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大豆
味甘,气平。无毒。原产泰山平泽,今则处处有之。黑白种殊,惟取黑者入药;大小颗异,须求小粒煎汤。(紧小者为雄豆,入药方效。)恶龙胆五参,(草龙胆、入参、沙牡。(前胡、乌喙、杏仁、牡蛎。)和桑柴灰汁煮,下水立效。合饭捣,箍痈疽消肿,妇人阴户肿,亦可纳之;煎水饮,杀鬼疰止疼,脚膝筋挛疼,勿吝服也。炒研豆屑,汤调下咽。消食免膨,驱热除痹。
又炒黑烟未断,乘热投淋酒中。(即古方豆淋酒,一名紫酒。
抽搐。以水渍生芽 ,大豆黄卷立名。去湿痹筋骨挛疼,散蒸熟合晒,江右每制卖极多。味淡无盐,入药方验。虽理瘴气,专治头疼;助栀子,除虚烦懊 。
足冷痛甚,浸醇酒可尝。血痢疼多,同薤白煮服。仍安胎孕,女科当知。豆腐性寒,亦动正气。食多积聚,萝卜能消。(善解豆腐豆曲可代米粮,乃豆炒和大枣肉同捣;豆黄亦治湿痹,制黄末合炼猪膏为丸。
豆酱拌壅气咽喉窒塞难医。
(谟)按∶豆性和平。炒食则热,煮食则寒。牛食之温,马食之凉。一体之中,而有数等之效。且为食馔,尤着多名。用治病邪,亦称要剂。又杂牛肉同煮,能试瘟毒有无。无毒豆煮鲜黄,有毒豆变黯黑。免致中害,诚益世人。但搜补脾养胃之功,概未有一言尔。古尝以菽名之,是亦伯叔之义,谓较诸谷亚之之辞。

- 生大豆《本草蒙筌》
- 生大豆《本草衍义》
- 生大豆《证类本草》
- 生大豆《吴普本草》
- 生大豆《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生大豆《千金翼方》
- 生大豆《名医别录》
- 生存率的寿命表法《预防医学》
- 生地《冯氏锦囊秘录》
- 生成之由《灵素节注类编》
- 生地《本草新编》
- 生成数论《古今医统大全》
- 生地《得配本草》
- 生成数歌《针灸聚英》
- 生地《本草分经》
- 生成数法《普济方·针灸》
- 生地《本草分经》
- 生成数(聚英)《针灸大成》
- 生地《本草分经》
- 生成数《针灸神书》
- 生地《本草分经》
- 生成论《中藏经》
- 生地《本草害利》
- 生产择地土《冯氏锦囊秘录》
- 生地《本草撮要》
- 生产性粉尘和硅肺《预防医学》
- 生地(补)《本草分经》
-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预防医学》
- 生地八物汤《医学心悟》
- 生产环境监测《预防医学》
- 生地茶《茶饮保健》
《本草蒙筌》
- 作者:陈嘉谟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总论
- 卷之一
- 草部上
- 卷之二
- 草部中
- 卷之三
- 草部下
- 卷之四
- 木部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卷之九
- 卷之十
- 卷之十一
- 卷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