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米

《药征续编》书籍目录

白虎汤白虎加桂枝汤白虎加人参汤

上三方,粳米各六合。

附子粳米汤竹叶石膏汤

上二方,粳米各半升。

桃花汤

上一方,粳米一升。

麦门冬汤

上一方,粳米三合。

【品考】

粳者,稻之不粘者,又名粳。罗愿曰∶稻。一名 ,然有粘不粘者,今人以粘为糯,不粘为粳。

【辨误】

明·李春懋曰∶凡仲景方法,用米者皆稻米。王叔和改稻米作粳米,后世方家仿之,不知其是非。余曰∶其是是非非,春懋所能知也。夫人未尝知所以仲景方法,与病证相对,而何得分辨糯粳二米之功乎哉?夫稻也者,粳糯通称也。 亦然。颜师古刊误正俗(《本草纲目》掌禹锡所引证)。《本草》稻米,即今糯米也。或通呼粳糯为稻。《礼记》曰∶稻,曰嘉蔬。

孔子曰∶食夫稻。《周官》有稻人。郑玄曰∶以水泽之地,种谷也。 按∶谷者粳糯并称焉。汉有稻田使者,是通指糯粳而言。所以后人混称,不知稻即糯也。颜说非也,禹锡亦不知其非也。既谓通呼粳糯为稻,并通指粳糯而言,而又云后人混称,不知稻是即糯也。今根据此二说,而谓汉以上无粳米,皆是臆度不足取焉,李春懋亦未知此谬矣。王叔和改稻米作粳米。此说未知出于何书,但《外台秘要》第五温疟病方内,引《千金》论白虎加桂枝汤,服度煮法后曰∶《伤寒论》云∶用秕粳米。不熟稻米是也。今校之《千金》二方,无所见焉。古本有此说,亦不可知矣。我们常根据仲景之方,而试粳米之功,奏其方之效,则今粳米,即古粳米,不俟余辨矣。医者苟用之,不别粳糯亦可也。殊不知粳糯,即是一稻米矣。又按《肘后方》,治卒腹痛,粳米煮饮之,是即附子米汤方内,用粳米之意,葛洪盖取之乎。

【互考】

《尔雅翼》引汜胜之云∶三月种粳稻,四月种秫稻。稻若诗书之文,自根据所用而解之。

如论语食夫稻。则稻是粳。《月令》∶秫稻必齐,则稻是糯。《周礼》∶牛宜 。则 是粳。诗∶丰年多黍多 ,为酒为醴,则 是糯。又稻人职掌,稼下地至泽草所生,则种之。芒种是明稻,有芒有不芒者,今之粳,则有芒,至糯则无,是得通称 稻之明验也。然《说文》所谓,沛国谓稻曰糯,至郭氏《解雅》∶ 稻乃云∶今沛国称 。不知《说文》亦岂谓此 讹为糯邪?将与郭自异义也。 按∶许慎东汉人,郭璞西晋人,许岂有将与郭自异义之理乎?

盖许慎之说方言也,郭璞之说 ,亦稻之属也,近来古方家,或惑本草者流之说,而偏用今之糯米者非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药征续编》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药征续编》书籍目录
  1. 粳米《药征续编》
  2. 粳米《药性切用》
  3. 粳米(《名医别录》)《中医饮食营养学》
  4. 粳米《本草撮要》
  5. 粳米〈平〉《食疗本草》
  6. 粳米《本草择要纲目》
  7. 粳粟米、稻草《滇南本草》
  8. 粳米《本草分经》
  9. 粳芝岗文学酒后近内行采战之法致成血淋《孙文垣医案》
  10. 粳米《名医别录》
  11. 《中医名词词典》
  12. 粳米《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13. 《中医词典》
  14. 粳米《本草经解》
  15. 《寿世传真》
  16. 粳米《本草经解》
  17. 《中医基础理论》
  18. 粳米《本草思辨录》
  19. 精、气、血、津液《中医基础理论》
  20. 粳米《得配本草》
  21. 精薄《中医词典》
  22. 粳米《本草从新》
  23.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虚损病类钩沉》
  24. 粳米《本草求真》
  25.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中医名词词典》
  26. 粳米《证类本草》
  27. 精滴不已《医法圆通》
  28. 粳米《医学入门》
  29. 精宫《中医词典》
  30. 粳米《冯氏锦囊秘录》
  31. 精寒《中医词典》

《药征续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