中毒
- (十二)安坦中毒
- (十三)左旋多巴(左多巴)中毒
- (十四)筒箭毒碱、氯化筒箭毒碱、氯化琥珀胆碱中毒
- 三、麻醉药与镇痛药中毒
- 四、水杨酸盐类药物中毒
- 五、阿片类药物中毒
- 七、拟胆碱药中毒
- 八、阿托品类药物中毒
- 九、心血管系统药物中毒
- 十、肾上腺素中毒
- 十一、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物中毒
- 十二、抗组胺类药物中毒
- 十三、抗阿米巴病药物中毒
- 十四、抗血吸虫病、黑热病及丝虫病药物中毒
- 十五、抗疟疾药物中毒
- 十六、驱虫药中毒
- 十七、抗结核及抗麻风药物中毒
- 第四十章 临床药理学进展与二十一世纪药物治疗学展望
- 第四篇 医学制剂学
- 第四十一章 医院制剂学概述
- 第四十二章 医院制剂基本操作技术
- 第四十三章 药物制剂通则
- 一、片剂
- 二、注射剂
- 三、酊剂
- 四.栓剂
- 五、胶囊剂
- 六、软膏剂
- 七、眼膏剂
- 八、滴眼剂
- 九、滴丸剂
- 十、糖浆剂
- 十一、气雾剂
- 十二、膜剂
- 十三、丸剂
- 十四、散剂
- 十五、冲剂
- 十六、锭剂
- 十七、煎膏剂
- 十八、胶剂
- 十九、合剂
- 二十、酒剂
- 二十一、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 二十二、膏药
- 二十三、橡胶膏剂
- 第四十四章 药物制剂的称定性
- 第四十五章 新型药物载体制剂及前体药物制剂
- 第四十六章 灭菌法
- 第四十七章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 第四十八章 医院药品检验
- 第五篇 医院药学的科研与教学
- 第四十九章 医院药学科研
- 一、概述
- 二、药学科的科研基础必备条件
- 三、医院药学的科研应掌握的原则
- 四、医院药学科研工作的类型与范围
- 五、医院药学科研选题的原则与内容
- 六、开题前的调研和论证
- 七、科研课题的设计要求
- 八、科研课题的实施与管理
- 九、科研成果的评价与总结
- 第五十章 新药物的开发
- 第五十一章 新药的临床试验研究
- 第五十二章 新药的审批、生产和技术转让
- 第五十三章 医院药学科技档案管理
- 第五十四章 医院药学教学
- 第五十五章 医院药学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 第五十六章 药物经济学与社会药学的研究
- 第六篇 附录
- 一、容易混淆的中外文药名表
- (一)容易混淆的中文药名
- (二)外形或发音相近的外文药名
- 二、化学元素中文外中称对照表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算单位表
- 四、处方常用拉丁词缩写与中文对照表
- 五、麻醉药品、毒药、精神药品(部分)的法定剂量表(缺)
- 六、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抗菌药物选择参考表
- 七、医用微量元素参考数据表
- 八、常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参考表
- 九、常见各种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三)常见食物、植物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四)常见的药物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五)中草药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六)强酸、强碱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七)合成纤维、塑料、橡胶生产过程中的一些毒物中毒状解救措施表
- (八)、常见动物咬剌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九)、常见农药及灭鼠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十)、其他毒物中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 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办法
- 十二、医院药剂管理办法
- 十四、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
- 十六、新药审批办法
- 十七、关于新药审批管理的若干补充规定
- 十八、《新药审批办法》中有关中药问题的补充规定说明
- 十九、中药保健药品的管理规定
- 二十、药品卫生标准
- 二十一、药品卫生标准补充规定和说明
- 二十二、药品卫生检验方法通则
- 二十三、药品的溶血试验、局部剌激及过敏试验
- 二十四、注射剂澄明度检查法
- 二十五、生物利用度测定法
- 二十六、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