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左旋多巴(左多巴)中毒
左旋多巴为儿茶酚胺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近年来已人工合成,为白色针状结晶性粉末,略溶于水(1:600),本品主要用于治疗震颤麻痹,对于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抑郁症,慢性锰中毒,急性肝功能衰竭所致的肝性昏迷均有一定疗效。
1.药理和毒理
(1)儿茶酚是指去甲肾腺素和多巴胺、肾上腺素等一类物质而言,生物合成由酷氯酸,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经过多巴、去甲肾上腺、最后生成肾腺素。这一合成过程主要在肾上腺髓质内进行,由肾上腺释放到血液循环中但不能通过血脑屏障,中枢神经系统内的茶酚胺,是在脑内自行合成和释放。在多巴到多巴胺过程中系由多巴胺羧酶的作用转变而来,左旋多能通过血脑尿障在脑内转变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
(2)左旋多巴口服后易被吸收,血药浓度在1/2-3小时内达到高峰,在用药后脑脊液中多巴胺的代谢产物(高香草醛酸)的含量,随用药量大小而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药物在体内代谢基本上与多巴胺的相同,即一部分经肝内酶的作用灭活,大部分在用药6小时内,经代谢后,以代谢产物(高香草醛酸)由尿中排出。
(3)本品在体内以吸收后,只不小部分到达脑内,大部分在进入中枢神经前,即被脱羧,增加周围多巴胺的含量,因此发生一系列有关症状。
(4)本品有兴奋心脏交感神经受体的作用,故可导致心律失常。
(5)本品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其机理可能与兴奋血管壁多巴胺受体和β受体有关;也有人认为,它可能部分地使去甲肾上腺素的贮存耗竭;或可增加钠离子的排泄,降低血容量。
(6)左旋多巴与维生素B6合用能减少其中枢的不良反应(如运动增障碍),并降低其疗效。因维生素B6是脱酸酶的辅酶,它能增强体内左旋多巴的脱酸作用,可使血液内和左旋多巴含量降低。
(7)左旋多巴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阻断多巴的胺的进一步代谢,使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增加。
(8)原有精神病史者,易发生精神症状。
2.诊断要点
(1)有用左旋多巴史。
(2)临床表现:本药有一定副作用,在达到饱和的治疗量时出现率相当高;剂量达到中毒程度时,毒性反应更为严重。
1)消化系统: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秘、腹泻、服部不适疼痛、胃肠胀气、嗳气、呃逆、口服苦味、口干、吞咽困难、舌有烧灼感、十二指肠溃疡、胃肠道出血等。
2)神经系统:长期大量应用。可发生头痛、眩晕、[异常运动、斜颈、牙关紧闭、动眼危象、软弱、麻木、磨牙、最突出的是不自主运动,常先自舌、唇、面部或颈部开始以后发生头颈部摇动、肢体舞蹈样痉挛、肩膀抽搐、坐立不安等。
3)精神状态:部分病人可发生激动、欣快、轻度狂躁、神志错乱、不安定、幻觉、痴呆、嗜睡、疲乏等;偶有引起精神郁甚至自杀倾向;或有性欲增加。
4)心血管:心律失常、心动过速、高血压、静脉炎、体位性低血压。
5)血液系统:长期大量应用后部分病人可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含量减少、网织红细胞增多等。
6)皮肤:出汗、浮肿、脱毛、皮疹、不良气味。
7)呼吸:胸部有压迫感、咳嗽、声音嘶哑、呼吸急促或呼吸改变(由于呼吸肌及腹和的不正常运动引起)。
9)眼部:视物模糊、复视、瞳孔扩大诱起潜隐的颈交感神经麻痹症候群(眼球凹陷、瞳孔缩小、眼裂狭小)。
3.治疗
(1)停药:轻度反应在减少药量或停药后都可消失。
(2)误服大量立即催叶、洗胃。
(3)静注或滴性渗葡萄糖液以促进排泄。
(4)心律失常可选用肾上腺素能β受体阻断剂。①心得宁:口服,15-30mg/次,2-3次/日。静注:5mg/次,2-3分钟内静注一次,需要时可反复应用出现疗效或至25mg为止,一般多用至10mg即见疗效。注射时,应密切注意心律、心率和血压对心率缓慢或有房室传导阻滞等,不宜应用。②心得安:口服,10-30mg/次,2-3次/日。根据心律、心率及血压变化而及时调整。③心得乐:口服5-15mg/日,分三次服。
(5)低血压时,可用去甲肾上腺素。适当输血输液。
(6)应用维生素B6。
(7)对症治疗。
4.预防
(1)严格掌握应用剂量,先由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
(2)与脱羧酶抑制剂如丝羟苄肼、α-甲基多巴肼等同时应用可减轻反应的发生,并可使左旋多巴用量减少。
(3)有内分泌、肝肾、肺或心血管病患者慎用。
(4)对有可能需用拟交感神经药物(如麻黄碱)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
(5)有心肌梗塞病史、心律失常、青光眼、严重的精神病患者禁用。
(6)不宜与单氨氧化酶抑制剂如闷可乐、苯乙肼、优降宁等同时应用,同用可发生严重反应。如正在应用此类药物就在停药后2周,再用左旋多巴。

- 左旋多巴(左多巴)中毒《医院药学》
- 左旋多巴《药理学》
- 左旋咪唑《药理学》
- 左心衰竭《急诊医学》
- 左阴疮《中医词典》
- 左心室肥厚《物理诊断学》
- 左阴疮《喉科指掌》
- 左心室的射血和充盈过程《生理学》
- 左右便痈《外科启玄》
- 左心膻中肝胆肾小肠、右肺胸中脾胃命大肠·辨《三指禅》
- 左右串《中医词典》
- 左胁痛主方《痰火点雪》
- 左右串《证治准绳·疡医》
- 左胁痛如刀刺候《诸病源候论》
- 左右搭串门主论《疡医大全》
- 左胁痛如刀刺不得喘息《女科百问》
- 左右发背症《外科十三方考》
- 左胁痛《中医词典》
- 左右合归丸《目经大成》
- 左胁痛《傅青主男科》
- 左右开弓《中医词典》
- 左小腿剧痛25天《名师垂教》
- 左右论《跌损妙方》
- 左歪《中医词典》
- 左右配穴法《中医词典》
- 左瘫右痪《中医词典》
- 左右偏头风《目经大成》
- 左手中指肝脉歌《脉诀乳海》
- 左右偏头风证《中医词典》
- 左手图《喉科指掌》
- 左右三部六候《察病指南》
《医院药学》
- 第一篇 总论
- 第二篇 医院药事管理
- 第三章 科学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 第四章 医院药学机构的设置与职责
