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医院药学机构的建筑要求与内部设施
药学科主要任务之一是供给门诊和住院病人用药。一般可分中、西药两部分。西药部分由调剂、制剂(灭菌制剂、普通制剂)、药检、药物研究、药学信息、药库等业务室组成;中药部分由中药配方、加工炮制、中药制剂、煎药室、中药库等业务室组成。药学科房屋设计、工作环境是否合理关系至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甚至影响药品和工作质量及医疗效果。药学科的规模应根据医院规模、药品来源与医疗技术设备条件、使用单位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和全面安排。
一、建筑面积
(一)建筑面积计算法
1.按门诊人次计算:除节假日外,门诊日平均人次<100为100m2 ;100~1000人次,按1:0.9(m2)计算,1000人次以上,按1:0.8m2计算.
2.按病房床位计算:床位数<100张,按1:1.7(m2)计算;100~500张,按1:1.5(m2)计算,500张以上,按1:1.4(m2)计算。
3.按医院建筑总面积计算:一般应占总面积的4%±0.5,对总面积小于1000m2的小医院,药房面积应根据实际需要划定。
二、药学科的布局
药学科各室应相对集中(库房可单独设置),设在医院建筑的低层中心位置。设计时应考虑到各房间能最合理的邻近和相通。除库房外,药学科的各室最好集中在一处。在多层楼房的医院中,药剂科若无法设在地面层时,亦应将收方发药室设在第一层楼,便于给病人发药,并考虑装设升降机,便于与楼下或地下室相通。医院规模较大者,门急诊药房与中心药房宜分别设置。
三、药学科的环境卫生要求
药剂科各室如调剂室、制剂室、灭菌制剂室以及药库等均应按特点考虑环境卫生要求。如何防止粉尖的飞扬及医院的匀叉感染,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及色彩、照明度等,对于操作人员的精神集中和效率提高均有较大影响。
(一)温度、湿度要求
药品调剂工作是一项精细作业,操作人员应该有一个适宜的工作温度,才能保证最佳的工作效率。
温度和湿度也是药材保管过程中引起变质损坏的两个重要因素,同时它们又能促进其它自然因素对药材的破坏。因此,严格控制库房的温度和湿度,掌握其变化规律和调控方法,采取调措施,配备必要的温、湿度调节设施,对工作效率和药材质量是一个基本的保证。
1.调剂室温度22~26C0,相对湿度45%~55%。
2.库房内温度5~25C0,相对湿度40%~75%。
(二)粉尖控制
在调剂室,普通制剂室因经常进行药品的分布、粉碎、混合、搅拌等操作,容易产生粉尖,影响药剂人员健康,同时易造成对其它药物的污染,应设除尖装置,粉尖控制一般要求在5mg~15mg/m3的范围内。
(三)照明要求
在进行光照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人与人之间的视力差别,室内布局,操作人员的舒适感,心理因素及主观感觉等。作用区域最低照度必须适合完成最困难的最重要的工作。按照国际照明委员会对不同工作岗位提出的照度建议值范围,药房调剂操作照明度应设计在500~1000IX范围之内。
(四)室内颜色的设计
工效学从心理卫生学观点看工作场合,认为颜色是影响人的心理的一种现象,颜色能使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思想感情、观念等。通过颜色的合理设计,可提高视觉能力和警觉性,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工效。根据《安全色使用导则》规定,红色表示禁止、停止和提供信息。对陈列于调剂台的药品也可按此则贴签,以改善用药的安全性。再者,黄色与桔黄色可令人聚精会,将其作为工作场合调剂的主色调,将受益菲浅。
四、药库的建筑要求
(一)西药库建筑要求
1.房屋面积按8m2 /万元。
2.库房内设有防火、防水、防盗、防潮、 鼠装置。
3.门的宽度应适应运输车的出入和冰箱的搬运。
4.对毒、麻、精神药品及危险药品应按规定分别设库存放。对有温度和湿度要求的西药品,设冷藏库或存放条件较好并能控制的库房或房间。
5.配备足够的架、橱、保险柜、冰箱等。
6.危险品库单独建筑,设于僻静偏远处,与其它建筑物保持一定的防火间隔。危险品库的墙壁、地坪、屋顶全部采用耐火材料建筑,内部尚须有耐火墙加以间隔。门用耐火材料制成,一般在木门两面包上石棉板或涂有砂浆的毛毡,然后钉上铁皮。电线暗设,安装电灯应加防爆灯罩,电灯开关应设在库外墙壁上。露出屋顶的通风管用细密的铁网遮罩。库内还可修筑一定形式的沙池或沙床,堆放散装的危险品,防止倾倒溢流。
7.有条件应配备微机,以提高药库管理的现代化。目前,多数三级医院,部分二级医院已配备微机,对提高药库管理的科学性和工作质量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中药库建筑要求
1.房屋面积按12m2/万元。
2.库房内设有防火、防水、防盗、防潮、防鼠、通风设施。
3.中药加工整理处和晒药场应近中药库。
4.库房内配摆药架、饮片箱。分类放置,排列整齐。
5.库房内设在向阳通风处,有防潮地板,室内空气对流好。
6.库房天花板、墙壁、地板、梁柱的缝隙用水泥或石灰填塞,垛底、药架及苫垫用品彻底打扫,必要进加以消毒。
7.严格控制库内湿度,根据药材的干燥程度并结合外界气候条件,可采用通风降温、吸潮、密封等方法。
8.有条件配备微机。
五、调剂室建筑要求
(一)西药调剂室建筑要求
1.房屋面积 省级(三级)医院200m2,市地级(三级)医院180m2,县极(二级)医院120m2,乡镇(一级)医院60m2.
