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抗精神病药(Antipsychoticdrugs)又称强安定药(Majortranguilizers)或精神松驰药(Neuroleptics),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近年来发展很快,新药品种很多,现临床应用的除吩噻嗪类外,尚有硫杂蒽类、丁酰苯类等。常用的药品有;氯丙嗪、氟奋乃静、甲硫哒嗪、氟哌啶醇、氯氮平等。
1.不良反应这类药物阻滞中脑边缘系统、锥体外系统(苍白球、纹状体)以及丘脑的多巴胺能受体。因之,这类药物不仅影响行为,而且也有锥体外及神经内分泌改变如男子女型乳房、乳溢、无月经及体重增加。此外,大多数抗精神病药,都具有抗胆碱能作用而出现视力模糊、口干、使秘等。肝碱能活性相对减低及纹状体黑质系统对多巴胺高敏感,则发生迟发的运动障碍。几乎所有的这类药物均阻滞α-肾上腺素受体,因而出现低血压。这类药物的镇静作用,对焦虚不安的人是有用的,但对其他人则成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有精神错乱,这较易见于老年人,伴有兴奋、幻觉及定向能力障碍。在用药的早期对骨髓的直接毒性作用可导致粒细胞缺乏症,表现为发热。中毒性心肌病为迟发的不良反应。以往使用吩噻嗪可诱发胆汁积性黄疸,后来罕见,这可能由于化合物特别是氯丙嗪不纯之故。也可诱发皮炎,甚至有致癌作用,在一定的鼠类用吩噻嗪类可诱发自发性乳腺癌,这可能与催乳激素浓度升高有关(精神松驰药可使催乳激素浓度增高。)
(1)心血管系统:氯丙嗪及其他抗精神病药可导致低血压,特别是体位性低血压是与剂量有关。氯丙嗪阻滞血管的α-肾上腺素受体,同样,对患嗜铬细胞瘤病人的血压也易受影响而下降,故注射精神松驰药是凶险的。
(2)呼吸系统:吩噻嗪类可使通气受抑制,这可能由于中枢性的兴奋减弱;在慢性气道阻塞的病人,这种作用明显。氟哌啶醇(Ha-loperidol)似较安全,但氟哌啶有减弱芬太尼的呼吸抑制作用。
(3)神经系统:应用抗精神病药后,可发生下列的锥体外系综合征;它们的临床表现、发生率、出现的时间、病理生理变化及治疗均不相同。
1)张力障碍:服药后几小时内突然出现运动症状,哪眼球旋动危象、肢体或轴或性张力障碍(包括)或它们合并出现。儿童及年青个特别易于发生。张力障碍是暂时性的,在几小时或两天内不用特殊治疗即可消失。
2)静坐不能(静坐恐怖)症:可能在用药后几天内出现,许多病人的症状可自然消失,或增加所用药物的剂量后才消失。
3)帕金森综合征:表现为运动功能减退、强直或震颤,分别的或综合出现,并且比其他锥体外系反应常见。
4)迟发性运动障碍:发生在治疗后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千年,主要影响口面部肌肉伴有口唇咂嘴、舌及咀嚼运动。偶而出现更广泛的运动如舞蹈动作。这种不良反应,在大多数病人中是不可逆转的。发病的机理尚不明,可能是抗精神病的长期抑制作用,致使纹体发生超敏感现象。
5)亚性综合征(malignantsyndrome):是抗精神病药的锥体外系及植物神经作用的复合表现,是抗精神病药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严重的运动功能减退性强直,伴有高热、苍白、肺充血、高血压及心动过速,偶尔最后发生昏迷及死亡。
(4)消化系统:多数抗精神病药具有抗毒蕈碱样作用,可减弱肠运动及分泌,后者又可导致粪便嵌塞或无力性肠梗阻;这种不良反应主要见于与抗毒曹碱药合用之时。长期以来考虑氯丙嗪对肝脏有毒性作用,有许多报告初始为胆汁郁积性黄疸,以且有报告由于脂肪族的吩噻嗪及噻吨致有肝细胞损害。对肝脏的作用可能仅表现为生化方面的变化或临床上有不同程度的黄疸。
(5)泌尿系统:由于这类药物明显的抗毒蕈碱作用,影响副尿肌的收缩,可产生尿缓、尿潴留或尿过多性失禁等不良反应,老年男性更易于发生。
(6)造血系统:长期应用氯丙嗪的病人对5-羟色胺的血小板聚集反应增强,阿司匹林可防止这种反应,这些病人30%~50%可产生抗核抗体及红斑狼疮细胞。
(7)特殊感官:应用吩噻嗪或噻吨治疗可出现视力模糊,这与抗毒蕈碱作用有关,可致睫毛肌麻痹及瞳孔扩大。它们也可促成或加重窄角青光眼,但是罕见。通常的剂量对眼的胆碱能的阻滞作用是轻微的,一般不致有过多的凶险性。但有窄角青光眼史或家族史的病人,禁用这些药物。氯丙嗪及吩嗪对含有黑色素的组织有高度亲和力,因之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内的浓度高,可致有中毒性视,网膜病。
(8)皮肤:吩噻嗪的皮肤反应为剥脱性皮炎、多形性红斑及对日光过敏。大剂量抗精神病药对日光的反应颇似日晒的加重。
(9)对下一代的影响:吩噻嗪及噻吨可通过胎盘,在胎儿的浓度较高,但其凶险性不大。
(2)相互作用抗精神病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分述如下:
(1)肾上腺素:吩噻嗪阻滞或逆转肾上腺素及其他拟交感神经药的某些作用。
(2)酒精:抗精神病药加强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及呼吸的抑制作用。
(3)抗酸药:这些药物与氯丙嗪(及其他吩噻嗪类)形成复合物,减低它们在胃肠的吸收。
(4)抗凝剂:吩噻嗪干扰抗凝剂在肝内的破坏,增强抗凝剂的作用。
(5)抗抑郁药:氟奋乃静、氟哌啶醇及氯丙嗪干扰丙咪嗪的代谢,而噻吨类、三氟噻吨无此作用。奋乃静也干扰去甲替林的代谢,致血浆中浓度低。
(6)降糖药:吩噻嗪可致有高血糖症,因之它们可干扰对糖尿病的控制。
(7)β-阻滞剂:心得安可加强抗精神病药的心脏作用。
(8)皮质类固醇:吩噻嗪使肠蠕动减慢,可加台皮质类固醇的吸收。
(9)地高辛:吩噻嗪加强地高辛在肠道内的吸收。
(10)胍乙啶:吩噻嗪抑制神经元的摄取机理,致使肾上腺素能神经元阻滞剂胍乙啶的降压作用减低。
