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门冬
味甘、微苦,气平,微寒。降也,阳中微阴。无毒。阔 平堤,土肥则产。叶类莎草长秀,根如麦颗连珠,故因名麦门冬也。畏苦参、青 、木耳,恶苦 、苦瓠、款冬。去心用不令人烦,择肥大方获效速。地黄车前为使,入手太阴少阴。治肺伏火邪,及肺痿脓吐腥臭;补心劳伤损,并心血错经妄行。益精强阴,驱烦解渴。心腹结气能散,肠胃伤饱可消。美颜色,悦肌肤,止呕吐,愈痿蹙。(音促。)去心下支满,退虚热客邪。经枯乳汁不行,堪资作引;肺燥咳声连发,须使为君。加五味、人参三者同煎,名生脉散。子专补元气,与地黄、阿胶、麻仁共享,能润经益血,复脉通心。按∶《本经》多治脾胃脏腑,后用者专疗心肺两经。久服轻身,不饥不老。
(谟)按∶天、麦门冬并入手太阴经,而能驱烦解渴,止咳消痰。功用似同,实亦有偏胜也。
麦门冬兼行手少阴心,每每清心降火,使肺不犯于贼邪,故止咳立效;天门冬复走足少阴肾,屡屡滋肾助元,令肺得全其母气,故消痰殊功。盖痰系津液凝成,肾司津液者也,燥盛则凝,润多则化。天门冬润剂,且复走肾经。津液纵凝,亦能化解。麦门冬虽药剂滋润则一,奈经络兼行相殊。故上而止咳,不胜于麦门冬;下而消痰,必让于天门冬尔。先哲亦曰∶痰之标在脾,痰之本在肾。又曰∶半夏惟能治痰之标,不能治痰之本。以是观之,则天门冬惟能治痰之本,不能治痰之标。匪但与麦门冬殊,亦与半夏异也。

- 麦门冬《本草蒙筌》
- 麦门冬《本草备要》
- 麦门冬《冯氏锦囊秘录》
- 麦门冬《汤液本草》
- 麦门冬《医学入门》
- 麦门冬《本草衍义》
- 麦门冬《顾松园医镜》
- 麦门冬《吴普本草》
- 麦门冬《本草新编》
- 麦门冬《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麦门冬《本经逢原》
- 麦门冬《新修本草》
- 麦门冬《本草从新》
- 麦门冬《本草经集注》
- 麦门冬《得配本草》
- 麦门冬《中药炮制》
- 麦门冬《中药学》
- 麦门冬《千金翼方》
- 麦门冬《本草思辨录》
- 麦门冬《雷公炮制药性解》
- 麦门冬《本草崇原》
- 麦门冬《本草纲目》
- 麦门冬《本草便读》
- 麦门冬《神农本草经》
- 麦门冬《本草经解》
- 麦芒入目秘方《华佗神方》
- 麦门冬《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麦芒入目门主方《疡医大全》
- 麦门冬《名医别录》
- 麦芒入目《奇效简便良方》
- 麦门冬《本草择要纲目》
《本草蒙筌》
- 作者:陈嘉谟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总论
- 卷之一
- 草部上
- 卷之二
- 草部中
- 卷之三
- 草部下
- 卷之四
- 木部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卷之九
- 卷之十
- 卷之十一
- 卷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