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蒙筌》书籍目录

味辛、甘,气大热。浮也,阳中之阳也。有小毒。采皮宜冬至,同饵忌生葱。收必阴干,(勿见火日。)用旋咀片。余剩须密纸重裹,犯风免辛气泄扬。种类多般,地产各处。

正圆无骨,(形类竹。)生交趾桂林。牡桂广薄皮,产南海山谷。官桂品极高而堪充进贡,(州名,属广东。一说∶世人以观字笔画多,懒书之,故只作宫,如写黄 作柏, 作姜,同意亦通。)木桂皮极浓而肉理粗虚,乃发从岭。

筒桂因皮嫩如筒卷束,板桂谓皮老若板坦平。柳桂系至软枝梢,肉桂指至浓脂肉。桂枝枝梗小条,非身干粗浓之处;桂心近木黄肉,但去外甲错粗皮。品分既明,欺罔难入。又各主治,亦须详知。 桂筒桂相同,(一说∶ 、筒字近似,人误书之,习以成俗也。)养精神,和颜色耐老;牡桂板桂一类,坚骨节,通血脉堕胎。

四者性并辛温,难作风寒正治。柳桂桂枝味淡,能治上焦头目,兼横行手臂,调荣血,和肌表,止烦出汗,疏邪散风,经云气薄则发泄是也;肉桂木桂性热,堪疗下焦寒冷,并秋冬腹疼,泄贲豚,利水道,温筋暖脏,破血通经。经云气浓则发热是也。桂心美之之义,性略守,治多在中;官桂贵之之辞,味甚辛,治易解表。如此之异,盖缘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理之自然,性分所不可移也。然柳桂桂枝,入足太阳之腑;桂心少阴之经。《本经》注云∶桂有小毒,亦从类化。与黄芩黄连为使,小毒何施;与乌头附子为使,全得热性。与人参麦门冬甘草同用,能调中益气,实卫护荣;与柴胡紫石英干地黄同用,却主吐逆。与巴豆、 砂、干漆穿山甲水蛭虻虫,如此有毒之类同用,则小毒化为大毒矣。春夏禁服,秋冬宜煎。

(谟)按∶诸桂所治不同,无非各因其材而致用也。然《本经》谓∶桂止烦出汗。仲景治伤寒乃云∶无汗不得服桂枝。又云∶汗过多者,桂枝甘草汤。是又用其闭汗,何特反其经义耶?

抑一药而二用耶?噫!此正所谓殊途而合辙也。盖桂善通血脉。《本经》言∶桂止烦出汗者,非桂能开腠理而发出汗也,以之调其荣血,则卫气自和,邪无容地,遂自汗出而解矣。仲景言∶汗多用桂枝者,亦非桂枝能闭腠理而止住汗也,以之调和荣卫,则邪从汗出,邪去而汗自止矣。昧者不解出汗止汗之意,凡病伤寒,便用桂枝汤,幸遇太阳伤风自汗者,固获奇效。倘系太阳伤寒无汗者,而亦用之,为害岂浅浅乎?犹有谓仲景之治表虚,而一概同敛虚汗者,此又大失经旨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本草蒙筌》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本草蒙筌》书籍目录
  1. 《本草蒙筌》
  2. 《汤液本草》
  3. 《证类本草》
  4. 《本草衍义》
  5. 《顾松园医镜》
  6. 《吴普本草》
  7. 《本草崇原》
  8. 《新修本草》
  9. 《名医别录》
  10. 《本草经集注》
  11.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12. 《饮膳正要》
  13. 《本草图经》
  14. 《千金翼方》
  15. 桂(本经上品)《本草乘雅半偈》
  16. 《雷公炮制药性解》
  17. 桂八味丸《医方论》
  18. 《本草纲目》
  19. 桂沉浆《饮膳正要》
  20. 贵重药品管理制度《医院药学》
  21. 桂二麻一证四 太阳三十一《伤寒悬解》
  22. 贵金丸《外科传薪集》
  23. 桂附八味丸方证散议《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24. 贵贱逆顺《类经》
  25. 桂附八味丸方证散议《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26. 贵达《丹台玉案》
  27. 桂附地黄丸《时方歌括》
  28. 炅中《中医词典》
  29. 桂附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30. 炅则气泄(热则气泄)《中医名词词典》
  31. 桂附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本草蒙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