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医院药学科研选题的原则与内容
科学研究中首要的内容就是正确地发现和提现问题,而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敏锐的眼光,尤其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积累。因此,那些长期工作在医院的药学战结,在某一专业领域有较深造诣的专家在科研选题方面往往得心应手,容易取得成功。但也有些研究人员长期不能确定自已的科研主攻方向,甚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样就难以取得科研成果,不仅对人民不能做出贡献,就自已来说,也永远成不了真正的专家。
选题是科研工作的第一个决策,是贯穿于全部科研工作中的主题思想,是科研工作基本内容和目标的高度概括。科学研究的实践表明,一个好的选题可以激发研究人员的研究热情,加快研究工作的进度,可以投入加少人力、;物力、财力的基础上取得显著的成果的较大的产出。
选题是研究工作者对某一个问题,在理论认识上和实验手段方面的概括。它集中反映了命者掌握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丰富程度,掌握的实验基本功夫的深浅以及科学思想能力高低,所以它体现了命题者的天才,智慧、经验和技巧。
(一)医院药学矢研选题原则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增加探索的成功率,在科研选题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与要求。
1.需要性原则:选题必须根据社会初中以及科学发展的需要,选择在医药卫生中有重大意义的或迫切的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创新性和先进性原则:创新性和先进性是密切相关的,凡是创新的课题必然具有先进性,创新是科研劳动最主要的特征,没有创新的劳动不能算是真正的科研劳动。科研选题必须具有创新性,要选择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研究的结果应该是前人所不曾过的成就,它可以是新技术、新产品、新设计、新工艺、新方法,也可以是理论上的新发现、新见解。没有探索性和创造性,完全重复前人做过的工作,只能叫学习。
3.科学性原则:科研选题的科学性原则包含三方面的含义,其一要求选题必须有依据,其中包括前人的以验总结和个人研究工作的实践,即选题的理论基础;其二科研选题要符合客观规律;其三科研设计必须具有科学性,符合逻辑性。
4.可行性原则:贯切这一原则除了要求科设计方案和技术咱线科学,可行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课题承担者的学术水平;课题参加研究人员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主要的仪器设备;合格的实验动物和试剂;一定的经费;与本课题有拳其它研究工作的基础等。
5.效益性原则:效益性是指科研的投入与预期的研究成果或产出是否相当。这就需要把在研究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同预期成果的学术水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应用价值等进行全面衡量后判定。
医院药学的科研选题,应结合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临床需要搜集有关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中筛选课题,对拟选课题的实用性、科学性可行性及预期成果的学术价值、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须有充分估计。
(二)医院药学科研选题的内容 医院药学科研的选题内容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临床药学方面的研究
(1)药物的药效学:临床药理学的方面的研究;药效学研究一般在动物模型上进行,可结合新制剂、新剂研究来进行;而临床药理学方面的研究往往需临床配合共同开展。
(2)生物药剂学方面的研究:如药物体内过程、生物利用度、释放度、药物与药物、药物与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3)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这一工作多半与科研单位、药厂或其它医院协作的进行。目前市场上同剂型同规格不同厂家的药品日益增多,但质量却千差万别,因此,从药剂学和临床药学的角度评价药物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4)体内药物浓度的监测:应用各种分析技术,研究体液药物浓度、疗效及毒性的关系,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给药方案,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这是开展合理用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化给药剂科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
(5)药物不良反应的监察与安全性研究:应用临床药理学、病理生理学、药效学、毒理学、药物治疗学和药物相互相作用的理论,研究和收集药物不良反应,拽导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
2.药剂学方面的研究
(1)研制临床需要的新制剂、新剂型。改变某些药物的给药途径,也可运用药剂学新知识与方法研制剂、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脂质体等。将经过临床长期考验的医院制剂提高并开发为新药是药剂学研究的得要课题。由于新药开发和报批涉及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理学和毒理学等药学各学科领域,因此还可带动上述各领域的科研活动。