2.候药室和收方发药室相连,收方发药与调剂室相连,值班室应靠近调剂室。
3.有储备室、分装间、调配发药间、资料室等。药品储备间需通风干燥,调配发药间应宽敞明亮,各房间毗连集中,以便管理提高效率。
4.调剂室配有调剂台、发药柜台、药柜、药架、回转台等。调剂台应根据调剂者平均身高来确定调剂台高度,以手臂伸展时的阔度来定调剂台宽度。工作人员的座位,最好用旋转升降的圆凳,便于根据身高调节高低和旋转取药。药品陈列架可用墙壁式药架,十字转动式药架或宝塔式药架。
5.窗口 每250张方设窗口一个。窗口外的取药排队场所要有足够的空间,并适当安放一些公共座位,以供候药者活动动休息之用。
6.根据人体测量原理,确定收方发药窗口的设置高度。窗口外取药者所站的地方地面至窗口下沿的高度以成人站立的双手平伸的高度为宜。窗口内测药房室内地面至窗口下沿的高度,以发药人员端坐窗口时,双手随意平伸的高度为宜。药房室内的地面应高于室外取药者所站位置的地面。
7.窗口下沿应设置一小平台,以供发药者与取药者交接药品或处方之用。
8.窗口以大面积透明玻璃挖制而成,窗口内装有送话扩音装置。
9.设置有效的防火、防水、防盗、防潮、防鼠设施。
10.配备冰箱、衡、量器具。
(二)中药调剂室建筑要求
1.房屋面积 省级(三级)医院150m2,市地级(三级)医院100m2,县级(二级)医院80m2,乡镇(一级)医院可与西药合用。
2.窗口 每200张处方设一个窗口。
3.调剂室内设置有效的防火、防盗、防鼠、通风、排尘设施。
4.中药贮药室应通中药配方室。
5..配备斗橱、药柜、药架及调剂台。
六、制剂室的建筑要求
(一)场地的选择 应根据本单位规模大小、任务繁简等情况,设立制剂室。区、县级以下医院的制剂室,由于规模小可因地制宜。
1.灭菌制剂室面积:日配制量2000瓶600m21000瓶400m2,.500瓶3002,
2.普通制剂室面积:
(1)西药制剂室:省级(三级)医院100m2,市地级(三级)100m2县级(二级)医院80m2.