- 一、医院药学机构的设置
- 二、医院工管理委员会的职责与人员设置
- 四、西药调剂科(室)的职责与人员设置
- 五、中药调剂科(室)的职责与人员设置
- 六、药品科(药库)职责与人员设置
- 七、制剂科(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八、药品质量检验科(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九、临床药学科(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十、临床药学研究科(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十一、临床药理研究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十二、药学信息科(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十三、微机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十四、中药煎药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第五章 医院药学机构的建筑要求与内部设施
- 第六章 医院药学人员的管理
- 第七章 医院药学技术人员的职责
- 第八章 医院药学管理制度
- 一、西药调剂室工作制度
- 二、病房药房工作制度
- 三、病房小药柜管理制度
- 七、贵重药品管理制度
- 九、药品检验室工作制度
- 十、临床药学室工作制度
- 十一、药物研究室工作制度
- 十二、仪器室工作制度
- 十三、设备养护制度
- 十四、药品质量信息反馈制度
- 十五、药学信息科工作制度
- 十六、动物饲养室工作制度
- 十七、中药调剂室工作制度
- 十八、中药制剂室工作制度
- 十九、中药煎药室工作制度
- 二十、中药贵重药品管理制度
- 二十一、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制度
- 二十二、中药库工作制度
- 二十三、中药加工炮制室工作制度
- 二十四、药剂人员考绩、考核制度
- 二十五、政治、业务学习制度
- 二十六、业务技术指导和培训制度
- 第九章 医院药学体系、质量标准与医院评审
- 第十章 医院药学仪器设备管理
- 第十一章 调剂业务管理
- 第十二章 医院制剂业务管理
- 第十三章 医院药学科的信息管理
- 一、开展医院药学信息工作的重要性
- 二、药学信息管理工作的任务
- 三、医院药品集
- 四、药物信息室必备图书标准
- 五、药物信息的来源
- 六、信息资料的收集和检索
- 七、信息资料的检索查阅方法
- 八、药物信息在医院中的应用
- 九、药品不良反应、毒副作用信息的收集
- 十、药物信息中心和区域协作
- 十一、药物信息业务的组织人员和设备
- 第十四章 药学科质量管理
- 第十五章 医院药学监督
- 第十六章 医院药品管理
- 第十七章 药学科的管理模式
- 第十八章 电子计算机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应用
- 第十九章 中心摆药的作用与实施办法
- 第二十章 新药引进程序管理
- 第二十一章 药库管理
- 第二十二章 有效期药品的管理
- 第二十三章 放射性药品的管理
- 第二十四章 生物制品的管理
- 第二十五章 中药房的质量管理
- 第二十六章 药学科的经济效益管理
- 第二十七章 药品的淘汰
- 第二十八章 临床药学概述
- 第二十九章 临床药理学概述
- 第三十章 药物动力学
- 第三十一章 生物药剂学
- 第三十二章 药效学研究
- 第三十三章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 第三十四章 中药的临床药学
- 第三十五章 药疗中病人不依从因素与对策
- 第三十六章 临床药物利用评价
- 第三十七章 药物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 一、概述
- 二、抗生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一)青霉素类
- (二)头孢菌素类
- (三)氨基甙类抗生素
- (四)四环素类抗生素
- (五)氯霉素类抗生素
- (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七)洁霉素(林可霉素,Jiemycin,Lincomycin)
- (八)多粘菌素B(PolymyxinB,AerosporinPolyfax)
- (九)抗真菌抗生素
- 三、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四、抗结核病药和抗麻风病药的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 五、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六、抗寄生虫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 七、作用于中枢神经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 八、麻醉药的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 九、骨骼肌松弛药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主要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物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二、降血脂药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三、主要作用于呼吸系统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四、主要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五、利尿药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一)氢氯噻嗪(双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Hydrochlorthizide)
- (二)、呋喃苯胺酸(Furosemide速尿)
- (三)安体舒通(Spironolactone)
