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母
味甘,气平。无毒。琅琊(在彭城东北)虽盛,庐山(属南康府)亦生。色有五般,白泽为贵。作片成层可拆,通透轻薄光明。沙土养之,月月生长。畏 甲及东流水,忌羊血恶徐长卿。以泽泻使宜,宗雷公制妙。(每云母一斤,用小地胆草、紫贝、天葵、生甘草、地黄汁各一镒,入磁锅中,安云母于内,下天池水三镒,煮七日夜,勿令失度,其云母自然成碧玉,浆在锅底,却猛投天池水,以物搅之,浮而蜗涎者去之。如此三度淘了,取沉香一两,捣末,以天池水煎汤三升,分三度,再淘晒干用。)不解节度,勿轻饵之。主身表死肌,如车船上中风寒热;治赤白痢疾,及女妇人带下崩中。安五脏且益子精,除邪气能耐寒暑。遍身风痒,百计不差者, 粉调水可服;诸类恶疮,一切作痛者,研末和油可敷。久服延年,轻身明目。 又阳起石,即云母根。惟畏菟丝,亦忌羊血;恶泽泻菌桂,并蛇蜕雷丸。佐使得桑螵蛸,宜明莹若野狼牙者胜。(有云头两脚,及鹭鸶毛者尤佳。)欲试紧慢,绝细研成。铺有釉盆中,照当午日下。盆面湿纸密掩,盆底文火微熏。升起粘纸者力洪,仍复在盆者力劣。治肾气乏绝,阴痿不举殊功;破血瘕积凝,腹痛难抵立效。去阴囊湿痒,驱子脏冷寒。
(谟)按∶《本经》注云∶云母有五种,当举以向日详占视之,乃可分别。若阴地视,不见其杂色也。若五色具者,名云华。五色具而多青者,名云英,宜春服之。五色具而多赤者,名云朱,宜夏服之。五色具而多白者,名云液,宜秋服之。五色具而多黑者,名云母,宜冬服之。但有青黄二色者,名云砂,宜季夏服之。晶晶纯白者,名磷石,四季可服也。
医方所用白泽者,正磷石是尔。又云∶他物埋土即朽,着火即焦,而五云纳猛火中,经时不焦,埋深阱内,虽久不腐,故能令人长生。服经十年,云气常覆其上。夫服其母,以致其子,亦理当然也。在古固此为言,但今之望寿,未闻有人服此者,盖因金石性悍,抑且修制节度,恐非文本可详。弗轻饵之,谨之至也。

- 云母《本草蒙筌》
- 云母《本草备要》
- 云母《本草易读》
- 云母《本草衍义》
- 云母《冯氏锦囊秘录》
- 云母《吴普本草》
- 云母《医学入门》
- 云母《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云母《证类本草》
- 云母《新修本草》
- 云母《本草求真》
- 云母《本草经集注》
- 云母《本经逢原》
- 云母《长沙药解》
- 云母《本草从新》
- 云母《千金翼方》
- 云母《医方考》
- 云母《雷公炮炙论》
- 云母《得配本草》
- 云母《神农本草经》
- 云母《本草崇原》
- 云门《针灸学》
- 云母《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云门《中医词典》
- 云母《名医别录》
- 云门《针灸大成》
- 云母《本草分经》
- 云林暇笔(凡十二条)《万病回春》
- 云母《药性切用》
- 云连《滇南本草》
- 云母《药征续编》
《本草蒙筌》
- 作者:陈嘉谟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总论
- 卷之一
- 草部上
- 卷之二
- 草部中
- 卷之三
- 草部下
- 卷之四
- 木部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卷之九
- 卷之十
- 卷之十一
- 卷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