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茗
味甘、苦,气微寒。无毒。江淮闽浙俱有,蒙山中顶独佳。(《茶谱》云∶雅州蒙山有五顶,顶上各有茶园。其四顶茶园采摘不废,惟中顶草木繁密,云雾遮蔽,鸷兽时出,人迹罕到。春分前后,多构人力,俟雷发声,并步采摘,三日而止。若获一两,以本处水煎饮,即驱宿疾,二两轻身,三两换骨,四两成地仙。予闻此言,初未全信,近见土人带有真者,欲售,其价极贵,其状与石藓颇类似,非原摘嫩芽,疑必制造殊异。故尔少取煎饮,气味果奇,始知前语不诬,无怪显名而传远也。)早采细者曰茶,(芽如雀舌麦颗,虽甚细嫩,犹未称善。又种新芽一发,便长寸余,微精如针,是为上品,其根干水土力皆有余故也。)晚采粗者曰茗。(茶之粗者,多杂木叶,不可不择。故经云∶粗者损人,细者益人。一说∶春分以前采者曰茗,以后采者曰茶。)入二经络,手足厥阴。专清头目利小便,善逐痰涎解烦渴。下气消宿食,除热治 疮。姜连(生姜、黄连)同煎,止赤白下痢;香油调末,敷汤火炮煨。眼目疼嚼贴两 ,暑天泻少加醋吞。热服宜,冷服忌。(冷则聚痰。)多服少睡,久服消脂(令人瘦。)
唐·毋 云∶释滞消壅,一日之利暂佳;瘠气侵精,终身之累斯大。损多益少,观此足征。
(谟)按∶茶茗所治,《本经》以清头目为上,后医坚执《素问》苦以泄之之说。乃云其体下行,如何头目得清也?殊不知,头目不清,多由热气上熏,用苦泄之,则热降而上清矣!且茶体轻浮,采摘之时,芽孽初萌,正得春生之气,是以味虽苦而气则薄,乃阴中之阳,可升可降者也。故云∶清利头目,有何悖乎?

- 茶茗《本草蒙筌》
- 茶茗《雷公炮制药性解》
- 茶茗《冯氏锦囊秘录》
- 茶碱《药理学》
- 茶茗《医学入门》
- 茶碱《临床生物化学》
- 茶茗《本草求真》
- 茶剂《中医词典》
- 茶癖《中医词典》
- 茶积《中医词典》
- 茶癖《儒门事亲》
- 茶黄《中医词典》
- 茶癖《丹溪治法心要》
- 茶方《苏沈良方》
- 茶匙草《滇南本草》
- 茶《本草分经》
- 茶调散《儒门事亲》
- 茶《本草从新》
- 茶调散《明目至宝》
- 茶《古今医统大全》
- 茶调散(又名二仙散)《冯氏锦囊秘录》
- 茶《饮食须知》
- 茶调疏肝散《目经大成》
- 茶《本草备要》
- 茶牙汤《洪氏集验方》
- 茶《药笼小品》
- 茶叶《老年食养食疗》
- 茶《中医名词词典》
- 茶叶《食物疗法》
- 插药《中医词典》
- 茶叶《本草易读》
《本草蒙筌》
- 作者:陈嘉谟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总论
- 卷之一
- 草部上
- 卷之二
- 草部中
- 卷之三
- 草部下
- 卷之四
- 木部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卷之九
- 卷之十
- 卷之十一
- 卷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