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耳草
味酸,气热。无毒。郊原野陂,处处有之。春生苗尺余,夏开花黄色。叶与马齿苋类,细小微有白毛。俗呼黄蒿,人每收采。捣烂和米粉作 ,柔韧(间软)而香美可尝。药剂凡资,曝干才用。以款冬为使,治寒嗽及痰。尤去肺寒,大升肺气。切勿过服,损目失明。

- 佛耳草《本草蒙筌》
- 佛耳草《汤液本草》
- 佛耳草《冯氏锦囊秘录》
- 佛耳草《雷公炮制药性解》
- 佛耳草《医学入门》
- 佛顶疽《外科心法要诀》
- 佛耳草《本草分经》
- 佛顶疽《医宗金鉴》
- 佛甲草《证类本草》
- 奉敕校正百一选方表《是斋百一选方》
- 佛甲草《得配本草》
- 奉《中医词典》
- 佛手(佛手花)《中药学》
- 凤眼《中医词典》
- 佛手茶《茶饮保健》
- 凤眼《手穴手纹诊治》
- 佛手柑《本草分经》
- 凤仙子花《本草易读》
- 佛手柑《本草分经》
- 凤仙子《药性切用》
- 佛手柑《本草害利》
- 凤仙子《本草分经》
- 佛手柑《本草撮要》
- 凤仙子《本草从新》
- 佛手柑《药性切用》
- 凤仙子《本经逢原》
- 佛手柑《滇南本草》
- 凤仙子《本草求真》
- 佛手柑饮《保健药膳》
- 凤仙子《玉楸药解》
- 佛手柑粥《保健药膳》
《本草蒙筌》
- 作者:陈嘉谟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总论
- 卷之一
- 草部上
- 卷之二
- 草部中
- 卷之三
- 草部下
- 卷之四
- 木部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卷之九
- 卷之十
- 卷之十一
- 卷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