(2)中药制剂室要求同西药制剂室。
(二)制剂室的房屋必须与所生产的制剂相适应,应有防蝇、防尘设施,室内墙壁表面平整无裂隙。
(三)环境应设在安静、空气洁净的地段 为运输方便应设水泥路面,泥面可覆盖草皮,卵石或树木,以减少尘土飞扬。根据规模要求决定制剂楼占地面积和楼层数,高层楼内应有电梯,便于运送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
(四)应根据医院实际需要及剂型的类别,设计各制剂室,并设立一般生产区、控制区、洁净区,尤其保证灭菌制剂室内洁净条件,最好是密封式建筑。
(五)人、物流分开 本着生产一条线的原则,按生产工艺流程顺序安排操作间,并使生产中的物流顺次流动,不走回头路。操作人员与物流分开,各行其道,进入控制区、洁净区的人员必须二次更衣,经风淋、洁净处理才能入内。生产区与外界应有缓冲道(或室)避免交叉感染。
(六)环境控制区分类 制剂室按洁净度要求设立
1.一般生产区(无洁净度要求的生产、辅助车间)。
2.控制区:
(1)洁净级别>10万级,尘埃粒径≥0.5um,粒数≤35000个/1。如粉针剂轧盖工序,能热压灭菌的注射剂调配室等工段。
(2)洁净级别10万级,尘埃粒径≥0.5um,,粒数≤3500个/1,菌落数平均≤10,例如注射剂洗瓶,干燥来菌制剂的配液、灌封等工序。
3.洁净区:
(1)洁净级别1万级,尘粒径≥0.5um,粒数≤350,菌落数≤3(平均),例如无菌原料药的结晶、干燥等工序,需无菌操作的瓶子干燥、贮存及粉针剂的原料过筛、混合、分装、加塞、灌封、冻工。
(2)洁净级别100级(局部),尘埃粒径≥0.5,粒数≤3.5,菌落数≤1(平均),例如菌种接种工作台(一般为超净台)。
(七)卫生设施和更衣室、贮放原辅料、包装材料及成品的场所应有通风、防潮设施。各类制剂的设置应根据不同洁净度要求设计墙壁、顶棚、窗口及地面,并设下水道。墙壁四角为弧形建筑。
(八)室内所装上下水道、电线、煤气管道应暗设,并注意合适的位置和走向。
(九)室内采光、照明、颜色、空气调节符合卫生学要求。
(十)工作室要有良好的水、电和暖气供应,蒸馏水室、消毒室要有足够的蒸汽供应和机械通风,洁净室要有充分的热水供应。
(十一)洗涤室应设三个洗池。冲洗瓶外污物、瓶内污物和消毒。洗涤台、水池等要注意防酸碱侵蚀,可用防酸塑料贴面,墙面应涂油漆或贴瓷砖,地面要用水磨地面,并做地漏。此室与制剂室相连,两室间设传递窗口。
(十二)蒸馏水室可设于洗涤室上层,利用重力作用使蒸馏水自上而下冲洗瓶子,同时制作馏水时的冷却水也可以利用。
(十三)配制室应设密闭双层窗,密闭弹簧门,应有空调设备,否则应设带有过滤器设备的排风风扇。室内的地面、墙面、顶棚及工作面贴瓷砖。室内设置紫外线消毒灯以及空气净化器。按制剂室新标准要求,应配备连动生产线。
(十四)为保证室内无菌的卫生要求,应有一缓冲间(更衣间或更衣淋浴室),供更换消毒衣帽、鞋子、口罩等。
(十五)消毒室可设置1-2台卧式消毒柜(或根据工作量设),其位置应接近灭菌制剂室与洗涤室,要求通风排气良好。
(十六)配有蒸馏器、输液生产连动线、消毒柜、灯检仪、净化间、容器等。
七、药品检验室建筑要求
(一)房屋面积 省级(三级)医院100m2,市地级(三级)医院8m2,县级(二级)医院60m2.
(二)理化室房屋整洁、无脱落物。
(三)仪器室 水磨地面、台面、墙壁光洁、无脱落物。
(四)菌检室、卫生学检查水磨石地面,墙壁瓷砖到顶、顶部光洁、无脱落物。
(五)药品检验配备分析天平、酸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超净工作台、干燥箱、普通培养箱、霉菌培养箱、冰箱、显微镜、自动旋光仪、微粒检查装置及各种防护措施。
(六)有动物饲养房间
八、中药炮制室建筑要求
(一)整理加工室宜紧靠中药库,并应有良好的通风、排风、除尘、降湿、防火设施。
(二)有正规专用房屋。
(三)配有筛药机、切药机、炒药朵、蒸煮锅、晾药台(或烘干室)、破碎机、煅药炉、粉碎机(电碾子)、泡药池。
九、中药煎药室建筑要求
(一)房屋正规,有通风、降温、排气、防火设施。
(二)有煎药器具。
(三)每煎7剂配1个炉口或蒸气煎锅。
(四)有煎药用的搅拌器和滤器。

- 医院药学机构的建筑要求与内部设施《医院药学》
- 医院药学工作在医院评审中的地位《医院药学》
- 医院药学机构的设置《医院药学》
- 医院药学的科研应掌握的原则《医院药学》
- 医院药学技术史《医院药学》
- 医院药学的概念与任务《医院药学》
- 医院药学监督《医院药学》
- 医院药学的概念《医院药学》
- 医院药学教学《医院药学》
- 医院药学常用仪器设备的配备《医院药学》
- 医院药学科技档案管理《医院药学》
- 医院药学部门如何迎接医院分级管理的评审《医院药学》
- 医院药学科研工作的类型与范围《医院药学》
- 医院药品检验的基本条件与要求《医院药学》
- 医院药学科研选题的原则与内容《医院药学》
- 医院药品集《医院药学》
- 医院药学科应如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医院药学》
- 医院药品管理《医院药学》
- 医院药学人员的编制《医院药学》
- 医院药剂管理办法《医院药学》
- 医院药学人员的管理《医院药学》
- 医院需要加强制剂室建设《医院药学》
- 医院药学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医院药学》
- 医院膳食的种类《临床营养学》
- 医院药学体系《医院药学》
- 医院膳食《基础护理学》
- 医院药学未来瞻望《医院药学》
- 医院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传播《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医院药学现代化管理《医院药学》
- 医院急诊室《急诊医学》
- 医院药学仪器设备的采购《医院药学》
《医院药学》
- 第一篇 总论
- 第二篇 医院药事管理
- 第三章 科学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 第四章 医院药学机构的设置与职责
- 一、医院药学机构的设置
- 二、医院工管理委员会的职责与人员设置
- 四、西药调剂科(室)的职责与人员设置
- 五、中药调剂科(室)的职责与人员设置
- 六、药品科(药库)职责与人员设置