(2)稳定性方面的研究:医院制剂的稳定性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稳定性的提高即是制剂的质量的提高,同时稳定性也有许多提高还可使制剂批量增大,批次减少,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滴注液加药后稳定性也有许多文章可做,这也涉及到临床合理用药的问题。
(3)配伍变化的研究:包括物理、化学性、药理性的配伍变化规律。
(4)新辅料在药剂方面的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医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研制开发了许多新型药用辅料,同时国外的医药厂商也纷纷介入国内市场,引入了一些高质量、高性能的新型用辅料,如丙烯酸树脂系列,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蔗糖酯、卡波姆、泊洛沙姆等。上述辅料在片剂、半固体、缓释及控释制剂和液体制剂中均有广泛而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5)制剂方法与制剂工具:机械的革新与新方法的研究,如过滤、灭菌、配制、灌封等新主法的运用与改进。
3.制剂质量标准与检测方法方面的研究
(1)对新制剂质量标准及检测的研究。
(2)对原有检测方法的改进或某些方法的比较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用药水平的提高,目前许多大、中城市的卫生行政部门逐渐加强了医院制剂的规范化管理,这对大量缺乏可靠质量控制手段的医院制剂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医院制剂的长远出路是向工厂制剂靠拢和过渡,因此,医院制剂的完善的质量控制是迟早需要解决的课题。
(3)新技术器分析方法的引进,以及其它新的分析方法在医院药检中的应用。
(4)新检测项目的开展。
4.中草药方面的研究
(1)中药原及植物成份的研究、产地、采集季节对中药质量的影响。
(2)对中药传统方剂、中成药、中药药理与疗效的研究。
(3)中药传统剂的改革与新剂型的研究。
(4)中药配伍方面的研究。
(5)中药质量控制标准及控制的研究。
(6)中药炮制与贮存方法的研究与改进。
(7)中药真伪鉴别方法的研究:如显微鉴别、荧光鉴别、化学鉴别的方法及应用。
(8)其它:如新药用部位及新的草药品种的开发等。
5.药事管理学方面的研究。由经验管理上升到科学管理是药剂科发展的基础,科学管理是科学,应依据数理统计学、心理学、行为科学、治疗、药效学、以及药政法规、计算机技术等理论、研究管理模式、管理软件并制定和规范,将药剂科的管理纳入科学化的轨道。
6.药学情报与咨询料学、治疗学、临床药理学、统计学、计算机技术进行药物情报的收集、整理、研究有关计算机软件等。
7.其它
(1)药物制剂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包装方法的改进。
(2)微机在药剂科管理上的应用;药品的库房养护方法研究等。

- 医院药学科研选题的原则与内容《医院药学》
- 医院药学科研工作的类型与范围《医院药学》
- 医院药学科应如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医院药学》
- 医院药学科技档案管理《医院药学》
- 医院药学人员的编制《医院药学》
- 医院药学教学《医院药学》
- 医院药学人员的管理《医院药学》
- 医院药学监督《医院药学》
- 医院药学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医院药学》
- 医院药学技术史《医院药学》
- 医院药学体系《医院药学》
- 医院药学机构的设置《医院药学》
- 医院药学未来瞻望《医院药学》
- 医院药学机构的建筑要求与内部设施《医院药学》
- 医院药学现代化管理《医院药学》
- 医院药学工作在医院评审中的地位《医院药学》
- 医院药学仪器设备的采购《医院药学》
- 医院药学的科研应掌握的原则《医院药学》
- 医院药学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医院药学》
- 医院药学的概念与任务《医院药学》
- 医院药学质量标准《医院药学》
- 医院药学的概念《医院药学》
- 医院制剂的定义、特点、范围及术语《医院药学》
- 医院药学常用仪器设备的配备《医院药学》
- 医院制剂学概述《医院药学》
- 医院药学部门如何迎接医院分级管理的评审《医院药学》
- 医院制剂业务管理《医院药学》
- 医院药品检验的基本条件与要求《医院药学》
- 医院制剂质量监督《医院药学》
- 医院药品集《医院药学》
- 医院中病人集聚《预防医学》
《医院药学》
- 第一篇 总论
- 第二篇 医院药事管理
- 第三章 科学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 第四章 医院药学机构的设置与职责
- 一、医院药学机构的设置
- 二、医院工管理委员会的职责与人员设置
- 四、西药调剂科(室)的职责与人员设置
- 五、中药调剂科(室)的职责与人员设置
- 六、药品科(药库)职责与人员设置
- 七、制剂科(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八、药品质量检验科(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九、临床药学科(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十、临床药学研究科(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十一、临床药理研究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十二、药学信息科(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十三、微机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十四、中药煎药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第五章 医院药学机构的建筑要求与内部设施
