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荚、皂荚子

《本草思辨录》书籍目录

阳在上不与阴化而为风,阴遂变为痰涎。皂荚以金胜木,通气利窍,风无不搜,斯湿无不去,故凡痰涎涌塞而为中风喉痹者,胥倚以奏功。阳在下不与阴化而为风,阴遂被劫而生燥,皂荚气浮而子较沉,故子能祛在下之风,风去则阴得伸其津润之权,而大肠之燥结以通。凡风药必燥而皂荚以多脂为佳。皂子之仁又粘而韧,其能利大便,亦兼得辛润之力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本草思辨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本草思辨录》书籍目录
  1. 皂荚、皂荚子《本草思辨录》
  2. 皂荚(牙皂)《中药学》
  3. 皂荚刺《本草从新》
  4. 皂荚《本草图经》
  5. 皂荚刺《药鉴》
  6. 皂荚《本草乘雅半偈》
  7. 皂荚菌《滇南本草》
  8. 皂荚《药征续编》
  9. 皂荚丸《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10. 皂荚《本草择要纲目》
  11. 皂荚丸《金匮悬解》
  12. 皂荚《名医别录》
  13. 皂荚丸《备急千金要方》
  14. 皂荚《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15. 皂荚丸《冯氏锦囊秘录》
  16. 皂荚《本草崇原》
  17. 皂荚丸方《伤寒杂病论》
  18. 皂荚《本草从新》
  19. 皂荚丸证其二《经方实验录》
  20. 皂荚《本经逢原》
  21. 皂荚丸证其三《经方实验录》
  22. 皂荚《本草新编》
  23. 皂荚丸证其四《经方实验录》
  24. 皂荚《顾松园医镜》
  25. 皂荚丸证其一《经方实验录》
  26. 皂荚《证类本草》
  27. 皂荚蕈《本草纲目》
  28. 皂荚《医学入门》
  29. 皂荚圆方《医宗金鉴》
  30. 皂荚《本草蒙筌》
  31. 皂荚长板荚《冯氏锦囊秘录》

《本草思辨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