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前体药物制剂
前体药物制剂(pro-drugpreparations)是将一种具有药理生活性的母体药物,导入另一种载体基团(或与另一种作用相似的母体药物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在人体中以过生物转化(酶或其它生物机能的),释放出母体药物而呈显疗效,这些化合物大多成复盐(或络盐、酯类等)形成存在。近年来,在创造新药物制剂过程中发现,有一些确有良好疗效的药物,由于它们的理化性质不符合要求,(如溶解度太小,甚至在一般注射剂中根本不溶解,或即使溶解但达不到所需的浓度等)或稳定性和吸收必不够理想,或有剌激性,不愉快嗅味,或有严重的毒副作用,以致无法用于临床,甚至被淘汰。有时需要延长时间药物的作用时间,延缓耐药笥的产生的时间,或制成靶向性制剂等等。为了克服以上这些缺点或达到级释靶向或延缓耐药的目的,可通过制剂加工或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适当的改造(这些结构改造工作大多也在制剂配制过程中进行),使母体药物的理化性及状其在机体内的运动过程(如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都有所改善。前体药物制剂的作用特点,综合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生协同作用,扩大临床应用范围;将两个母体药物,结合前体药物,给药后在抗体分解成原业的两个母体药物,由于合并应用所出现的协同作用,往往使疗效增强,临床应用范围也扩大了。如红霉素与卡那霉素的联合抗菌谱,抗微生物感染药物的银盐中磺类药物如SN、ST、SD、SM2、SPP、SPP、SIZ、SMD等。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先锋霉素I、粘菌素等,搞结核如PAS等均能电银盐,除了增吧这些药物本身的抗菌效率外,并有收敛作用。但银盐成本较贵且制剂受氧化后由于Ag2O的生成易变黑,故近年来国外用锌盐代替银盐,不仅本低廉,且效果更加。ATP金属络化物Mn2+ATP(M)=Mn、Ni、Cu、Zn、Th、Sr、Ca用作脑血管扩剂同时能增强脑细胞代谢作用。
(二)改善药物吸收,提高血药浓度药物疗效是作用部位上药物浓度的函数,而作用部位上的药物浓度直接与血液浓度有关,血液浓度又与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体内运转过程有密切关系。所以改善药的吸收,就能提高血药浓度,使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因此,作用的出现也更为迅速。如水纪酸胆碱(CholineSalicylate)或称速效阿司匹林,作用比阿司匹林强5倍,口服血药浓度高峰在10分钟内达到,而同样剂量的阿司匹林需120分钟;二者毒性相似,但水杨酸胆碱对胃无剌激性,不会引起胃出血等不良反应。
潘生丁磷酸腺苷酸是潘丁与嘌呤核苷酸生物结合成的分子化合物,在消化道中吸收好。增强了潘生丁的护冠作用,而且也加强了核苷酸对心肌作用。制法:取潘生丁8g,溶于甲一二烷混合溶剂中,加入5.84g酸腺苷酸的水溶液200ml。混合,生成1:1的潘生丁5’肌苷酸(C34H54N13O11P),m.p.161-174℃及潘生相5’乌苷酸(C35H53N12O12P),m.p.163-173℃(C34H54N12P)m.P.168-177℃。
(三)延长作用时间凡水溶性药物制成难溶性的前体药物后,使其在给药部位缓缓释放达到延长作用时间的目的。如氟奋乃静的盐酸盐用于口服或肌仙注射,药只能维持一天,如制成瘐酸脂或葵酸脂,再配制成油注射液,肌注后药效持续时间分别为2周和4周,阿糖胞苷缺乏脂溶性,不稳定,排泄快,需长期静注,如制成5棕榈酸脂或5-苯甲酸脂则其抗癌活性比母体药物更强,给药浓度稳定,药效持久。胰岛素右旋糖酐复合物,是一种胰岛素的药物前体具有缓释作用,系到右旋糖酐(平均分子量70,0000)1g溶于0.1MNaHCO3,在3℃CP10.4-10.6与BCN作用10分钟,反应液倾入丙酮中,分出沉淀物,再分散于0.1MNaHCO3中,在3℃与PH9时中入胰岛素40mg搅拌24小时,倾于丙酮中,用分子筛(Sephadex-D25)过滤,得胰岛素右旋糖酐复合物0.6g配成含胰岛5g/ml溶液用小鼠作降糖试验时证明具有持久的降糖作用。另一专利胰岛素右糖酐复合物的制法,系取胰岛素或其金属盐类与右旋糖酐的配比为0.005-0.05:1在PH45-95的缓冲液中,在0-25℃搅拌24小时,使作用成复盐,然后在作用液中加入丙酮以沉淀复盐。此水溶性的复盐效价比一般胰岛素制剂高。
