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米(《名医别录》)
【基原】为禾本科植物稻(粳稻)的种仁。
【异名】大米、粳米。
【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胃经。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
【应用】
1.婴儿吐奶(脾胃虚弱):粳米炒焦,水煎服汁。(《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2.霍乱狂闷,烦渴,吐泻无度:淡竹沥一合(约20ml),粳米一合(约20g),炒黄,以水同研,去滓取汁。上二味,和匀顿服之。(《圣济总录》)
【使用注意】
粳米营养丰富,并大多存在于谷皮中,故平时不宜多食细粮,以免由于谷皮的丢失,而减少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摄入。此外,粥饭虽是补人之物,但是过量与偏食也不适宜。
【现代研究】
粳米含有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物质。其中磷含量略高于糯米,而糊精含量略低于糯米。
【按语】
粳米煮成的粥饭是我国及东南亚等地人民的主食,为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稻有水生、陆生之别。按其粘性可分粳稻、籼稻、糯稻三种。
粳稻:植株较矮,秆硬叶幅狭,谷粒短圆,米的粘性较强,但比糯米差,胀性小,有除烦止渴的作用。
籼稻:植株较高,秆硬叶幅宽,谷粒细长,米的粘性差,胀性大。
糯稻:谷粒有较短圆型的,有细长型的,其米粒中含大量的糊精,粘性最强,胀性小。
【参考文献】
1.《别录》:“主益气,止烦,止泄。”
2.《食鉴本草》:“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

- 粳米(《名医别录》)《中医饮食营养学》
- 粳米《药征续编》
- 粳米〈平〉《食疗本草》
- 粳米《药性切用》
- 粳粟米、稻草《滇南本草》
- 粳米《本草撮要》
- 粳芝岗文学酒后近内行采战之法致成血淋《孙文垣医案》
- 粳米《本草择要纲目》
- 精《中医名词词典》
- 粳米《本草分经》
- 精《中医词典》
- 粳米《名医别录》
- 精《寿世传真》
- 粳米《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精《中医基础理论》
- 粳米《本草经解》
- 精、气、血、津液《中医基础理论》
- 粳米《本草经解》
- 精薄《中医词典》
- 粳米《本草思辨录》
-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虚损病类钩沉》
- 粳米《得配本草》
-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中医名词词典》
- 粳米《本草从新》
- 精滴不已《医法圆通》
- 粳米《本草求真》
- 精宫《中医词典》
- 粳米《证类本草》
- 精寒《中医词典》
- 粳米《医学入门》
- 精寒无子《奇效简便良方》
《中医饮食营养学》
- 上篇 总论
- 第一章 中医饮食营养学的概念和内容
- 第二章 中医饮食营养学发展史
- 第三章 食物的性能和饮食作用
- 第四章 饮食的应用
- 下篇 常用饮食
- 第一章 解表饮食
- 辛温解表类
- 辛凉解表类
- 常用食品
- 参考:暖春补品有大葱
- 第二章 清热饮食
- 清热泻火类
- 清热凉血类
- 清热生津类
- 清热解毒类
- 常用清热食品
- 参考:多吃西红柿有利防癌
- 第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饮食
- 常用食物
- 常用食品
- 参考:竹笋的营养与功用
- 第四章 健脾消积类
- 消导类
- 健脾和胃类
- 健脾化湿类
- 常用食品
- 第五章 利尿通便类
- 利尿类食物
- 通便类食物
- 常用食品
- 第六章 理血类
- 活血类食物
- 止血类食物
- 常用食品
- 参考:健康消费话红酒
- 第七章 补气类
- 常用补气类食物
- 常用食品
- 参考:进补有哪些种类?
- 第八章 补血类
- 常用补血食物
- 常用食品
- 参考:花生炖吃最相宜
- 第九章 助阳类
- 助阳食物
- 助阳食品
- 参考:阳虚体质养生法
- 第十章 滋阴类
- 滋阴食物
- 银耳(《本草再新》)
- 白菜(《饮膳正要》)
- 梨(《名医别录》)
- 牛乳(《本草经集注》)
- 鸡蛋(《本草经集注》)
- 鳗鲡鱼(《名医别录》)
- 鳝鱼(《雷公炮炙论》)
- 鳖(《名医别录》)
- 龟肉(《名医别录》)
- 鸭肉(《名医别录》)
- 滋阴食品
- 参考:怎样选用滋补性食物
- 第十一章 其他食物
- 第十二章 常用药膳中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