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毒性实验法
(一)概述 某一种新药或一个新的制剂,于临床使用前,必须经过这个步骤。虽然药物对人的作用,不完全能在动物身上表现出来,但对一个新药物来说仍是一个很有用的参考数据。因此,为保证病人的用药安全,新药在临床应用前一定要进行毒性试验。毒性试验的类型,可根据药物的性质及使用途径、方法和时间等加以选择。如有的药物后则产生中毒症状;有的药物需长期服用才能秦效等。因此,药物的毒性试验,应根据该药物的特点来决定。
(二)急性毒性试验(一般安全试验)取体重18-22g的健康不白鼠5只,由尾静脉(或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药液(容量以0.5ml为宜,可用注射生理水稀释成不同浓度),注射时间为4-5秒,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如惊厥、四肢瘫痪、步伐不稳、竖毛、呼吸抑制等)或死亡。主要以死亡为指标,注射后48小时内不得有死亡。如有死亡应加取小白鼠10只重新试验,全部小白鼠在48小时内不得有死亡(做过本试验的小白鼠不得重复使用)。
【注】①供试品静脉有困难时,可由腹腔注射,注射量仍为0.5ml,注射时间不限,注射后72小时内不得有死亡。
②若某一药物无安全试验剂量时,可将临床人用剂量乘以一定的安全系数然后再折算成小白鼠体重的剂量。安全系数大小,应根据该药物的纯度及临床试验情况而定,一般治疗性药物可定为50-100,需长期服用的药物可为100以上。
例:某注射液,成人(按体重50kg计),每次注射量为4ml,安全系数为50,则小白鼠(按20g计)的给药剂量为:
小鼠剂量=4×50/50000×20=0.08ml
取该药0.08ml加0.9%氯化注射液稀释成0.5ml,作为供试品的注射用量。
③也可用同样方法试验(即某一剂量注入小白鼠内,若5只中只有1只死亡,则减剂量再试直至试出5只小白鼠均不死亡的最大剂量)。求出某药物的安全系数。
计算公式:
安全系数=小白鼠最大耐受量×成人体重(g)/成人用量×小白鼠体重(g)。
例:某药特的剂量为4ml,当剂量为0.2ml(稀释至0.5ml),给小白鼠静脉注埋时引起死亡,减剂量再试,在0.16ml/20g时,没有反应,故含有苯甲醇的注射剂,对试验往产生干扰,应引起注意。
④苯甲醇对小白鼠有一定毒性反应,故含有苯甲的注射剂,对试验结果往往产生干扰,应引起注意。
(三)亚急性和慢性试验需要较长期投用的药物,应做亚急性或慢性毒笥试验。方法和急性毒性试验基本相同,按小白鼠体重计算,每在在口服或腹腔注射剂量为人用剂量的20-50倍,连续用药1-8周。慢性毒性,连续用3-6个月。在用药期间,应仔细观察试验动物的体重、进食量、进水量的变化,以及有无不良反应或死亡。动物在试验前后,均应做血象、肝、肾等功能检查,以资对照。试验中死亡或试验完毕的动物都要做解剖,观察内脏器管和组织切片检查。根据试验结果,判断可否用于临床。
【注】①亚急性,慢性毒性试验,均应设对照。这是由于的饲养环境和健康情况的不同个体差异往往很大,给药后内脏的变化如无空白对照组做比较,常使实验结果难以判断。
②非经口服的药品,应注意须灭菌后作用,以免动物被染而影响结果。
③毒性实验的给药途径,应尽量采用与临床应用的相同方法。给药途径不同毒性表现常是差别很大,如口服给药的LD50比静脉或腹腔注射的LD50大几十倍。
④毒性实验前,实验设计要考虑周密,应尽力避免实验中临时改变条件。实验用的动物,一般应在本实验室条件下2周以上,使动物适应环境后,再进行实验。
⑤实验室要注意加强对动物的管理,保持清洁卫生。对实验中途死亡的动物应做出客观的分析,以便正确总结判断。
⑥毒性实验中,除记录计量指标外,支动物的一般状态如兴奋、抑制、麻痹、呼吸、食欲、体重等应进行仔细地观察、对实验中药物出现作用的时间,速度以及毒副作用的特点等,均应严密观察,并详细记录,以便进行综合分析。
⑦在亚急性、慢性毒性实验中,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实验要求的不同,在给药前后以及实验时,对实验动物易发生毒性反应的主要器官进行检查。检查项目有:
A血象:包括血色红素、红、白细胞及分类计数等。
B肝功能:肝脏是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不仅对糖、蛋白质及脂类代谢起得要作用,也是许多药物在体内的解毒场所,故应进行肝脏功能的检查。
C肾功能:大部分药物从肾脏排泄,故应测定药物对肾功能有无损害及其损害的程度,其中包括血中非蛋白氮含量,小便常规检查。
D组织切片:可进一步了解药物对各脏器有无损害及其损害的程度。可将动物在不同的期内分批处死、取其心,肝、脾、肺肾、胃、肠等进行切片检查,并与对照比较,观察药物对各组织有无可逆或不可逆损害。
(四)半数致死量的测定半数致死量(简称LD50)是指药物引起实验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由于个体差异,同一剂量的药物给同一动物,可以出现死亡或不死亡。而LD50在表示药物毒性时,比较灵敏,准确。一般以每kg多少mg表示(药物剂量/体重)
测定LD50常用动物为小白鼠,体重18-22g,雄雌均可(雌的不得怀孕)将不同性别和体重的动物均匀分成4或6组,每组10只。给药途径和临床应用相同,给药容量以0.5ml为宜。一般观察3天,以死亡为主要指标。
1.机率单位比例法 精密称取适量的检品(如系溶液可精密量取),按等比级数(0.1、0.3、0.9……)或等差级数(0.1、0.2、0.3……)配成4种或6种浓度,分别用于4组或6组小白鼠,观察在一定时间内死亡情况,找出使小白鼠死亡数在50%以上和50%以下的两个剂量(如各组小白鼠均无死亡或全死亡则表示剂量选择不当,须更换较高或料低剂理重试),按下列公式计算出半数致死量。
M=高剂量的对数值
N=低剂量的对数值
A=高剂量所致小白鼠死亡百分率(大于50%)的机率单位
B=低剂量所致小白鼠死亡百分率(小于50%)的机率单位
