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剂

《本草蒙筌》书籍目录

宣∶可去壅,姜、橘之属是也。故郁壅不散,宜宣剂以散之。有积痰上壅,有积瘀上壅,有积食上壅,有积饮上壅。(宣,涌吐之剂也。经曰∶高者因而越之。又曰∶木郁则达之。以病在上,而涌吐之也。若瓜蒂散、姜盐汤人参芦藜芦之属。)

通∶可去滞,通草防己之属是也。故留滞不行,宜通剂以行之。(此中有发汗证。)痹留也(通,疏通之剂也。如小便滞而不通,宜通草琥珀海金砂之属。月经滞而不通,红花桃仁五灵脂之属。凡诸通窍亦然。)

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鹿肉亦可。)故羸弱不足,宜补剂以扶之。有气弱,有血弱、有气血俱弱。(补,滋补之剂也。不足为虚,经云∶虚则补之。如气虚用四君子汤血虚用四物,气、血俱虚用八珍、十全大补之属。又云∶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盖药味酸、苦、甘、辛、咸各补其脏,故此为云。虽然善摄生者,使病去而进以五谷,此尤得补之要也。)

泻∶可去闭,葶苈大黄之属是也。故闭结有余,宜泻剂以下之。有闭在表,有闭在里,有也。有余为实,经曰∶实则泻之,实则散之。如大小承气汤大柴胡汤之属。)

滑∶可去着,冬葵子榆白皮之属是也。故涩则气着,宜滑剂以利之。有经涩,有小便涩,有大便涩。(滑,滑利之剂也。《周礼》曰∶滑以养窍。如大便结燥、小便淋涩,用火麻仁之属。)

涩∶可去脱,牡蛎龙骨之属是也。故滑则气脱,宜涩剂以收之。前脱者遗尿,后脱者遗屎。阳脱者自汗,阴脱者失精失血。(涩,收敛之剂也。如大便频泻,宜肉豆蔻诃子之属。

小水勤通,宜桑螵蛸益智之属,冷汗不禁,宜黄耆麻黄根之属。精遗不固,宜龙骨牡蛎之属。血崩不止,宜地榆阿胶之属。

燥∶可去湿,桑根白皮赤小豆之属是也。(绿豆亦可。)故湿则为重,宜燥剂以除之。

有湿在上,有湿在中,有湿在下,有湿在经,有湿在皮,有湿在里。(燥,除湿之剂也。如夹食致泻,停饮成痰,宜白术苍术茯苓半夏之属。肢体浮肿,胸腹胀满,宜桑白皮大腹皮赤小豆之属。又沉寒痼冷,吐利腥秽,宜高良姜附子川椒之属。非积寒冷之症,不可用也。

湿∶可去枯,紫石英白石英之属是也。故枯则为燥,宜湿剂以润之。有减气而枯,有减血而枯。(湿,润燥之剂也。与滑虽类,略有不同。经曰∶辛以润之,盖辛能散气,能化液故也。若夫硝石性虽咸,本属真阴之水,诚润燥之要药。人有枯涸皴竭之病,匪独金化为然,亦有火化乘之,非湿剂莫能愈也。

重∶可去怯,磁石铁粉之属是也。故怯则气浮,宜重剂以镇之。神志失守,惊悸不宁。

(重,镇固之剂也。如小儿急惊,心神昏冒,宜金银箔朱砂丸之属。伤寒下利不止,心下痞硬,利在下焦,宜赤石脂禹余粮汤之属。

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故实而气蕴,宜轻剂以扬之。腠理闭闷,噎塞中蕴。

(轻,散扬之剂也。如寒邪客于皮肤,头疼身热无汗,宜麻黄汤升麻葛根汤之属。)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本草蒙筌》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本草蒙筌》书籍目录
  1. 十剂《本草蒙筌》
  2. 十剂《汤液本草》
  3. 十剂《冯氏锦囊秘录》
  4. 十剂《中医词典》
  5. 十剂补遗《冯氏锦囊秘录》
  6. 十剂《中医名词词典》
  7. 十剂论《本草新编》
  8. 十忌《寿世传真》
  9. 十剂一首(集见儒门事亲)《医经国小》
  10. 十机(人事一)《妇人规》
  11. 十精丸《奇方类编》
  12. 十机(人事一)《宜麟策》
  13. 十精丸《毓麟验方》
  14. 十灰散《医学心悟》
  15. 十精丸《是斋百一选方》
  16. 十灰散《冯氏锦囊秘录》
  17. 十精丸《是斋百一选方》
  18. 十黄散《备急千金要方》
  19. 十九病机《思考中医》
  20. 十画《伤寒说意》
  21. 十九二十岁经证《竹林女科证治》
  22. 十画《金匮悬解》
  23. 十九难《难经》
  24. 十画《伤寒悬解》
  25. 十九难《难经悬解》
  26. 十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7. 十九畏《中医名词词典》
  28. 十划《四圣悬枢》
  29. 十九畏《中医词典》
  30. 十划《四圣心源》
  31. 十九畏《古今医统大全》

《本草蒙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