(11)左旋多巴:吩噻嗪减弱左旋巴的抗帕金森作用。
(12)锂盐:抗精神病药对锂治疗的干扰尚有争论,它们可以加强锂的作用,也有资料指出使锂的排出增多。有些报告提示锂与氟哌啶醇或甲硫哒嗪相结合,有毒性作用。
(13)麻醉镇痛剂:抗精神病药可加强这些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及呼吸的抑制作用。口服避孕药等含有雌激素的药物可进一步促进吩噻嗪所引起的刺激催乳激素分泌的作用。
(14)苯妥英钠;由于抗精神病药诱导肝酶,通常是降低苯妥英钠血清浓度,但有时是使之升高。异丙嗪:它可能拮抗抗精神病药的一些特异性作用,其机理及临床意义均不明。
(15)镇静济:抗精神病药可加强具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的其他药物的镇静作用。但长期应用苯巴比妥治疗,可诱导肝微粒体氧体酶,使血清中抗精神病药的浓度降低。
(16)度冷丁:氧丙嗪阻碍度冷丁代谢产物的排除,二者合用可致有明显的嗜睡,并使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
(17)咖啡及茶:抗精神病药放在咖啡或茶内则发生沉淀,此沉淀很稳定,加入氯氧化钠或盐酸煮沸此沉淀,并不能完全溶解,这样则影响药物的作用。氟奋乃静的沉啶作用比氟哌啶醇为强,临床上应用前者的浓度(4mg/ml)比后者(2mg/ml)为高,可能是因此之故。

- 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医院药学》
- 抗精神病药《药理学》
- 抗精神失常药《药理学》
- 抗惊厥药《药理学》
- 抗精子抗体《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抗结核药的治疗原则《药理学》
- 抗精子抗体《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抗结核及抗麻风药物中毒《医院药学》
- 抗菌机制、影响抗菌作用因素及细菌耐药性《药理学》
- 抗结核病药和抗麻风病药的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医院药学》
- 抗菌药的合理使用《药理学》
- 抗结核病药《药理学》
- 抗菌药的联合应用《药理学》
- 抗焦虑药物和安眠剂成瘾《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抗菌药对实验小动物的饮水给药量《实验动物科学》
- 抗焦虑药(弱安定药)《医院药学》
- 抗菌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药理学》
- 抗焦虑药《药理学》
- 抗菌药物的副作用及其防治《传染病》
- 抗甲状腺自身抗体(ThyroidAutoantiodies)的检测方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抗菌药物的选择《外科学总论》
- 抗甲状腺药物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医院药学》
- 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传染病》
- 抗甲状腺药《药理学》
- 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传染病》
- 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抗菌药物概论《药理学》
-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抗菌药作用机制《药理学》
- 抗横纹肌自身抗体的检测《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抗狂犬病血清过敏试验《基础护理学》
《医院药学》
- 第一篇 总论
- 第二篇 医院药事管理
- 第三章 科学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 第四章 医院药学机构的设置与职责
- 一、医院药学机构的设置
- 二、医院工管理委员会的职责与人员设置
- 四、西药调剂科(室)的职责与人员设置
- 五、中药调剂科(室)的职责与人员设置
- 六、药品科(药库)职责与人员设置
- 七、制剂科(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八、药品质量检验科(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九、临床药学科(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十、临床药学研究科(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十一、临床药理研究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十二、药学信息科(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十三、微机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十四、中药煎药室职责与人员设置
- 第五章 医院药学机构的建筑要求与内部设施
- 第六章 医院药学人员的管理
- 第七章 医院药学技术人员的职责
- 第八章 医院药学管理制度
- 一、西药调剂室工作制度
- 二、病房药房工作制度
- 三、病房小药柜管理制度
- 七、贵重药品管理制度
- 九、药品检验室工作制度
- 十、临床药学室工作制度
- 十一、药物研究室工作制度
- 十二、仪器室工作制度