(四)降低毒副作用将两种药物结合成前体药物,有时可降低药物单独作用时所产生的毒副作用。如氟灭酸是一种合成的非甾体镇痛抗炎药,常用其钠盐或铝盐,口服盐治疗关节炎、风湿痛等,但常引起轻度恶心、厌食和胃肠障碍。如与碱性胺基酸结合成氟灭酸精氯酸盐,能改善对消化道的副作用。氟灭酸与吡多辛(VB6)结合成盐,则前者的毒性大为降低,有些抗菌药物单独大剂量应用时易引起肾功能及神经等损害。制成复盐后,相对的减少了用量,就能避免临床出现的中毒症状。用阿霉素14辛酸酯(AdriamycinOctanoate)给药,发现改变了阿霉素在小鼠心脏中的分布,但其细胞毒性作用则与原相似。链霉素与甘草酸或硫酸软骨素结合成复盐称链霉毒素甘划盐酸(Streptomycinglycyrrhizinate)与链霉素硫酸软骨素盐(Streptomycincondroitiate)均能降低链霉素对第八对脑神经的毒性,作者曾采用离子交换法将流酸链霉素溶液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717),交换液中含链霉碱溶液中至PH6.5左右,用液压浓缩至一定浓度后,测定链霉素效价,分装青霉小瓶中,冷冻干燥,即得链霉素甘草酸盐(I)与硫酸软骨盐(II),用小白鼠作用急性毒性试验,尾静脉注射LD(I)为93/μ/g(II)为1152/μ/g而对照组(链霉素硫酸盐)为651.3μ/g。
(五)增加药物的溶解度药物的溶解度在药物代谢动力学,化学稳定笥以及药物处方设计等方面都是一具重要的因素,对药物在体内吸收的速度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影响,这对难溶笥药物更为重要。为了加快药物的溶解速度,通常在制成某种制制剂时,采用加入助溶剂与增溶剂,或将药物微粉化,或制成固体分散物(加PEG6000等),或改变其结晶形态等措施,亦有采用将药物制成前体药物办法,就是在药物母体上导入亲水基团或制成某种复盐,以达到增加药物溶解度的目的。常见的例子,如将难溶性的地塞米松制成某种复盐,维生素B磷酸酯,维生素K制成亚硫酸氢盐加成物等前体药物,都能使药物的溶解性得以改善。茶碱(水中溶解度20℃时为1:1800)与环乙稀氯基磺酸作用制成络盐,在水中最高浓度主可达13.46%。阿司匹林赖氯酸盐系用阿司匹林与碱性氯基酸(克分子量比为1:1)相互制之。为白色粉末,可供配制注射液。阿司匹林在水中溶解度很低(0.3%),制成氯酸牙可大大提高其溶解度(740%)。使只能肠道药的阿司匹林有了新的给药途径(可制成注射用阿司匹林)且具有更为强烈的镇痛解热作用。本品可代替麻醉性的镇痛药品(如度冷丁等)本品可供肌注或静滴。适应症:用于关节痛、癌肿痛、血管痛(动脉炎、静脉炎)、胆绞痛、肾绞痛、慢性胰腺炎、带状疱疹等,其他如外科和各种疼痛,小手术前予先给药,均有一定止痛效果。注射用冻干粉的处方:
乙酸水杨酸赖氯酸盐0.89g(相当于0.5g乙酰水杨酸)
甘氯酸0.1g
分装于小瓶中(使用时用5注射用水溶解的PH为5.5±0.5)。乙酰水杨酸赖氯酸盐的结构式如下:
从小鼠粪便中红血球计数证明,乙酰水杨酸赖氨酸盐为正常计数的2倍,而纯阿司匹林则为7.5倍(二者口服剂量均为350mg/kg体重)。肌注乙酰水杨酸赖氨酸盐(100-200ml)在粪便中亦末增中红血不数人与小鼠口服(剂量200-400mg/kg体重)后的吸收量乙酰水杨酸赖氨酸盐比纯阿司匹林大3倍。以上列实验证明乙酰水杨酸赖氨酸不仅容易吸收而且口服后对胃肠道无剌激。
(六)增加药物的稳定性有些药物口服后,由于药物经消化道,肝脏或进入血液中,到胃肠道PH的影响,消化道微生物的作用以及消化道肝脏和血液中酶类的作用,使转移到作用部位的母体药物量不足,或在消化道吸收不良,因此不能达到预期的疗效。有些药物由于本身理化性质的关系,在制备贮藏过程中容易分解变质,以致丧失活性。欲增加药物的稳定性,采取制成前体药物的方法,亦是近代制剂学上常用的方法。
(七)改变药物的剌激笥与不快嗅味有些供口服的药物,由于带有不快嗅味或对粘膜剌激性病人吞咽困难,亦可用制成前体药物方法加以克服,如氯霉素制成棕榈酸酯后,变成无味氯霉素可供配制儿童服用的口服制剂,口服后在消化道内易被水解,生成氯霉,然后吸收至血液中,显疗效。氯霉素制成1半琥珀酸酯钠盐,可改善注射时的剌激性。常用的催眠及抗琼药水合氯醛(用作长时间用安眠药,约6-8小时)对胃肠道粘道膜有剌激性,而且可以配制适当的固体剂型如栓剂等。
(八)可制成靶向性制剂某些抗癌药物制成前体药物,给药物后能使抗癌药物向靶细胞定位,其原理:因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含浓度较高的磷酸酯酶,如将抗癌药结构中的羟基磷酰化,则可促使抗癌药物在癌细胞部位特异地蓄积,如已烯雌酚与二醇的羟基经磷酰化制成已烯酚双磷酸酯比正常组织高约4倍,使前体药物更易水解释放母体药物而显效,而且抗癌药磷酰化后,不仅增加水溶性,而且保护羟基避免氧化,使疗效提高。

- 前体药物制剂《医院药学》
- 前神聪《中医词典》
- 前庭大腺囊肿《临床激光治疗学》
- 前人治临产效方《妇科玉尺》
- 前庭大腺炎《急诊医学》
- 前人治临产效方《妇科玉尺》
- 前庭大腺炎《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前人效方《妇科玉尺》
- 前庭大腺炎《百病自测》
- 前蹻《中医词典》
- 前庭大腺炎《妇产科学》