- 七、制剂科(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八、药品质量检验科(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九、临床药学科(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十、临床药学研究科(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十一、临床药理研究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十二、药学信息科(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十三、微机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十四、中药煎药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第五章 医院药学机构的建筑要求与内部设施
- 第六章 医院药学人员的管理
- 第七章 医院药学技术人员的职责
- 第八章 医院药学管理制度
- 一、西药调剂室工作制度
- 二、病房药房工作制度
- 三、病房小药柜管理制度
- 七、贵重药品管理制度
- 九、药品检验室工作制度
- 十、临床药学室工作制度
- 十一、药物研究室工作制度
- 十二、仪器室工作制度
- 十三、设备养护制度
- 十四、药品质量信息反馈制度
- 十五、药学信息科工作制度
- 十六、动物饲养室工作制度
- 十七、中药调剂室工作制度
- 十八、中药制剂室工作制度
- 十九、中药煎药室工作制度
- 二十、中药贵重药品管理制度
- 二十一、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制度
- 二十二、中药库工作制度
- 二十三、中药加工炮制室工作制度
- 二十四、药剂人员考绩、考核制度
- 二十五、政治、业务学习制度
- 二十六、业务技术指导和培训制度
- 第九章 医院药学体系、质量标准与医院评审
- 第十章 医院药学仪器设备管理
- 第十一章 调剂业务管理
- 第十二章 医院制剂业务管理
- 第十三章 医院药学科的信息管理
- 一、开展医院药学信息工作的重要性
- 二、药学信息管理工作的任务
- 三、医院药品集
- 四、药物信息室必备图书标准
- 五、药物信息的来源
- 六、信息资料的收集和检索
- 七、信息资料的检索查阅方法
- 八、药物信息在医院中的应用
- 九、药品不良反应、毒副作用信息的收集
- 十、药物信息中心和区域协作
- 十一、药物信息业务的组织人员和设备
- 第十四章 药学科质量管理
- 第十五章 医院药学监督
- 第十六章 医院药品管理
- 第十七章 药学科的管理模式
- 第十八章 电子计算机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应用
- 第十九章 中心摆药的作用与实施办法
- 第二十章 新药引进程序管理
- 第二十一章 药库管理
- 第二十二章 有效期药品的管理
- 第二十三章 放射性药品的管理
- 第二十四章 生物制品的管理
- 第二十五章 中药房的质量管理
- 第二十六章 药学科的经济效益管理
- 第二十七章 药品的淘汰
- 第二十八章 临床药学概述
- 第二十九章 临床药理学概述
- 第三十章 药物动力学
- 第三十一章 生物药剂学
- 第三十二章 药效学研究
- 第三十三章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 第三十四章 中药的临床药学
- 第三十五章 药疗中病人不依从因素与对策
- 第三十六章 临床药物利用评价
- 第三十七章 药物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 一、概述
- 二、抗生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一)青霉素类
- (二)头孢菌素类
- (三)氨基甙类抗生素
- (四)四环素类抗生素
- (五)氯霉素类抗生素
- (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七)洁霉素(林可霉素,Jiemycin,Lincomycin)
- (八)多粘菌素B(PolymyxinB,AerosporinPolyfax)
- (九)抗真菌抗生素
- 三、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四、抗结核病药和抗麻风病药的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 五、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六、抗寄生虫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 七、作用于中枢神经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 八、麻醉药的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 九、骨骼肌松弛药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主要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物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二、降血脂药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三、主要作用于呼吸系统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四、主要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五、利尿药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一)氢氯噻嗪(双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Hydrochlorthizide)
- (二)、呋喃苯胺酸(Furosemide速尿)
- (三)安体舒通(Spironolactone)
- (四)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
