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米
新则味咸,陈则味苦。气平、微寒。无毒。在处俱种,北地尤多。日舂为粮,呼曰小米。丹溪云属水与土,因而用养肾调脾。须分新陈,才索效验。新粟米养肾气不亏,去脾热常益中脘;陈粟米止泄痢分渗,却胃热大解渴消。舂为粉,理气劣食停,仍止呕逆;蒸作糗中热渴,更实大肠。泔主霍乱转筋,顿饮数升立愈。臭泔除烦渴驱热,酸泔洗疮疥杀虫。糯粟收摘略迟,经栽秫米即此。解寒热,利肠胃,杀疥毒,疗漆疮。煮粥炊饭最粘,捣饧造酒极妙。但动风壅气,切不宜食多。
又种黍米甘温,芦苗似粟非粟。由大暑布种,故以黍佥名。酿酒捣饧,亦同糯粟。肺病宜食,(孙思邈云∶肺家谷也。)
益气补中。食多昏五脏贪眠,食久缓筋骨绝脉。小儿食足难健步,猫犬食脚忽偏斜。倘资充餐,务防所忌。相类青粱白粱黄粱。味俱甘微温,粒比粟颇大。夏食清爽,因名曰粱。古称膏粱之家,亦缘食美而养浓也。但损地力收少,以致种者罕稀。调胃和脾,力倍诸谷。青白略次,惟与黍相同。北人名乌,南人名。但农家不甚珍此,惟略种以备荒年。为饭不粘,亦益脾胃。
(谟)按∶天生五谷,俱能养人。其甚益胃补脾,无过粳与粟也。日资食用,诚寄死生。
盖因得天地中和之气最多,与造化生育之功相等。非比他物,可以名言。故今南人食粳为常,北人食粟不缺。虽云地方种莳相宜,实亦本诸此也。

- 粟米《本草蒙筌》
- 粟米《本草衍义》
- 粟米《本草易读》
- 粟米《食疗本草》
- 粟米《本草易读》
- 粟米《新修本草》
- 粟米《饮食须知》
- 粟米《饮膳正要》
- 粟米《冯氏锦囊秘录》
- 粟米《千金翼方》
- 粟米《医学入门》
- 粟米《神农本草经》
- 粟米《证类本草》
- 粟壳《本草易读》
- 粟米《本草求真》
- 粟壳《玉楸药解》
- 粟米《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粟房风《重楼玉钥》
- 粟米《名医别录》
- 粟疮作痒《外科心法要诀》
- 粟米《药性切用》
- 粟疮作痒《医宗金鉴》
- 粟米《滇南本草》
- 粟疮《中医名词词典》
- 粟米(《名医别录》)《中医饮食营养学》
- 粟《本草乘雅半偈》
- 粟米泔《本草易读》
- 粟《本草撮要》
- 粟米粥《医学入门》
- 粟《本草从新》
- 溯源《证治准绳·幼科》
《本草蒙筌》
- 作者:陈嘉谟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总论
- 卷之一
- 草部上
- 卷之二
- 草部中
- 卷之三
- 草部下
- 卷之四
- 木部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卷之九
- 卷之十
- 卷之十一
- 卷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