- 十三、设备养护制度
- 十四、药品质量信息反馈制度
- 十五、药学信息科工作制度
- 十六、动物饲养室工作制度
- 十七、中药调剂室工作制度
- 十八、中药制剂室工作制度
- 十九、中药煎药室工作制度
- 二十、中药贵重药品管理制度
- 二十一、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制度
- 二十二、中药库工作制度
- 二十三、中药加工炮制室工作制度
- 二十四、药剂人员考绩、考核制度
- 二十五、政治、业务学习制度
- 二十六、业务技术指导和培训制度
- 第九章 医院药学体系、质量标准与医院评审
- 第十章 医院药学仪器设备管理
- 第十一章 调剂业务管理
- 第十二章 医院制剂业务管理
- 第十三章 医院药学科的信息管理
- 一、开展医院药学信息工作的重要性
- 二、药学信息管理工作的任务
- 三、医院药品集
- 四、药物信息室必备图书标准
- 五、药物信息的来源
- 六、信息资料的收集和检索
- 七、信息资料的检索查阅方法
- 八、药物信息在医院中的应用
- 九、药品不良反应、毒副作用信息的收集
- 十、药物信息中心和区域协作
- 十一、药物信息业务的组织人员和设备
- 第十四章 药学科质量管理
- 第十五章 医院药学监督
- 第十六章 医院药品管理
- 第十七章 药学科的管理模式
- 第十八章 电子计算机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应用
- 第十九章 中心摆药的作用与实施办法
- 第二十章 新药引进程序管理
- 第二十一章 药库管理
- 第二十二章 有效期药品的管理
- 第二十三章 放射性药品的管理
- 第二十四章 生物制品的管理
- 第二十五章 中药房的质量管理
- 第二十六章 药学科的经济效益管理
- 第二十七章 药品的淘汰
- 第二十八章 临床药学概述
- 第二十九章 临床药理学概述
- 第三十章 药物动力学
- 第三十一章 生物药剂学
- 第三十二章 药效学研究
- 第三十三章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 第三十四章 中药的临床药学
- 第三十五章 药疗中病人不依从因素与对策
- 第三十六章 临床药物利用评价
- 第三十七章 药物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 一、概述
- 二、抗生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一)青霉素类
- (二)头孢菌素类
- (三)氨基甙类抗生素
- (四)四环素类抗生素
- (五)氯霉素类抗生素
- (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七)洁霉素(林可霉素,Jiemycin,Lincomycin)
- (八)多粘菌素B(PolymyxinB,AerosporinPolyfax)
- (九)抗真菌抗生素
- 三、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四、抗结核病药和抗麻风病药的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 五、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六、抗寄生虫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 七、作用于中枢神经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 八、麻醉药的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 九、骨骼肌松弛药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主要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物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二、降血脂药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三、主要作用于呼吸系统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四、主要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五、利尿药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一)氢氯噻嗪(双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Hydrochlorthizide)
- (二)、呋喃苯胺酸(Furosemide速尿)
- (三)安体舒通(Spironolactone)
- (四)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
- 十六、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七、激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
- 十八、抗甲状腺药物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十九、维生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二十、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二十一、免疫增强剂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二十二、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 第三十八章 药源性疾病