5=50%死亡百分率的机率单位
例:乌头碱注射液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见下表。
乌头碱注射液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剂量(mg/kg) | 剂量对数值 | 死亡百分率 | 机率单位 |
29.50 | 1.4698 | 90 | 6.28 |
23.75 | 1.3756 | 40 | 4.7 |
LD50=24.60mg/kg
2.简化机率单位法
(1)剂量预试:取小白鼠9只,均分3组,将被试药物分大中小3个剂量,每个剂量各给1组动物观察一定时间的死亡情况。如3组全死或全不死,应重新选择剂量再试,二至找到死亡率大于和小于50%的剂量。
(2)正式试验:取18-22g的健康小白鼠,雌雄兼有,按体重、性别均匀分组,每级10只。将预试中的找到的剂量范围按等比级数分成2-4个剂量(须有使动物死亡率大于50%和小于50%的两种剂量),剂量间的比例范围内为宜。每个剂量各给1组动物。给药生观察3天(有的可延长到7天),记录动物的一般状态和死亡数目。根据各剂量的组的死亡率,简化机率单位求出LD50,其分工如下:
【注】用本法则定药物的LD50,在一般情况下采用两组即可,将实验果代入分2组时的公式中求出。分3组、4组皆可,分组多,用动物多,计算复杂,但更准确。
例:某新药,要测定对小白鼠口服给药的LD50,首先进行剂理预试,将该药物先分为700、800和1000mg/kg3种剂量,每剂量给3只小白鼠灌胃,观察2天,结果700mg/kg组死亡1只,800 mg/kg组残废只,1000mg/kg组全部死亡。这样,就找到了死亡率小于50%的剂量为700mg/kg;大于50%的剂量为800和1000mg/kg,依上述情况。估计用670和800 mg/kg可使动物死亡20% 和60%左右,两组剂量之比670/800为0.84。符合本法剂量比值范围的要求。若分2组时用此两剂量可以实验;若用3组时,可按同样的剂量比求出第三组剂量,即800/0.84=952。这样,670、800和952mg/kg3个剂理组即成等比级数,其中每相邻两剂量比均为0.84。然后各剂量的组均给10只动物,观察3天,记录动物的一般状态和死亡情况,结果如下表:
LD50实验观察表
组别 | 剂量(mg/kg) | 剂量对数(X) | 鼠数 | 三天内死亡数 | 死亡率(%) | 机率单位(y) | 机率单位平均值(y) | 两剂量比值的对数(i) |
1 | 670 | 2.8261 | 10 | 2 | 20 | 4.16 | ||
2 | 800 | 2.9031 | 10 | 8 | 70 | 5.52 | 5.32 | 0.77 |
3 | 952 | 2.9786 | 10 | 9 | 90 | 6.28 |
本实验分3组。故代入分3组时的计算公式:

- 毒性实验法《医院药学》
- 毒性甲状腺肿《病理学》
- 毒性咬伤和蜇伤《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毒性及中毒特点《预防医学》
- 毒蕈中毒《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 毒性《预防医学》
- 毒蕈中毒《预防医学》
- 毒性《预防医学》
- 毒药《中医词典》
- 毒性《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 毒药不可入口腹《医门补要》
- 毒蜥蜴咬伤《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毒药攻邪《中医名词词典》
- 毒物伤胎《竹林女科证治》
- 毒药疗病则度《古今医统大全》
- 毒物入内伤《急救广生集》
- 毒药伤胎《济生集》
- 毒物反应的遗传基础《医学遗传学基础》
- 毒药伤胎《女科秘旨》
- 毒物的生物转化《临床生物化学》
- 毒药伤胎《竹林女科证治》
- 毒物《本草求真》
- 毒痈红肿《急救广生集》
- 毒瓦斯吐《证治准绳·幼科》
- 毒壅《续名医类案》
- 毒瓦斯吐《幼幼新书》
- 毒症案《丁甘仁医案》
- 毒瓦斯攻心治法《外科证治全书》
- 毒蜘蛛咬伤的防治《外科学总论》
- 毒瓦斯攻心《外科全生集》
- 毒肿《圣济总录》
《医院药学》
- 第一篇 总论
- 第二篇 医院药事管理
- 第三章 科学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 第四章 医院药学机构的设置与职责
- 一、医院药学机构的设置
- 二、医院工管理委员会的职责与人员设置
- 四、西药调剂科(室)的职责与人员设置
- 五、中药调剂科(室)的职责与人员设置
- 六、药品科(药库)职责与人员设置
- 七、制剂科(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八、药品质量检验科(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九、临床药学科(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十、临床药学研究科(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十一、临床药理研究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十二、药学信息科(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十三、微机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十四、中药煎药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第五章 医院药学机构的建筑要求与内部设施
- 第六章 医院药学人员的管理
- 第七章 医院药学技术人员的职责
- 第八章 医院药学管理制度
- 一、西药调剂室工作制度
