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根白皮

《本草蒙筌》书籍目录

味甘而辛,甘浓辛薄。气寒。可升可降,阳中阴也。无毒。山谷出少,家园植多。山桑质坚,木堪作檐。家桑气浓,叶可饲蚕。凡入剂中,须觅家者。近冬收采,如式制精。根出土外者杀人,根向东行者得气。(得生气也。)皮取近木洗净,留白去青片用。铜刀咀成,恶铅忌铁。稀蜜拌透,文火炒干。为使续断桂心,入手太阴肺脏。甘助元气,补劳怯虚羸。辛泻火邪。(罗谦甫曰∶桑白皮泻肺,是泻肺中火邪,非泻肺气也,火去则气得安矣。)

止喘嗽唾血。利水消肿,解渴驱痰。刀刃伤作线缝,热鸡血涂即合。皮中白汁,取依四时。春夏取向上者从升,(枝干皮汁也。)秋冬取向下者因降。(根皮汁也。)敷金疮血止,(剥白皮裹之,令汁得入疮中良。)敷蛇咬毒消。点唇裂易差,染褐色不落。釜中煎如糖赤,老痰宿血并推。采经霜者煮汤,洗眼去风泪殊胜。盐捣敷蛇虫蜈蚣咬毒,蒸捣 扑损瘀血滞凝。煎代茶,消水肿脚浮,下气令关节利;研作散,(汤调。)止霍乱吐泻,出汗除风痹疼。炙和桑衣煎浓,治痢诸伤止血。煎常饮,耳目聪明。去手足拘挛,香港脚兼散;润皮毛枯槁,风痒且驱。阴管通便,眼眶退晕。

利喘嗽逆气,消 肿毒

椹收曝干,蜜和丸服。开关利窍,安魂镇神。久服不饥,聪耳明目。黑椹绞汁,系桑精英。入锅熬稀膏,加蜜搅稠浊。退火毒,贮磁瓶。夜卧将临,沸汤调下。(每服一二钱止。)解金石燥热止渴,染须发皓白成乌。(一方∶黑和蝌蚪子一斤,瓶盛封闭,悬屋东向,百日化为泥,染白须如漆。又方∶取黑椹二七,和胡桃脂研如泥,拔去白须,点孔中,生黑须。) 柴灰辛寒,淋汁小毒。合冬灰为烂药灭瘊疵黑痣。能结铅汞,会益丹家。桑耳有毒味甘,古方入软湿者作堪啖。采收锉碎,醇酒煎尝。散血如神,止血甚捷。黑者,主女人症瘕、崩漏、带下及乳肿暴来;黄者,治男子癖饮、积聚、腹疼并金疮初得。若色黄熟陈白,止泄补益元阳。桑花非指桑椹花为云,乃树上白藓。其状因与地钱花相类,故假此立名。刀削取之,火炒入药。性缓无毒,健脾涩肠。塞崩中,禁带漏。鼻红吐血愈,肠风下血安。

桑上蠹虫,主卒心痛,金疮溃烂,亦可生肌。桑上寄生,节间生出。叶浓软如橘叶,茎肥脆类槐枝。别树虽有不灵,独桑气浓甚妙。倘求主治,须认精详。或云∶碎其实,有汁稠粘者真。又曰∶折其茎,以色深黄者是。固当宗此辩别,仍贵缠附桑枝。外科散疮疡,追风湿,却背强腰痛笃疾;女科安胎孕,下乳汁,止崩中漏血沉 。健筋骨,克肌肤,愈金疮,益血脉。长须长发,坚齿坚牙。服通神,轻身明目。

(谟)按∶木部之中,惟桑寄生最难得。其真者,必须近海桑树,生意郁浓,地暖不蚕,叶无采捋,节间自然生出,缠附桑枝。采得阴干,乃可入药。其诸桃、梅、榆、柳、榉、 、松、枫等上,间或亦有寄生,不似桑木气浓,假桑之气以为佳尔。故凡风湿作痛之证,古方每用独滑寄生汤煎调,百发百中。今人服之,杳无奏其功者,岂非药不得真之故欤?况古名医用药立方,必以主病者为君,所用川独滑、桑寄生,俱能去风胜湿,以为主药,诚为合宜。奈今卖药之家,因难得真,往往收采木寄生,指为桑寄生谋利。种虽同类,气味大殊,且川独滑亦未辨认分明,每用土当归假代。两俱燥性,耗卫败荣,无益有亏,宁不增剧。近幸茭山吴氏,辨认独滑。原本羌滑一种,以节密轻虚者为羌,节疏重实者为独。川续断与桑寄生,气味略异,主治颇同,不得寄生即加续断。便立名曰∶羌活续断汤。使医者不泥于专名,病家勿误其假药。仁恩溥济,何其渊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本草蒙筌》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本草蒙筌》书籍目录
  1. 桑根白皮《本草蒙筌》
  2. 桑根白皮《本草衍义》
  3. 桑根白皮《本草易读》
  4. 桑根白皮《新修本草》
  5. 桑根白皮《证类本草》
  6. 桑根白皮《本草经集注》
  7. 桑根白皮《顾松园医镜》
  8. 桑根白皮《长沙药解》
  9. 桑根白皮《本经逢原》
  10. 桑根白皮《千金翼方》
  11. 桑根白皮《本草思辨录》
  12. 桑根白皮《雷公炮炙论》
  13. 桑根白皮《本草崇原》
  14. 桑根白皮《神农本草经》
  15. 桑根白皮《名医别录》
  16. 桑根《本草分经》
  17. 桑根白皮《药性切用》
  18. 桑耳粥《医学入门》
  19. 桑根白皮《本草乘雅半偈》
  20. 桑耳糯米粥《保健药膳》
  21. 桑根白皮《本草图经》
  22. 桑耳《名医别录》
  23. 桑根白皮解《研经言》
  24. 桑耳《本草思辨录》
  25. 桑根白皮汤《备急千金要方》
  26. 桑耳《本经逢原》
  27. 桑根下土《证类本草》
  28. 桑耳《千金翼方》
  29. 桑观察痰火上攻上实下虚治案《一得集》
  30. 桑蛾《本草易读》
  31. 桑花《证类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