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
味苦、甘,气平、微寒。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无毒。虽多陕地,惟尚益州。(属四川,今改成都府。)入药宜根,逢秋才采。曝干形轻实者第一,削出青绿色者亦佳。择鸡骨相同,去黑皮腐烂。乃足阳明太阴行经之药,凡补脾胃必此引之。若得白芷葱白同煎,又走手经阳明太阴。非此四经,不可用也。解百毒,杀百精殃鬼;释诸瘴,辟诸疫瘟邪。
去伤风于皮肤,散发热于肌肉。倘太阳证具误服,是先引贼寇破家。(东坦云∶初病太阳证,便服升麻葛根汤,是遗太阳不惟遗经,反引太阳邪气入于阳明不能解也,故曰引贼破家云。)务认分明,切勿卤莽。止头痛喉痛齿痛,并中恶腹痛;理口疮疥疮斑疮,及豌豆烂疮。
治风肿风痫,疗肺痈肺痿。故圣药为疮家之号,的药来风家之称。升提元阳,不下陷阴分;挟引诸药,同行达四经。东垣云∶引葱白,散手阳明风邪;引石膏,止阳明齿痛是也。
梢子收取,堪治脾瘅。久服不夭,轻身益寿。
(谟)按∶仲景《伤寒论》云∶瘀血入里,若衄血、吐血者,犀角地黄汤主之。夫犀角,乃阳明圣药也。又曰∶如无犀角,代以升麻。其犀角、升麻气味大相远隔,何以代云?不过知升麻亦阳明经药,用之以引地黄及诸药同入阳明经尔。舍此他用,岂复能乎?

- 升麻《本草蒙筌》
- 升麻《本草备要》
- 升麻《本草易读》
- 升麻《汤液本草》
- 升麻《冯氏锦囊秘录》
- 升麻《吴普本草》
- 升麻《医学入门》
- 升麻《新修本草》
- 升麻《证类本草》
- 升麻《本草经集注》
- 升麻《顾松园医镜》
- 升麻《中药炮制》
- 升麻《本草求真》
- 升麻《长沙药解》
- 升麻《本草新编》
- 升麻《药笼小品》
- 升麻《本经逢原》
- 升麻《千金翼方》
- 升麻《本草从新》
- 升麻《雷公炮制药性解》
- 升麻《得配本草》
- 升麻《雷公炮炙论》
- 升麻《中药学》
- 升麻《本草纲目》
- 升麻《本草崇原》
- 升麻《神农本草经》
- 升麻《本草便读》
- 升龙茶《茶饮保健》
- 升麻《本草经解》
- 升连茶《茶饮保健》
- 升麻《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本草蒙筌》
- 作者:陈嘉谟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总论
- 卷之一
- 草部上
- 卷之二
- 草部中
- 卷之三
- 草部下
- 卷之四
- 木部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卷之九
- 卷之十
- 卷之十一
- 卷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