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荚
【本经】味辛咸温。主风痹,死肌,邪气,风头,泪出,利九窍,杀精物。生川谷。
味辛、苦、涩,入手太阴肺经。降逆气而开壅塞,收痰涎而涤垢浊,善止喘咳,最通关窍。
《金匮》皂荚丸,皂荚六两。去皮,酥炙,蜜丸梧子大,枣膏和汤服三丸,日夜四服。治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得眠。以肺胃逆升,浊气郁塞,涎沫胶粘,下无泄路,故时时上唾。身卧则气道愈阻,弥增壅闷,故但坐不得眠。皂荚开闭塞而洗痰涎,通气道而降冲逆也。
皂荚辛烈开冲,通关透窍,搜罗痰涎,洗荡瘀浊,化其黏联,胶热之性,失其根据,攀附之援,脏腑莫容,自然外去,虽吐败浊,实非涌吐之物也。其诸主治,开口噤,通喉痹,吐老痰,消恶疮,熏久利脱肛,平妇人吹乳,皆其通关行滞之效也。

- 皂荚《长沙药解》
- 皂荚《药笼小品》
- 皂荚《本草经集注》
- 皂荚《千金翼方》
- 皂荚《新修本草》
- 皂荚《雷公炮炙论》
- 皂荚《本草衍义》
- 皂荚《本草纲目》
- 皂荚《汤液本草》
- 皂荚《神农本草经》
- 皂荚《本草蒙筌》
- 皂羹面《饮膳正要》
- 皂荚《医学入门》
- 皂矾《本草便读》
- 皂荚《证类本草》
- 皂矾《本草求真》
- 皂荚《顾松园医镜》
- 皂矾《本草备要》
- 皂荚《本草新编》
- 皂矾《中药炮制》
- 皂荚《本经逢原》
- 皂刺《本草易读》
- 皂荚《本草从新》
- 藻红蛋白标记抗体的方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皂荚《本草崇原》
- 澡浴除病《急救广生集》
- 皂荚《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澡豆洗手面方《备急千金要方》
- 皂荚《名医别录》
- 澡豆方八首《外台秘要》
- 皂荚《本草择要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