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味甘、辛,气温。气味俱薄,轻清而浮,升也,阳也。无毒。青州彭城(并属山东。)
俱生,荣阳中牟(并属河南。)
独胜。恶细辛石苇,宜陈久年深。凡欲用之,须依法制去根节;单煮数沸,倾上沫用火焙干。
任合丸散煎汤,方不令人烦闷。以浓朴为使,入手足四经。手太阴经本经之药,阳明经荣卫之药,而又入足太阳经、手少阴经也。发汗解表,治冬月正伤寒如神;驱风散邪,理春初真温疫果胜。泄卫实消黑斑赤疹,去荣寒除身热头疼。
春末温疟勿加,夏秋寒疫切禁。因时已变,温热难抵。剂之轻扬,仍破积聚症坚,更劫咳逆痿痹。山岚瘴气,亦可御之。
若蜜炒煎汤,主小儿疮 。
患者多服,恐致亡阳。止汗固虚,根节是妙。
(谟)按∶东垣云∶麻黄治卫实,桂枝治卫虚。虽俱治太阳之经,其实荣卫药也。肺主卫,心主荣。麻黄为手太阴之剂,桂枝为手少阴之剂。故冬月伤寒、伤风咳嗽者,用麻黄、桂枝,即汤液之源也。然麻黄又为在地之阴,阴当下行,何谓发汗而升上?经云∶味之薄者,阴中之阳。麻黄属阴,气味俱薄,薄则阴中有阳可知矣,安得不为轻扬之剂升上而发汗乎?但入手太阴经,终亦不能离少阴之本体也。

- 麻黄《本草蒙筌》
- 麻黄《本草备要》
- 麻黄《本草易读》
- 麻黄《汤液本草》
- 麻黄《冯氏锦囊秘录》
- 麻黄《本草衍义》
- 麻黄《医学入门》
- 麻黄《吴普本草》
- 麻黄《证类本草》
- 麻黄《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麻黄《顾松园医镜》
- 麻黄《新修本草》
- 麻黄《本草求真》
- 麻黄《本草经集注》
- 麻黄《本草新编》
- 麻黄《中药炮制》
- 麻黄《本经逢原》
- 麻黄《长沙药解》
- 麻黄《本草从新》
- 麻黄《药笼小品》
- 麻黄《得配本草》
- 麻黄《千金翼方》
- 麻黄《中药学》
- 麻黄《雷公炮制药性解》
- 麻黄《轩岐救正论》
- 麻黄《雷公炮炙论》
- 麻黄《本草思辨录》
- 麻黄《本草纲目》
- 麻黄《本草崇原》
- 麻黄《神农本草经》
- 麻黄《本草便读》
《本草蒙筌》
- 作者:陈嘉谟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总论
- 卷之一
- 草部上
- 卷之二
- 草部中
- 卷之三
- 草部下
- 卷之四
- 木部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卷之九
- 卷之十
- 卷之十一
- 卷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