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中药配方质量管理

《医院药学》书籍目录

医院中药房多属药剂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有其一定的独立性。由于中药材原料及饮片气味浓厚中药制备粉未较多,通常将中药房单独设置,并安装有良好的防潮和通风设备,特别要采取防霉、防虫、防鼠及防火措施。现仅就如何提高中药配方质量这一环节阐述之。

(一)处方审查

中药处方比较复杂,多味药占的比重较大,对方组成按“君臣佐使”构成;有时因地区用药习惯不同,用药剂量亦有上下,全靠中药知识和经验去判断正确与否,故收方审查多由理论和实践较丰富的中药人员担任。审查处方要注意:

1.患者姓名、年龄、性别;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医生签字、日期等填写是否完整正确;老幼处方的剂量与年龄是否相当。

2.有无配伍禁忌和妊娠用药禁忌。

(二)调配处方

为保证配方质量,提高配方速度,必须做好下列工作:

1.认真备药配方室由库房领进药品时应严格检查质量,如发现伪品、虫蛀、变质及未经炮制者不得收入。饮片按情况先行筛拣后装入药斗;检查药斗(包括中成药)内有无虫蛀、变质、串斗与不清洁现象。毒剧药应专柜贮存、专人管理,不得与普通药混放。

2.顺序称取中药称量一般按处方药名的顺序,依次称量,称后加“√”,以防差错。称药总量计算要准确,最好用减重法倒药,做到准和匀。称量误差一般不得超过3%~5%。

3.熟悉药名每种中药常有同名异物,如芍药白芍赤芍之分;异名用物,如金银花又称双花、银花、忍科花等,必须注意分清。另要注意药名前的产地如藏红花及炮制要求如蜜甘草等,借以保证“地道”药及药性。

4.分别包装:要求包煎的中药装入布袋;需先煎、后下、烊化、冲服、另煎的中药应分别包装;大块、坚硬的中药应打碎后调配。

配方人员配完处方后,将药名与实物从头到尾核对一遍,无误后即交发药人员复核。

(三)核对发药

复核处方是减少配方差错事故的重要一环。若只有一人配方应自行核对,二人以上配方应相互核对。通常是先核对姓名、年龄、性别、科别、床号,再查药名与实物是否一致。对处方正文的核对要严格进行三查(查配方、查用法、查禁忌)、四对(对药名、对实物、对分量、对剂量)。核对无误后在药袋上填明如何煎药和服法,连同若干贴的中药交给病人或煎药人员。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院药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院药学》书籍目录
  1. 中药配方质量管理《医院药学》
  2. 中药炮制的研究《中国医学通史》
  3. 中药是否会伤胃呢?《中医之钥》
  4. 中药美容《趣味中医》
  5. 中药调剂科(室)的职责与人员设置《医院药学》
  6. 中药慢、西药快是否是事实?《中医之钥》
  7. 中药调剂室工作制度《医院药学》
  8. 中药流产《中医词典》
  9. 中药学的发展《中国医学通史》
  10. 中药库工作制度《医院药学》
  11. 中药药理学研究《中国医学通史》
  12. 中药箭射伤鸟兽肉毒《奇效简便良方》
  13. 中药用煮汤剂是否不科学?太麻烦,太不省时间,太不合乎时代的要求呢?《中医之钥》
  14. 中药减肥法《减肥新法与技巧》
  15. 中药在治疗免疫性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免疫与健康》
  16. 中药煎药室职责与人员设置《医院药学》
  17. 中药制剂室工作制度《医院药学》
  18. 中药煎药室工作制度《医院药学》
  19. 中药制剂研究《中国医学通史》
  20. 中药加工炮制室工作制度《医院药学》
  21. 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阳性溃疡分析《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2. 中药黄芪、党参和刺五加的免疫作用《免疫与健康》
  23. 中药资源普查《中国医学通史》
  24. 中药贵重药品管理制度《医院药学》
  25. 中暍《中医词典》
  26. 中药服用时间的选择《趣味中医》
  27. 中野狼毒毒《外科证治全书》
  28. 中药房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医院药学》
  29. 中野狼烟毒《外科证治全书》
  30. 中药房调剂工作的定量考核《医院药学》
  31. 中野蕈灵芝毒《奇效简便良方》

《医院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