- 第三十九章 药物中毒与解救
- 一、概述
- 二、作用于中枢神以的药物中毒
- (一)巴比妥类中毒
- (二)苯妥英钠(大仑丁)
- (三)水合氯醛
- (四)副醛
- (五)氯丙嗪(冬眠灵)乙酰普马嗪、奋乃静、三氟拉嗪等。
- (六)利眼宁中毒
- (七)安定中毒
- (八)眠尔通(安宁)中毒
- (九)安眠酮(海米那)中毒
- (十)溴化物中毒
- (十一)锂盐中毒
- (十二)安坦中毒
- (十三)左旋多巴(左多巴)中毒
- (十四)筒箭毒碱、氯化筒箭毒碱、氯化琥珀胆碱中毒
- 三、麻醉药与镇痛药中毒
- 四、水杨酸盐类药物中毒
- 五、阿片类药物中毒
- 七、拟胆碱药中毒
- 八、阿托品类药物中毒
- 九、心血管系统药物中毒
- 十、肾上腺素中毒
- 十一、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物中毒
- 十二、抗组胺类药物中毒
- 十三、抗阿米巴病药物中毒
- 十四、抗血吸虫病、黑热病及丝虫病药物中毒
- 十五、抗疟疾药物中毒
- 十六、驱虫药中毒
- 十七、抗结核及抗麻风药物中毒
- 第四十章 临床药理学进展与二十一世纪药物治疗学展望
- 第四篇 医学制剂学
- 第四十一章 医院制剂学概述
- 第四十二章 医院制剂基本操作技术
- 第四十三章 药物制剂通则
- 一、片剂
- 二、注射剂
- 三、酊剂
- 四.栓剂
- 五、胶囊剂
- 六、软膏剂
- 七、眼膏剂
- 八、滴眼剂
- 九、滴丸剂
- 十、糖浆剂
- 十一、气雾剂
- 十二、膜剂
- 十三、丸剂
- 十四、散剂
- 十五、冲剂
- 十六、锭剂
- 十七、煎膏剂
- 十八、胶剂
- 十九、合剂
- 二十、酒剂
- 二十一、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 二十二、膏药
- 二十三、橡胶膏剂
- 第四十四章 药物制剂的称定性
- 第四十五章 新型药物载体制剂及前体药物制剂
- 第四十六章 灭菌法
- 第四十七章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 第四十八章 医院药品检验
- 第五篇 医院药学的科研与教学
- 第四十九章 医院药学科研
- 一、概述
- 二、药学科的科研基础必备条件
- 三、医院药学的科研应掌握的原则
- 四、医院药学科研工作的类型与范围
- 五、医院药学科研选题的原则与内容
- 六、开题前的调研和论证
- 七、科研课题的设计要求
- 八、科研课题的实施与管理
- 九、科研成果的评价与总结
- 第五十章 新药物的开发
- 第五十一章 新药的临床试验研究
- 第五十二章 新药的审批、生产和技术转让
- 第五十三章 医院药学科技档案管理
- 第五十四章 医院药学教学
- 第五十五章 医院药学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 第五十六章 药物经济学与社会药学的研究
- 第六篇 附录
- 一、容易混淆的中外文药名表
- (一)容易混淆的中文药名
- (二)外形或发音相近的外文药名
- 二、化学元素中文外中称对照表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算单位表
- 四、处方常用拉丁词缩写与中文对照表
- 五、麻醉药品、毒药、精神药品(部分)的法定剂量表(缺)
- 六、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抗菌药物选择参考表
- 七、医用微量元素参考数据表
- 八、常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参考表
- 九、常见各种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三)常见食物、植物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四)常见的药物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五)中草药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六)强酸、强碱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七)合成纤维、塑料、橡胶生产过程中的一些毒物中毒状解救措施表
- (八)、常见动物咬剌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九)、常见农药及灭鼠中毒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十)、其他毒物中症状及解救措施表
-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 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办法
- 十二、医院药剂管理办法
- 十四、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
- 十六、新药审批办法
- 十七、关于新药审批管理的若干补充规定
- 十八、《新药审批办法》中有关中药问题的补充规定说明
- 十九、中药保健药品的管理规定
- 二十、药品卫生标准
- 二十一、药品卫生标准补充规定和说明
- 二十二、药品卫生检验方法通则
- 二十三、药品的溶血试验、局部剌激及过敏试验
- 二十四、注射剂澄明度检查法
- 二十五、生物利用度测定法
- 二十六、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