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
味苦,气平、大寒。味薄气浓,可升可降,阴也,阴中微阳。无毒。所产尚彭城,(属山东。)凡用择深色。剔去内朽,刮净外衣。薄片咀成,生炒如式。单恶葱实,勿令同煎。畏丹砂牡丹藜芦,用山茱龙骨引使。枯飘者名宿芩,入手太阴,上膈酒炒为宜;坚实者名子芩,入手阳明,下焦生用最妙。宿芩泻肺火,消痰利气,更除湿热,不留积于肌表间;子芩泻大肠火,养阴退阳,又滋化源,常充溢于膀胱内。赤痢频并可止,赤眼胀痛能消。得五白术砂仁安胎孕。疗鼠 同耆蔹赤豆,(黄耆、白蔹、赤小豆。)治腹疼同浓朴黄连。又煎小清空膏,(载丹溪方。)单味而清头脑。总除诸

- 黄芩《本草蒙筌》
- 黄芩《本草备要》
- 黄芩《本草易读》
- 黄芩《汤液本草》
- 黄芩《冯氏锦囊秘录》
- 黄芩《吴普本草》
- 黄芩《医学入门》
- 黄芩《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黄芩《证类本草》
- 黄芩《新修本草》
- 黄芩《顾松园医镜》
- 黄芩《本草经集注》
- 黄芩《本草求真》
- 黄芩《中药炮制》
- 黄芩《本草新编》
- 黄芩《长沙药解》
- 黄芩《本经逢原》
- 黄芩《药笼小品》
- 黄芩《本草从新》
- 黄芩《千金翼方》
- 黄芩《得配本草》
- 黄芩《雷公炮制药性解》
- 黄芩《中药学》
- 黄芩《本草纲目》
- 黄芩《本草思辨录》
- 黄芩《神农本草经》
- 黄芩《本草崇原》
- 黄茄子《本草易读》
- 黄芩《本草便读》
- 黄茄根及茎叶《本草易读》
- 黄芩《本草经解》
《本草蒙筌》
- 作者:陈嘉谟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总论
- 卷之一
- 草部上
- 卷之二
- 草部中
- 卷之三
- 草部下
- 卷之四
- 木部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卷之九
- 卷之十
- 卷之十一
- 卷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