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千金·食治》
【基原】为禾本科植物稻(糯稻)的种仁。
【异名】元米、江米。
【性味归经】甘,温。入脾、胃、肺经。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止泻。
【应用】
1.三消渴利:糯米(炒爆)、桑根白皮等分,煮取半碗,渴则饮不拘时。(《三因方》梅花汤)
2.自汗不止:糯米、小麦麸(同炒)为末,每服9g,米汤送下或猪肉点食。(《本草纲目》)
3.脾虚泄泻:糯米、淮山药共煮粥,熟后加白糖食之。(《刘长春经验方》)
4.虚劳不足:糯米入猪肚内蒸干,捣作丸子,日日服之。(《本草纲目》)
【使用注意】
糯米性粘滞难化,故病人忌食。
【现代研究】
糯米中含有脂肪油、淀粉(主要为支链淀粉)、糊精等物质,其中磷的含量比粳米低。
【按语】
因性极粘,故名。可煮粥饭酿酒熬汤,若作糕饼,性难消化。糯稻根须,煎汤可止渴、止虚汗。
【参考文献】
1.《仁斋直指方》:“痘疹用糯米,取其解毒,能酿而发之也。”
3.《本草经疏》:“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补,则中自温,大便亦坚实。温能养气,气充则身自多热,大抵脾肺虚寒者宜之。”

- 糯米(《千金·食治》《中医饮食营养学》
- 糯米《药性切用》
- 糯米〈寒〉《食疗本草》
- 糯米《本草撮要》
- 糯米阿胶粥《老年百病防治》
- 糯米《本草分经》
- 糯米阿胶粥(《食医心鉴》)《中医饮食营养学》
- 糯米《本草分经》
- 糯米粉粉《饮膳正要》
- 糯米《得配本草》
- 糯米糕《医学入门》
- 糯米《医方考》
- 糯米糊《医学入门》
- 糯米《本草从新》
- 糯米藕《保健药膳》
- 糯米《医学入门》
- 糯米粥《药性切用》
- 糯米《冯氏锦囊秘录》
- 糯皮竹茹汤《冯氏锦囊秘录》
- 糯米《饮食须知》
- 女《中医词典》
- 糯米《本草易读》
- 女《中医词典》
- 糯米《本草备要》
- 女白癜疯《女科切要》
- 糯米《食物疗法》
- 女病(疾病二)《宜麟策》
- 糯米《药笼小品》
- 女病(疾病二)《妇人规》
- 糯稻根(糯稻草)《中药学》
- 女丹法《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