- (四)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
- 十六、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七、激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
- 十八、抗甲状腺药物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九、维生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二十、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二十一、免疫增强剂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二十二、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第三十八章 药源性疾病
- 第三十九章 药物中毒与解救
- 一、概述
- 二、作用于中枢神以的药物中毒
- (一)巴比妥类中毒
- (二)苯妥英钠(大仑丁)
- (三)水合氯醛
- (四)副醛
- (五)氯丙嗪(冬眠灵)乙酰普马嗪、奋乃静、三氟拉嗪等。
- (六)利眼宁中毒
- (七)安定中毒
- (八)眠尔通(安宁)中毒
- (九)安眠酮(海米那)中毒
- (十)溴化物中毒
- (十一)锂盐中毒
- (十二)安坦中毒
- (十三)左旋多巴(左多巴)中毒
- (十四)筒箭毒碱、氯化筒箭毒碱、氯化琥珀胆碱中毒
- 三、麻醉药与镇痛药中毒
- 四、水杨酸盐类药物中毒
- 五、阿片类药物中毒
- 七、拟胆碱药中毒
- 八、阿托品类药物中毒
- 九、心血管系统药物中毒
- 十、肾上腺素中毒
- 十一、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物中毒
- 十二、抗组胺类药物中毒
- 十三、抗阿米巴病药物中毒
- 十四、抗血吸虫病、黑热病及丝虫病药物中毒
- 十五、抗疟疾药物中毒
- 十六、驱虫药中毒
- 十七、抗结核及抗麻风药物中毒
- 第四十章 临床药理学进展与二十一世纪药物治疗学展望
- 第四篇 医学制剂学
- 第四十一章 医院制剂学概述
- 第四十二章 医院制剂基本操作技术
- 第四十三章 药物制剂通则
- 一、片剂
- 二、注射剂
- 三、酊剂
- 四.栓剂
- 五、胶囊剂
- 六、软膏剂
- 七、眼膏剂
- 八、滴眼剂
- 九、滴丸剂
- 十、糖浆剂
- 十一、气雾剂
- 十二、膜剂
- 十三、丸剂
- 十四、散剂
- 十五、冲剂
- 十六、锭剂
- 十七、煎膏剂
- 十八、胶剂
- 十九、合剂
- 二十、酒剂
- 二十一、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 二十二、膏药
- 二十三、橡胶膏剂
- 第四十四章 药物制剂的称定性
- 第四十五章 新型药物载体制剂及前体药物制剂
- 第四十六章 灭菌法
- 第四十七章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 第四十八章 医院药品检验
- 第五篇 医院药学的科研与教学
- 第四十九章 医院药学科研
- 一、概述
- 二、药学科的科研基础必备条件
- 三、医院药学的科研应掌握的原则
- 四、医院药学科研工作的类型与范围
- 五、医院药学科研选题的原则与内容
- 六、开题前的调研和论证
- 七、科研课题的设计要求
- 八、科研课题的实施与管理
- 九、科研成果的评价与总结
- 第五十章 新药物的开发
- 第五十一章 新药的临床试验研究
- 第五十二章 新药的审批、生产和技术转让
- 第五十三章 医院药学科技档案管理
- 第五十四章 医院药学教学
- 第五十五章 医院药学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 第五十六章 药物经济学与社会药学的研究
- 第六篇 附录
- 一、容易混淆的中外文药名表
- (一)容易混淆的中文药名
- (二)外形或发音相近的外文药名
- 二、化学元素中文外中称对照表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算单位表
- 四、处方常用拉丁词缩写与中文对照表
- 五、麻醉药品、毒药、精神药品(部分)的法定剂量表(缺)
- 六、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抗菌药物选择参考表
- 七、医用微量元素参考数据表
- 八、常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参考表
- 九、常见各种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三)常见食物、植物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四)常见的药物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五)中草药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六)强酸、强碱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七)合成纤维、塑料、橡胶生产过程中的一些毒物中毒状解救措施表
- (八)、常见动物咬剌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九)、常见农药及灭鼠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十)、其他毒物中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 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办法
- 十二、医院药剂管理办法
- 十四、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
- 十六、新药审批办法
- 十七、关于新药审批管理的若干补充规定
- 十八、《新药审批办法》中有关中药问题的补充规定说明
- 十九、中药保健药品的管理规定
- 二十、药品卫生标准
- 二十一、药品卫生标准补充规定和说明
- 二十二、药品卫生检验方法通则
- 二十三、药品的溶血试验、局部剌激及过敏试验
- 二十四、注射剂澄明度检查法
- 二十五、生物利用度测定法
- 二十六、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