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僵蚕
味咸、辛,气平。升也,阴中阳也。属火,有土与木,得金气僵而不化。无毒。一说∶性温,有小毒。在人家蚕箔中,取僵直自死者。勿令中湿,犯则弃之。(中湿有毒故勿用。)务择白色成条,炒去丝绵及子。恶茯苓、萆 ,暨桔梗、桑蛸(桑螵蛸。)逐风湿殊功,口噤失音者必用;拔疔毒极效,肿突几危者急敷。(为末敷之。)主小儿惊痫夜啼,治妇人崩中赤白。止阴痒,去三虫。灭黑 及诸疮瘢痕,面色令好;散风痰并结滞痰块,喉痹使用。(丹溪云∶治喉痹取其火中清化之气,以从治相火散浊逆结滞之痰耳。)驱分娩罢余疼,解伤寒后阴易。 茧内变化,名原蚕蛾。气温味咸,略有小毒。盖原释再字,乃重养晚蚕。入药务择雄蛾,以其敏于生育。折去翅足,微火炒黄。合散为丸,随宜使用。强阴道(阴痿必用。)交接不倦,益精气禁固难来。敷诸疮灭瘢,止尿血暖肾。 蚕沙即屎,其性亦湿。
治湿痹瘾疹瘫风,主肠鸣热中消渴。 又有蚕退,用宜烧灰。多治血风,甚益女妇。
止带漏崩中,赤白痢疾;除肠风下血,吐衄鼻洪。疔肿取灰敷,牙疳加麝贴。牙宣灰擦龈上,口疮灰敷患间。又治邪祟风癫,灰调酒下立愈。《本经》又曰∶近世医家多用蚕退纸,(是初出蚕壳在纸上者。)东方诸医惟用蚕蜕皮。(此蚕欲老眠,起所蜕皮也。)二用较之,东人为正。须微炒过,堪入散丸。蚕茧烧研酒调,立使肿痈透孔。一茧一孔,功同茅针。若煎汤液服之,杀虫止泻立效。缫丝汤瓮贮,埋土内年深。消渴病来,急宜取饮。引清气上朝口舌,降相火下泄膀胱,因属火有金之用故也。

- 白僵蚕《本草蒙筌》
- 白僵蚕《汤液本草》
- 白僵蚕《本草易读》
- 白僵蚕《本草衍义》
- 白僵蚕《冯氏锦囊秘录》
- 白僵蚕《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白僵蚕《证类本草》
- 白僵蚕《新修本草》
- 白僵蚕《顾松园医镜》
- 白僵蚕《本草经集注》
- 白僵蚕《本经逢原》
- 白僵蚕《千金翼方》
- 白僵蚕《本草从新》
- 白僵蚕《雷公炮制药性解》
- 白僵蚕《得配本草》
- 白僵蚕《雷公炮炙论》
- 白僵蚕《本草思辨录》
- 白僵蚕《神农本草经》
- 白僵蚕《本草崇原》
- 白茧唇《中医词典》
- 白僵蚕《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白蒺藜子《雷公炮制药性解》
- 白僵蚕《名医别录》
- 白蒺藜散《博济方》
- 白僵蚕《本草撮要》
- 白蒺藜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白僵蚕《药性切用》
- 白蒺藜《本草撮要》
- 白僵蚕《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白蒺藜《本草害利》
- 白僵蚕《本草乘雅半偈》
《本草蒙筌》
- 作者:陈嘉谟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总论
- 卷之一
- 草部上
- 卷之二
- 草部中
- 卷之三
- 草部下
- 卷之四
- 木部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卷之九
- 卷之十
- 卷之十一
- 卷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