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屑
味甘,气平。一云味咸,气寒。无毒。为世珍宝,多产蓝田。(在长安东南。)颜色五般,书传详载。黑者如纯漆,赤者如鸡冠。白类截肪,黄若蒸栗。(惟青玉无说。)其质温润而泽,其音清越而长。叩之即鸣,自异群石。玉工雕琢,屑落如麻。凡入剂中,色贵纯白。
(他色不用。)研绝细免致淋壅,(一说∶饵玉当以消作水者为佳,研粉末,终使人淋壅。)
恶鹿角毋相和搀。解渴咽喉,除热胃脘。润心神明目,滋毛发灭瘢。助音声,定喘息。久服勿已,耐老轻身。 又有玉泉,乃玉泉液。仙室池中者为上,(此最难得。)以法消成者亦佳。
(玉可以乌米酒,或苦酒、地榆酒,消之为水。亦可葱浆水,消之为粘。一法玉屑一升,地榆草、稻米各一升,取白露二升,同置铜器中,煮米熟,玉屑化为水,绞取汁,名曰玉液。
)是玉精华,色甚明彻。疗百病尤妙,恶款冬须知。强骨柔筋,安魂定魄。长肌肉益气,耐寒暑延年。人临死灌下五斤,尸三年不致朽烂。 玉井水出有玉处所,常服者亦获寿长生。
(谟)按∶先哲云∶玉之所以异于群石者,以其坚而有理,火刃不可伤为别耳,匪但质润而音清也。苟弗精知,则近似者甚多。如 ,亦可以杂也。《书》曰∶燕石入笥,卞氏长号,其以此夫。又云∶凡石韫玉,但夜将石映灯看之,内有红光明如初出日者,便知有玉。卞和刖足,以不鉴也。其色五般∶今惟青白者常有,黑者时有,黄赤者绝无。虽礼之六器,亦不能得其真,况其他乎!服饵之人,必须屏居山林。排弃嗜欲,方获效验。倘或酒色弗戒,反致发热,自投于死。盖玉禀纯阳之精,而酒色助火甚速。以火济火,安得不然。故《本经》注曰∶若未深解节度,勿轻服之。

- 玉屑《本草蒙筌》
- 玉屑《海药本草》
- 玉屑《冯氏锦囊秘录》
- 玉屑《新修本草》
- 玉屑《医学入门》
- 玉屑《本草经集注》
- 玉屑《证类本草》
- 玉屑《千金翼方》
- 玉屑《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玉屑《雷公炮制药性解》
- 玉屑《名医别录》
- 玉衔《中医词典》
- 玉屑《本草图经》
- 玉溪子宜春心诀《养生导引秘籍》
- 玉屑膏《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玉溪子丹房语录《养生导引秘籍》
- 玉屑面膏方《备急千金要方》
- 玉田《中医词典》
- 玉屑面脂方《备急千金要方》
- 玉堂(一名玉英)《针灸大成》
- 玉屑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玉堂《针灸学》
- 玉屑丸《普济本事方》
- 玉堂《医宗金鉴》
- 玉屑无忧散《重订囊秘喉书》
- 玉堂《正骨心法要旨》
- 玉屑无忧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玉堂《中医词典》
- 玉屑无忧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玉笋症《喉舌备要秘旨》
- 玉屑无忧散《医方论》
《本草蒙筌》
- 作者:陈嘉谟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总论
- 卷之一
- 草部上
- 卷之二
- 草部中
- 卷之三
- 草部下
- 卷之四
- 木部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卷之九
- 卷之十
- 卷之十一
- 卷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