- 二、病房药房工作制度
- 三、病房小药柜管理制度
- 七、贵重药品管理制度
- 九、药品检验室工作制度
- 十、临床药学室工作制度
- 十一、药物研究室工作制度
- 十二、仪器室工作制度
- 十三、设备养护制度
- 十四、药品质量信息反馈制度
- 十五、药学信息科工作制度
- 十六、动物饲养室工作制度
- 十七、中药调剂室工作制度
- 十八、中药制剂室工作制度
- 十九、中药煎药室工作制度
- 二十、中药贵重药品管理制度
- 二十一、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制度
- 二十二、中药库工作制度
- 二十三、中药加工炮制室工作制度
- 二十四、药剂人员考绩、考核制度
- 二十五、政治、业务学习制度
- 二十六、业务技术指导和培训制度
- 第九章 医院药学体系、质量标准与医院评审
- 第十章 医院药学仪器设备管理
- 第十一章 调剂业务管理
- 第十二章 医院制剂业务管理
- 第十三章 医院药学科的信息管理
- 一、开展医院药学信息工作的重要性
- 二、药学信息管理工作的任务
- 三、医院药品集
- 四、药物信息室必备图书标准
- 五、药物信息的来源
- 六、信息资料的收集和检索
- 七、信息资料的检索查阅方法
- 八、药物信息在医院中的应用
- 九、药品不良反应、毒副作用信息的收集
- 十、药物信息中心和区域协作
- 十一、药物信息业务的组织人员和设备
- 第十四章 药学科质量管理
- 第十五章 医院药学监督
- 第十六章 医院药品管理
- 第十七章 药学科的管理模式
- 第十八章 电子计算机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应用
- 第十九章 中心摆药的作用与实施办法
- 第二十章 新药引进程序管理
- 第二十一章 药库管理
- 第二十二章 有效期药品的管理
- 第二十三章 放射性药品的管理
- 第二十四章 生物制品的管理
- 第二十五章 中药房的质量管理
- 第二十六章 药学科的经济效益管理
- 第二十七章 药品的淘汰
- 第二十八章 临床药学概述
- 第二十九章 临床药理学概述
- 第三十章 药物动力学
- 第三十一章 生物药剂学
- 第三十二章 药效学研究
- 第三十三章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 第三十四章 中药的临床药学
- 第三十五章 药疗中病人不依从因素与对策
- 第三十六章 临床药物利用评价
- 第三十七章 药物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 一、概述
- 二、抗生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一)青霉素类
- (二)头孢菌素类
- (三)氨基甙类抗生素
- (四)四环素类抗生素
- (五)氯霉素类抗生素
- (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七)洁霉素(林可霉素,Jiemycin,Lincomycin)
- (八)多粘菌素B(PolymyxinB,AerosporinPolyfax)
- (九)抗真菌抗生素
- 三、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四、抗结核病药和抗麻风病药的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 五、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六、抗寄生虫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 七、作用于中枢神经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 八、麻醉药的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 九、骨骼肌松弛药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主要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物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二、降血脂药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三、主要作用于呼吸系统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四、主要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五、利尿药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一)氢氯噻嗪(双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Hydrochlorthizide)
- (二)、呋喃苯胺酸(Furosemide速尿)
- (三)安体舒通(Spironolactone)
- (四)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
- 十六、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七、激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
- 十八、抗甲状腺药物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九、维生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二十、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二十一、免疫增强剂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二十二、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第三十八章 药源性疾病