- 前刘无方《毓麟验方》
- 前庭反应和眼震颤《生理学》
- 前列腺增生症《泌尿外科学》
- 前庭功能检查法《耳鼻咽喉外科学》
- 前列腺增生症《病理学》
- 前庭器官《生理学》
- 前列腺增生症《老年百病防治》
- 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生理学》
- 前列腺增生症《百病自测》
- 前庭蜗器《人体解剖学》
- 前列腺增生症《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前庭蜗神经《人体解剖学》
- 前列腺增生症《临床激光治疗学》
- 前庭蜗神经《人体解剖学》
- 前列腺增生《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前庭小脑《生理学》
- 前列腺液中细菌《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前庭性共济失调《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前列腺液中上皮细胞《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前头点(一名一号穴)《手穴手纹诊治》
《医院药学》
- 第一篇 总论
- 第二篇 医院药事管理
- 第三章 科学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 第四章 医院药学机构的设置与职责
- 一、医院药学机构的设置
- 二、医院工管理委员会的职责与人员设置
- 四、西药调剂科(室)的职责与人员设置
- 五、中药调剂科(室)的职责与人员设置
- 六、药品科(药库)职责与人员设置
- 七、制剂科(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八、药品质量检验科(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九、临床药学科(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十、临床药学研究科(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十一、临床药理研究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十二、药学信息科(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十三、微机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十四、中药煎药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第五章 医院药学机构的建筑要求与内部设施
- 第六章 医院药学人员的管理
- 第七章 医院药学技术人员的职责
- 第八章 医院药学管理制度
- 一、西药调剂室工作制度
- 二、病房药房工作制度
- 三、病房小药柜管理制度
- 七、贵重药品管理制度
- 九、药品检验室工作制度
- 十、临床药学室工作制度
- 十一、药物研究室工作制度
- 十二、仪器室工作制度
- 十三、设备养护制度
- 十四、药品质量信息反馈制度
- 十五、药学信息科工作制度
- 十六、动物饲养室工作制度
- 十七、中药调剂室工作制度
- 十八、中药制剂室工作制度
- 十九、中药煎药室工作制度
- 二十、中药贵重药品管理制度
- 二十一、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制度
- 二十二、中药库工作制度
- 二十三、中药加工炮制室工作制度
- 二十四、药剂人员考绩、考核制度
- 二十五、政治、业务学习制度
- 二十六、业务技术指导和培训制度
- 第九章 医院药学体系、质量标准与医院评审
- 第十章 医院药学仪器设备管理
- 第十一章 调剂业务管理
- 第十二章 医院制剂业务管理
- 第十三章 医院药学科的信息管理
- 一、开展医院药学信息工作的重要性
- 二、药学信息管理工作的任务
- 三、医院药品集
- 四、药物信息室必备图书标准
- 五、药物信息的来源
- 六、信息资料的收集和检索
- 七、信息资料的检索查阅方法
- 八、药物信息在医院中的应用
- 九、药品不良反应、毒副作用信息的收集
- 十、药物信息中心和区域协作
- 十一、药物信息业务的组织人员和设备
- 第十四章 药学科质量管理
- 第十五章 医院药学监督
- 第十六章 医院药品管理
- 第十七章 药学科的管理模式
- 第十八章 电子计算机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应用
- 第十九章 中心摆药的作用与实施办法
- 第二十章 新药引进程序管理
- 第二十一章 药库管理
- 第二十二章 有效期药品的管理
- 第二十三章 放射性药品的管理
- 第二十四章 生物制品的管理
- 第二十五章 中药房的质量管理
