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豆(《名医别录》)
【基原】为豆科植物豆角的嫩荚壳及种子。
【异名】娥眉豆、茶豆。
【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胃经。
【功效】健脾和中,化湿。
【应用】
1.脾胃虚弱,饮食不进而呕吐泄泻:白扁豆750g(姜汁浸、去皮微炒),人参、白茯苓、白术、甘草、山药各1000g,莲子肉(去皮)、桔梗(炒)、薏苡仁、砂仁各500g,上为细末,每服6g,枣汤调下。小儿按岁数加减服。(《和剂局方》)
2.脾虚有湿,赤白带下:白扁豆用米泔水浸后去皮,加红糖淮山药同煮,熟后,日2次,连续服用,或扁豆炒熟为末,每服6g~12g,糯米酒或温水送服。
【现代研究】
扁豆中含血球凝集素A,为一种毒蛋白,加热后毒性可大为减弱。凝集素B为胰蛋白酶抑制剂,在体内不易消化,并能抑制凝血酶而延长凝血时间。豆荚哌啶一Z为溶血素,高温才能破坏。
【按语】
扁豆的种子有白、黑、红褐色数种。白扁豆可食可药;黑扁豆古名鹊豆,供食不入药;红扁豆广西民间作清肝药,治眼生翳膜。扁豆子入药,健脾清暑化湿,能治疗急性和慢性腹泻,带下诸症;叶中含胡萝卜素和叶黄素,治吐泻、疮毒、跌打损伤、便血、痔漏、淋浊;扁豆衣(种皮)功效同扁豆,力稍逊。
【参考文献】
1.《药性辨疑》:“扁豆专清暑,故和中而止霍乱;极补脾,故治痢而止脓血,消水湿,治热泄。”
2.《药品化义》:“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气清香而不窜。性温和而色微黄,与脾性最合。”
3.《本草纲目》:“止泄泻,消暑,暖脾胃,除湿热,止消渴。”

- 扁豆(《名医别录》)《中医饮食营养学》
- 扁豆《本草乘雅半偈》
- 扁豆(扁豆衣、扁豆花)《中药学》
- 扁豆《本草分经》
- 扁豆扁豆叶《本草思辨录》
- 扁豆《本草分经》
- 扁骨《中医词典》
- 扁豆《本草分经》
- 扁平苔藓《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扁豆《名医别录》
- 扁平苔癣《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扁豆《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扁平苔癣《口腔科学》
- 扁豆《本草经解》
- 扁平胸《百病自测》
- 扁豆《本草便读》
- 扁平疣《皮肤性病学》
- 扁豆《本草求真》
- 扁平疣《自我调养巧治病》
- 扁豆《证类本草》
- 扁前《千金翼方》
- 扁豆《医学入门》
- 扁前《新修本草》
- 扁豆《饮食须知》
- 扁前《证类本草》
- 扁豆《本草衍义》
- 扁前《名医别录》
- 扁豆《新修本草》
- 扁青《神农本草经》
- 扁豆《食物疗法》
- 扁青《本草纲目》
《中医饮食营养学》
- 上篇 总论
- 第一章 中医饮食营养学的概念和内容
- 第二章 中医饮食营养学发展史
- 第三章 食物的性能和饮食作用
- 第四章 饮食的应用
- 下篇 常用饮食
- 第一章 解表饮食
- 辛温解表类
- 辛凉解表类
- 常用食品
- 参考:暖春补品有大葱
- 第二章 清热饮食
- 清热泻火类
- 清热凉血类
- 清热生津类
- 清热解毒类
- 常用清热食品
- 参考:多吃西红柿有利防癌
- 第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饮食
- 常用食物
- 常用食品
- 参考:竹笋的营养与功用
- 第四章 健脾消积类
- 消导类
- 健脾和胃类
- 健脾化湿类
- 常用食品
- 第五章 利尿通便类
- 利尿类食物
- 通便类食物
- 常用食品
- 第六章 理血类
- 活血类食物
- 止血类食物
- 常用食品
- 参考:健康消费话红酒
- 第七章 补气类
- 常用补气类食物
- 常用食品
- 参考:进补有哪些种类?
- 第八章 补血类
- 常用补血食物
- 常用食品
- 参考:花生炖吃最相宜
- 第九章 助阳类
- 助阳食物
- 助阳食品
- 参考:阳虚体质养生法
- 第十章 滋阴类
- 滋阴食物
- 银耳(《本草再新》)
- 白菜(《饮膳正要》)
- 梨(《名医别录》)
- 牛乳(《本草经集注》)
- 鸡蛋(《本草经集注》)
- 鳗鲡鱼(《名医别录》)
- 鳝鱼(《雷公炮炙论》)
- 鳖(《名医别录》)
- 龟肉(《名医别录》)
- 鸭肉(《名医别录》)
- 滋阴食品
- 参考:怎样选用滋补性食物
- 第十一章 其他食物
- 第十二章 常用药膳中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