- 第三十九章 药物中毒与解救
- 一、概述
- 二、作用于中枢神以的药物中毒
- (一)巴比妥类中毒
- (二)苯妥英钠(大仑丁)
- (三)水合氯醛
- (四)副醛
- (五)氯丙嗪(冬眠灵)乙酰普马嗪、奋乃静、三氟拉嗪等。
- (六)利眼宁中毒
- (七)安定中毒
- (八)眠尔通(安宁)中毒
- (九)安眠酮(海米那)中毒
- (十)溴化物中毒
- (十一)锂盐中毒
- (十二)安坦中毒
- (十三)左旋多巴(左多巴)中毒
- (十四)筒箭毒碱、氯化筒箭毒碱、氯化琥珀胆碱中毒
- 三、麻醉药与镇痛药中毒
- 四、水杨酸盐类药物中毒
- 五、阿片类药物中毒
- 七、拟胆碱药中毒
- 八、阿托品类药物中毒
- 九、心血管系统药物中毒
- 十、肾上腺素中毒
- 十一、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物中毒
- 十二、抗组胺类药物中毒
- 十三、抗阿米巴病药物中毒
- 十四、抗血吸虫病、黑热病及丝虫病药物中毒
- 十五、抗疟疾药物中毒
- 十六、驱虫药中毒
- 十七、抗结核及抗麻风药物中毒
- 第四十章 临床药理学进展与二十一世纪药物治疗学展望
- 第四篇 医学制剂学
- 第四十一章 医院制剂学概述
- 第四十二章 医院制剂基本操作技术
- 第四十三章 药物制剂通则
- 一、片剂
- 二、注射剂
- 三、酊剂
- 四.栓剂
- 五、胶囊剂
- 六、软膏剂
- 七、眼膏剂
- 八、滴眼剂
- 九、滴丸剂
- 十、糖浆剂
- 十一、气雾剂
- 十二、膜剂
- 十三、丸剂
- 十四、散剂
- 十五、冲剂
- 十六、锭剂
- 十七、煎膏剂
- 十八、胶剂
- 十九、合剂
- 二十、酒剂
- 二十一、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 二十二、膏药
- 二十三、橡胶膏剂
- 第四十四章 药物制剂的称定性
- 第四十五章 新型药物载体制剂及前体药物制剂
- 第四十六章 灭菌法
- 第四十七章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 第四十八章 医院药品检验
- 第五篇 医院药学的科研与教学
- 第四十九章 医院药学科研
- 一、概述
- 二、药学科的科研基础必备条件
- 三、医院药学的科研应掌握的原则
- 四、医院药学科研工作的类型与范围
- 五、医院药学科研选题的原则与内容
- 六、开题前的调研和论证
- 七、科研课题的设计要求
- 八、科研课题的实施与管理
- 九、科研成果的评价与总结
- 第五十章 新药物的开发
- 第五十一章 新药的临床试验研究
- 第五十二章 新药的审批、生产和技术转让
- 第五十三章 医院药学科技档案管理
- 第五十四章 医院药学教学
- 第五十五章 医院药学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 第五十六章 药物经济学与社会药学的研究
- 第六篇 附录
- 一、容易混淆的中外文药名表
- (一)容易混淆的中文药名
- (二)外形或发音相近的外文药名
- 二、化学元素中文外中称对照表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算单位表
- 四、处方常用拉丁词缩写与中文对照表
- 五、麻醉药品、毒药、精神药品(部分)的法定剂量表(缺)
- 六、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抗菌药物选择参考表
- 七、医用微量元素参考数据表
- 八、常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参考表
- 九、常见各种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三)常见食物、植物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四)常见的药物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五)中草药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六)强酸、强碱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七)合成纤维、塑料、橡胶生产过程中的一些毒物中毒状解救措施表
- (八)、常见动物咬剌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九)、常见农药及灭鼠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十)、其他毒物中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 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办法
- 十二、医院药剂管理办法
- 十四、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
- 十六、新药审批办法
- 十七、关于新药审批管理的若干补充规定
- 十八、《新药审批办法》中有关中药问题的补充规定说明
- 十九、中药保健药品的管理规定
- 二十、药品卫生标准
- 二十一、药品卫生标准补充规定和说明
- 二十二、药品卫生检验方法通则
- 二十三、药品的溶血试验、局部剌激及过敏试验
- 二十四、注射剂澄明度检查法
- 二十五、生物利用度测定法
- 二十六、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