- 第六章 医院药学人员的管理
- 第七章 医院药学技术人员的职责
- 第八章 医院药学管理制度
- 一、西药调剂室工作制度
- 二、病房药房工作制度
- 三、病房小药柜管理制度
- 七、贵重药品管理制度
- 九、药品检验室工作制度
- 十、临床药学室工作制度
- 十一、药物研究室工作制度
- 十二、仪器室工作制度
- 十三、设备养护制度
- 十四、药品质量信息反馈制度
- 十五、药学信息科工作制度
- 十六、动物饲养室工作制度
- 十七、中药调剂室工作制度
- 十八、中药制剂室工作制度
- 十九、中药煎药室工作制度
- 二十、中药贵重药品管理制度
- 二十一、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制度
- 二十二、中药库工作制度
- 二十三、中药加工炮制室工作制度
- 二十四、药剂人员考绩、考核制度
- 二十五、政治、业务学习制度
- 二十六、业务技术指导和培训制度
- 第九章 医院药学体系、质量标准与医院评审
- 第十章 医院药学仪器设备管理
- 第十一章 调剂业务管理
- 第十二章 医院制剂业务管理
- 第十三章 医院药学科的信息管理
- 一、开展医院药学信息工作的重要性
- 二、药学信息管理工作的任务
- 三、医院药品集
- 四、药物信息室必备图书标准
- 五、药物信息的来源
- 六、信息资料的收集和检索
- 七、信息资料的检索查阅方法
- 八、药物信息在医院中的应用
- 九、药品不良反应、毒副作用信息的收集
- 十、药物信息中心和区域协作
- 十一、药物信息业务的组织人员和设备
- 第十四章 药学科质量管理
- 第十五章 医院药学监督
- 第十六章 医院药品管理
- 第十七章 药学科的管理模式
- 第十八章 电子计算机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应用
- 第十九章 中心摆药的作用与实施办法
- 第二十章 新药引进程序管理
- 第二十一章 药库管理
- 第二十二章 有效期药品的管理
- 第二十三章 放射性药品的管理
- 第二十四章 生物制品的管理
- 第二十五章 中药房的质量管理
- 第二十六章 药学科的经济效益管理
- 第二十七章 药品的淘汰
- 第二十八章 临床药学概述
- 第二十九章 临床药理学概述
- 第三十章 药物动力学
- 第三十一章 生物药剂学
- 第三十二章 药效学研究
- 第三十三章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 第三十四章 中药的临床药学
- 第三十五章 药疗中病人不依从因素与对策
- 第三十六章 临床药物利用评价
- 第三十七章 药物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 一、概述
- 二、抗生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一)青霉素类
- (二)头孢菌素类
- (三)氨基甙类抗生素
- (四)四环素类抗生素
- (五)氯霉素类抗生素
- (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七)洁霉素(林可霉素,Jiemycin,Lincomycin)
- (八)多粘菌素B(PolymyxinB,AerosporinPolyfax)
- (九)抗真菌抗生素
- 三、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四、抗结核病药和抗麻风病药的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 五、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六、抗寄生虫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 七、作用于中枢神经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 八、麻醉药的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 九、骨骼肌松弛药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主要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物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二、降血脂药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三、主要作用于呼吸系统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四、主要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五、利尿药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一)氢氯噻嗪(双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Hydrochlorthizide)
- (二)、呋喃苯胺酸(Furosemide速尿)
- (三)安体舒通(Spironolactone)
- (四)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
- 十六、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七、激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
