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
味酸,气温。气轻味浓,降也,阳中微阴。无毒。江北最多,江南亦有。春生苗茎渐蔓高木引长。叶发似杏叶尖圆,花开若莲化黄白。秋初结实,丛缀茎端。粒圆紫不异樱珠,核扁红俨若猪肾。采收日曝,膏润难干。南北各有所长,藏留切勿相混。风寒咳嗽南五味为奇,虚损劳伤北五味最妙。恶萎蕤,胜乌头。以苁蓉为使,入肺肾二经。
收敛之水。生津止渴,益气强阴。驱烦热,补元阳。解酒毒,壮筋骨。霍乱泻痢可止,水肿腹胀能消。冬月咳嗽肺寒,加干姜煎汤治效;夏季神力困乏,同参耆麦柏(人参、黄耆然住其邪。)恐致虚热以为殃。盖因皮甘、肉酸、核中辛苦,俱兼咸味,故名曰五味子。《本经》只云酸者,本为五行先也。
宜预捣碎,(则五味具。)方后投煎。

- 五味子《本草蒙筌》
- 五味子《本草备要》
- 五味子《本草易读》
- 五味子《汤液本草》
- 五味子《冯氏锦囊秘录》
- 五味子《本草衍义》
- 五味子《医学入门》
- 五味子《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五味子《证类本草》
- 五味子《新修本草》
- 五味子《顾松园医镜》
- 五味子《本草经集注》
- 五味子《本草新编》
- 五味子《饮膳正要》
- 五味子《本经逢原》
- 五味子《中药炮制》
- 五味子《本草从新》
- 五味子《长沙药解》
- 五味子《得配本草》
- 五味子《药笼小品》
- 五味子《中药学》
- 五味子《千金翼方》
- 五味子《本草思辨录》
- 五味子《雷公炮制药性解》
- 五味子《本草崇原》
- 五味子《雷公炮炙论》
- 五味子《本草便读》
- 五味子《神农本草经》
- 五味子《本草经解》
- 五味之走各有所病《类经》
- 五味子《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本草蒙筌》
- 作者:陈嘉谟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总论
- 卷之一
- 草部上
- 卷之二
- 草部中
- 卷之三
- 草部下
- 卷之四
- 木部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卷之九
- 卷之十
- 卷之十一
- 卷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