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
(即大蒜)味辛,气大温。属火。有毒。大者曰葫,多种园内;小者名蒜,自产山中。
端午采收,性最熏臭。为菜归五脏,入药择独头。同黄连丸治肠风,加平胃散治噎气。纳两鼻,提鱼骨鲠即出;置臭肉,掩熏臭气不闻。散疣 疮,除劳疟 癖。辟瘟瘴疫疠,制蛇犬咬伤。中脘卒得冷疼,嚼之即解;旅途忽中暑毒,用此可驱。痈疽初生,急切横片。若痛灸至不痛,不痛灸至痛来。艾炷连烧,以多为善。鼻衄不止,快捣成膏。左出涂左足心,右出涂右足心。两鼻齐出,双足俱涂。仍解蛊毒杀虫,更化肉积消谷。生啖伤肝气损目,久食伤脾肺引痰。亦辛温,善治鸡瘕。去溪毒恶 沙虱,却霍乱吐泻转筋。
(谟)按∶丹溪云∶葫蒜属火,性热。善散快膈,故人喜食之,多用于暑月。其伤脾伤气之祸,积久自见。化肉之功,不足信也。有志养生者,宜自知警。

- 葫《本草蒙筌》
- 葫《本草衍义》
- 葫《冯氏锦囊秘录》
- 葫《新修本草》
- 葫《证类本草》
- 葫《千金翼方》
- 葫《得配本草》
- 葫《本草纲目》
- 葫《名医别录》
- 壶翁与费长房《中国医学通史》
- 葫芦《饮膳正要》
- 壶卢《本草撮要》
- 葫芦《医学入门》
- 壶卢《本草从新》
- 葫芦《本草分经》
- 壶卢《饮食须知》
- 葫芦《药性切用》
- 壶卢《本草纲目》
- 葫芦《滇南本草》
- 壶瓠《饮食须知》
- 葫芦巴《雷公炮制药性解》
- 胡仲贻广育神效《宁坤秘籍》
- 葫芦巴《本草衍义》
- 胡元质《中医词典》
- 葫芦巴《汤液本草》
- 胡元质《中医词典》
- 葫芦巴《本草蒙筌》
- 胡元庆《中医词典》
- 葫芦巴《冯氏锦囊秘录》
- 胡愔《中医词典》
- 葫芦巴《证类本草》
《本草蒙筌》
- 作者:陈嘉谟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总论
- 卷之一
- 草部上
- 卷之二
- 草部中
- 卷之三
- 草部下
- 卷之四
- 木部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卷之九
- 卷之十
- 卷之十一
- 卷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