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荚
味辛、咸,气温,有小毒。所在各处有生,怀孟州(并属河南)者独胜。恶麦门一味,畏空青二参。(人参、苦参。)
入足厥阴引经,宜以柏实为使。种因有二,用亦各分。理气疏风,长板荚须觅;治齿取积,猪牙荚当求。去弦去子,煨熟俱同。蜜炙酥炙,烧灰略异。制人。堪作散熬膏,勿为丸煎液。搐鼻喷嚏立至,敷肿疼痛即除。和生矾吐拦炼蜜为导箭。(即蜜导箭。)

- 皂荚《本草蒙筌》
- 皂荚《汤液本草》
- 皂荚《医学入门》
- 皂荚《本草衍义》
- 皂荚《证类本草》
- 皂荚《新修本草》
- 皂荚《顾松园医镜》
- 皂荚《本草经集注》
- 皂荚《本草新编》
- 皂荚《长沙药解》
- 皂荚《本经逢原》
- 皂荚《药笼小品》
- 皂荚《本草从新》
- 皂荚《千金翼方》
- 皂荚《本草崇原》
- 皂荚《雷公炮炙论》
- 皂荚《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皂荚《本草纲目》
- 皂荚《名医别录》
- 皂荚《神农本草经》
- 皂荚《本草择要纲目》
- 皂羹面《饮膳正要》
- 皂荚《药征续编》
- 皂矾《本草便读》
- 皂荚《本草乘雅半偈》
- 皂矾《本草求真》
- 皂荚《本草图经》
- 皂矾《本草备要》
- 皂荚(牙皂)《中药学》
- 皂矾《中药炮制》
- 皂荚、皂荚子《本草思辨录》
《本草蒙筌》
- 作者:陈嘉谟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总论
- 卷之一
- 草部上
- 卷之二
- 草部中
- 卷之三
- 草部下
- 卷之四
- 木部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卷之九
- 卷之十
- 卷之十一
- 卷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