- 十六、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七、激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
- 十八、抗甲状腺药物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九、维生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二十、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二十一、免疫增强剂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二十二、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第三十八章 药源性疾病
- 第三十九章 药物中毒与解救
- 一、概述
- 二、作用于中枢神以的药物中毒
- (一)巴比妥类中毒
- (二)苯妥英钠(大仑丁)
- (三)水合氯醛
- (四)副醛
- (五)氯丙嗪(冬眠灵)乙酰普马嗪、奋乃静、三氟拉嗪等。
- (六)利眼宁中毒
- (七)安定中毒
- (八)眠尔通(安宁)中毒
- (九)安眠酮(海米那)中毒
- (十)溴化物中毒
- (十一)锂盐中毒
- (十二)安坦中毒
- (十三)左旋多巴(左多巴)中毒
- (十四)筒箭毒碱、氯化筒箭毒碱、氯化琥珀胆碱中毒
- 三、麻醉药与镇痛药中毒
- 四、水杨酸盐类药物中毒
- 五、阿片类药物中毒
- 七、拟胆碱药中毒
- 八、阿托品类药物中毒
- 九、心血管系统药物中毒
- 十、肾上腺素中毒
- 十一、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物中毒
- 十二、抗组胺类药物中毒
- 十三、抗阿米巴病药物中毒
- 十四、抗血吸虫病、黑热病及丝虫病药物中毒
- 十五、抗疟疾药物中毒
- 十六、驱虫药中毒
- 十七、抗结核及抗麻风药物中毒
- 第四十章 临床药理学进展与二十一世纪药物治疗学展望
- 第四篇 医学制剂学
- 第四十一章 医院制剂学概述
- 第四十二章 医院制剂基本操作技术
- 第四十三章 药物制剂通则
- 一、片剂
- 二、注射剂
- 三、酊剂
- 四.栓剂
- 五、胶囊剂
- 六、软膏剂
- 七、眼膏剂
- 八、滴眼剂
- 九、滴丸剂
- 十、糖浆剂
- 十一、气雾剂
- 十二、膜剂
- 十三、丸剂
- 十四、散剂
- 十五、冲剂
- 十六、锭剂
- 十七、煎膏剂
- 十八、胶剂
- 十九、合剂
- 二十、酒剂
- 二十一、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 二十二、膏药
- 二十三、橡胶膏剂
- 第四十四章 药物制剂的称定性
- 第四十五章 新型药物载体制剂及前体药物制剂
- 第四十六章 灭菌法
- 第四十七章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 第四十八章 医院药品检验
- 第五篇 医院药学的科研与教学
- 第四十九章 医院药学科研
- 一、概述
- 二、药学科的科研基础必备条件
- 三、医院药学的科研应掌握的原则
- 四、医院药学科研工作的类型与范围
- 五、医院药学科研选题的原则与内容
- 六、开题前的调研和论证
- 七、科研课题的设计要求
- 八、科研课题的实施与管理
- 九、科研成果的评价与总结
- 第五十章 新药物的开发
- 第五十一章 新药的临床试验研究
- 第五十二章 新药的审批、生产和技术转让
- 第五十三章 医院药学科技档案管理
- 第五十四章 医院药学教学
- 第五十五章 医院药学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 第五十六章 药物经济学与社会药学的研究
- 第六篇 附录
- 一、容易混淆的中外文药名表
- (一)容易混淆的中文药名
- (二)外形或发音相近的外文药名
- 二、化学元素中文外中称对照表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算单位表
- 四、处方常用拉丁词缩写与中文对照表
- 五、麻醉药品、毒药、精神药品(部分)的法定剂量表(缺)
- 六、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抗菌药物选择参考表
- 七、医用微量元素参考数据表
- 八、常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参考表
- 九、常见各种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三)常见食物、植物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四)常见的药物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五)中草药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六)强酸、强碱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七)合成纤维、塑料、橡胶生产过程中的一些毒物中毒状解救措施表
- (八)、常见动物咬剌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九)、常见农药及灭鼠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十)、其他毒物中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 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办法
- 十二、医院药剂管理办法
- 十四、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
- 十六、新药审批办法
- 十七、关于新药审批管理的若干补充规定
- 十八、《新药审批办法》中有关中药问题的补充规定说明
- 十九、中药保健药品的管理规定
- 二十、药品卫生标准
- 二十一、药品卫生标准补充规定和说明
- 二十二、药品卫生检验方法通则
- 二十三、药品的溶血试验、局部剌激及过敏试验
- 二十四、注射剂澄明度检查法
- 二十五、生物利用度测定法
- 二十六、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