- 第二十六章 药学科的经济效益管理
- 第二十七章 药品的淘汰
- 第二十八章 临床药学概述
- 第二十九章 临床药理学概述
- 第三十章 药物动力学
- 第三十一章 生物药剂学
- 第三十二章 药效学研究
- 第三十三章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 第三十四章 中药的临床药学
- 第三十五章 药疗中病人不依从因素与对策
- 第三十六章 临床药物利用评价
- 第三十七章 药物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 一、概述
- 二、抗生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一)青霉素类
- (二)头孢菌素类
- (三)氨基甙类抗生素
- (四)四环素类抗生素
- (五)氯霉素类抗生素
- (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七)洁霉素(林可霉素,Jiemycin,Lincomycin)
- (八)多粘菌素B(PolymyxinB,AerosporinPolyfax)
- (九)抗真菌抗生素
- 三、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四、抗结核病药和抗麻风病药的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 五、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六、抗寄生虫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 七、作用于中枢神经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 八、麻醉药的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 九、骨骼肌松弛药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主要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物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二、降血脂药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三、主要作用于呼吸系统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四、主要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五、利尿药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一)氢氯噻嗪(双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Hydrochlorthizide)
- (二)、呋喃苯胺酸(Furosemide速尿)
- (三)安体舒通(Spironolactone)
- (四)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
- 十六、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七、激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
- 十八、抗甲状腺药物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九、维生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二十、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二十一、免疫增强剂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二十二、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第三十八章 药源性疾病
- 第三十九章 药物中毒与解救
- 一、概述
- 二、作用于中枢神以的药物中毒
- (一)巴比妥类中毒
- (二)苯妥英钠(大仑丁)
- (三)水合氯醛
- (四)副醛
- (五)氯丙嗪(冬眠灵)乙酰普马嗪、奋乃静、三氟拉嗪等。
- (六)利眼宁中毒
- (七)安定中毒
- (八)眠尔通(安宁)中毒
- (九)安眠酮(海米那)中毒
- (十)溴化物中毒
- (十一)锂盐中毒
- (十二)安坦中毒
- (十三)左旋多巴(左多巴)中毒
- (十四)筒箭毒碱、氯化筒箭毒碱、氯化琥珀胆碱中毒
- 三、麻醉药与镇痛药中毒
- 四、水杨酸盐类药物中毒
- 五、阿片类药物中毒
