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鼠
气微温。无毒。种类至多,昼匿夜出。性善盗窃,故称点虫。取入医方,惟择雄者。
生捣 折伤,能续筋骨;煎膏敷汤火烂,善灭瘢痕。主小儿哺露成疳,熬酒旋饮;补大人骨蒸劳瘦,作羹时尝。(以黄泥裹烧熟,去骨,和五味汁作羹食之。)膏脂疗疮疡,汤火延灼者尤妙;脊骨长牙齿,多年不生者愈佳。胆汁点目生光,耳聋可滴;(才死胆便消,故难得。)

- 牡鼠《本草蒙筌》
- 牡鼠《新修本草》
- 牡鼠《本草易读》
- 牡鼠《本草经集注》
- 牡鼠《冯氏锦囊秘录》
- 牡鼠《千金翼方》
- 牡鼠《医学入门》
- 牡疝《华佗神方》
- 牡鼠《证类本草》
- 牡疟《金匮翼》
- 牡鼠《本经逢原》
- 牡疟《症因脉治》
- 牡鼠《名医别录》
- 牡疟《医述》
- 牡鼠(鼠)《食疗本草》
- 牡疟《中医名词词典》
- 牡鼠粪《本草易读》
- 牡蒙丸《备急千金要方》
- 牡脏《中医名词词典》
- 牡蒙《吴普本草》
- 牡脏《中医词典》
- 牡蛎泽泻汤《伤寒寻源》
- 牡痔《圣济总录》
- 牡蛎泽泻散方《伤寒论》
- 牡痔《中医词典》
- 牡蛎泽泻散方《医宗金鉴》
- 牡痔候《诸病源候论》
- 牡蛎泽泻散方《伤寒杂病论》
- 拇指《中医词典》
- 牡蛎泽泻散《伤寒括要》
- 拇指寸《中医词典》
《本草蒙筌》
- 作者:陈嘉谟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总论
- 卷之一
- 草部上
- 卷之二
- 草部中
- 卷之三
- 草部下
- 卷之四
- 木部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卷之九
- 卷之十
- 卷之十一
- 卷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