- 十八、抗甲状腺药物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九、维生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二十、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二十一、免疫增强剂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二十二、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第三十八章 药源性疾病
- 第三十九章 药物中毒与解救
- 一、概述
- 二、作用于中枢神以的药物中毒
- (一)巴比妥类中毒
- (二)苯妥英钠(大仑丁)
- (三)水合氯醛
- (四)副醛
- (五)氯丙嗪(冬眠灵)乙酰普马嗪、奋乃静、三氟拉嗪等。
- (六)利眼宁中毒
- (七)安定中毒
- (八)眠尔通(安宁)中毒
- (九)安眠酮(海米那)中毒
- (十)溴化物中毒
- (十一)锂盐中毒
- (十二)安坦中毒
- (十三)左旋多巴(左多巴)中毒
- (十四)筒箭毒碱、氯化筒箭毒碱、氯化琥珀胆碱中毒
- 三、麻醉药与镇痛药中毒
- 四、水杨酸盐类药物中毒
- 五、阿片类药物中毒
- 七、拟胆碱药中毒
- 八、阿托品类药物中毒
- 九、心血管系统药物中毒
- 十、肾上腺素中毒
- 十一、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物中毒
- 十二、抗组胺类药物中毒
- 十三、抗阿米巴病药物中毒
- 十四、抗血吸虫病、黑热病及丝虫病药物中毒
- 十五、抗疟疾药物中毒
- 十六、驱虫药中毒
- 十七、抗结核及抗麻风药物中毒
- 第四十章 临床药理学进展与二十一世纪药物治疗学展望
- 第四篇 医学制剂学
- 第四十一章 医院制剂学概述
- 第四十二章 医院制剂基本操作技术
- 第四十三章 药物制剂通则
- 一、片剂
- 二、注射剂
- 三、酊剂
- 四.栓剂
- 五、胶囊剂
- 六、软膏剂
- 七、眼膏剂
- 八、滴眼剂
- 九、滴丸剂
- 十、糖浆剂
- 十一、气雾剂
- 十二、膜剂
- 十三、丸剂
- 十四、散剂
- 十五、冲剂
- 十六、锭剂
- 十七、煎膏剂
- 十八、胶剂
- 十九、合剂
- 二十、酒剂
- 二十一、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 二十二、膏药
- 二十三、橡胶膏剂
- 第四十四章 药物制剂的称定性
- 第四十五章 新型药物载体制剂及前体药物制剂
- 第四十六章 灭菌法
- 第四十七章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 第四十八章 医院药品检验
- 第五篇 医院药学的科研与教学
- 第四十九章 医院药学科研
- 一、概述
- 二、药学科的科研基础必备条件
- 三、医院药学的科研应掌握的原则
- 四、医院药学科研工作的类型与范围
- 五、医院药学科研选题的原则与内容
- 六、开题前的调研和论证
- 七、科研课题的设计要求
- 八、科研课题的实施与管理
- 九、科研成果的评价与总结
- 第五十章 新药物的开发
- 第五十一章 新药的临床试验研究
- 第五十二章 新药的审批、生产和技术转让
- 第五十三章 医院药学科技档案管理
- 第五十四章 医院药学教学
- 第五十五章 医院药学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 第五十六章 药物经济学与社会药学的研究
- 第六篇 附录
- 一、容易混淆的中外文药名表
- (一)容易混淆的中文药名
- (二)外形或发音相近的外文药名
- 二、化学元素中文外中称对照表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算单位表
- 四、处方常用拉丁词缩写与中文对照表
- 五、麻醉药品、毒药、精神药品(部分)的法定剂量表(缺)
- 六、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抗菌药物选择参考表
- 七、医用微量元素参考数据表
- 八、常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参考表
- 九、常见各种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三)常见食物、植物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四)常见的药物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五)中草药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六)强酸、强碱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七)合成纤维、塑料、橡胶生产过程中的一些毒物中毒状解救措施表
- (八)、常见动物咬剌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九)、常见农药及灭鼠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十)、其他毒物中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 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办法
- 十二、医院药剂管理办法
- 十四、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
- 十六、新药审批办法
- 十七、关于新药审批管理的若干补充规定
- 十八、《新药审批办法》中有关中药问题的补充规定说明
- 十九、中药保健药品的管理规定
- 二十、药品卫生标准
- 二十一、药品卫生标准补充规定和说明
- 二十二、药品卫生检验方法通则
- 二十三、药品的溶血试验、局部剌激及过敏试验
- 二十四、注射剂澄明度检查法
- 二十五、生物利用度测定法
- 二十六、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