- 七、拟胆碱药中毒
- 八、阿托品类药物中毒
- 九、心血管系统药物中毒
- 十、肾上腺素中毒
- 十一、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物中毒
- 十二、抗组胺类药物中毒
- 十三、抗阿米巴病药物中毒
- 十四、抗血吸虫病、黑热病及丝虫病药物中毒
- 十五、抗疟疾药物中毒
- 十六、驱虫药中毒
- 十七、抗结核及抗麻风药物中毒
- 第四十章 临床药理学进展与二十一世纪药物治疗学展望
- 第四篇 医学制剂学
- 第四十一章 医院制剂学概述
- 第四十二章 医院制剂基本操作技术
- 第四十三章 药物制剂通则
- 一、片剂
- 二、注射剂
- 三、酊剂
- 四.栓剂
- 五、胶囊剂
- 六、软膏剂
- 七、眼膏剂
- 八、滴眼剂
- 九、滴丸剂
- 十、糖浆剂
- 十一、气雾剂
- 十二、膜剂
- 十三、丸剂
- 十四、散剂
- 十五、冲剂
- 十六、锭剂
- 十七、煎膏剂
- 十八、胶剂
- 十九、合剂
- 二十、酒剂
- 二十一、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 二十二、膏药
- 二十三、橡胶膏剂
- 第四十四章 药物制剂的称定性
- 第四十五章 新型药物载体制剂及前体药物制剂
- 第四十六章 灭菌法
- 第四十七章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 第四十八章 医院药品检验
- 第五篇 医院药学的科研与教学
- 第四十九章 医院药学科研
- 一、概述
- 二、药学科的科研基础必备条件
- 三、医院药学的科研应掌握的原则
- 四、医院药学科研工作的类型与范围
- 五、医院药学科研选题的原则与内容
- 六、开题前的调研和论证
- 七、科研课题的设计要求
- 八、科研课题的实施与管理
- 九、科研成果的评价与总结
- 第五十章 新药物的开发
- 第五十一章 新药的临床试验研究
- 第五十二章 新药的审批、生产和技术转让
- 第五十三章 医院药学科技档案管理
- 第五十四章 医院药学教学
- 第五十五章 医院药学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 第五十六章 药物经济学与社会药学的研究
- 第六篇 附录
- 一、容易混淆的中外文药名表
- (一)容易混淆的中文药名
- (二)外形或发音相近的外文药名
- 二、化学元素中文外中称对照表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算单位表
- 四、处方常用拉丁词缩写与中文对照表
- 五、麻醉药品、毒药、精神药品(部分)的法定剂量表(缺)
- 六、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抗菌药物选择参考表
- 七、医用微量元素参考数据表
- 八、常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参考表
- 九、常见各种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三)常见食物、植物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四)常见的药物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五)中草药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六)强酸、强碱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七)合成纤维、塑料、橡胶生产过程中的一些毒物中毒状解救措施表
- (八)、常见动物咬剌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九)、常见农药及灭鼠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十)、其他毒物中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 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办法
- 十二、医院药剂管理办法
- 十四、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
- 十六、新药审批办法
- 十七、关于新药审批管理的若干补充规定
- 十八、《新药审批办法》中有关中药问题的补充规定说明
- 十九、中药保健药品的管理规定
- 二十、药品卫生标准
- 二十一、药品卫生标准补充规定和说明
- 二十二、药品卫生检验方法通则
- 二十三、药品的溶血试验、局部剌激及过敏试验
- 二十四、注射剂澄明度检查法
- 二十五、生物利用度测定法
- 二十六、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