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花
味甘,气寒。阴中之阳。无毒。即家园红白葵花,惟川蜀产者最胜。色因有二,治同。红葵花治赤带赤痢如神,血燥兼治;白葵花驱白带白痢速效,气燥亦驱。
子能催生堕胎,更疗淋涩水肿。一切疮疥痈毒,研末俱可敷之。叶捣烂,贴金疮火疮;又煮食,除热茎理恶疮散血,根主客热通便。根茎共煮汁吞,即解丹石热结。黄蜀葵花各种,叶狭敷金疮更验。子炒研调酒,亦催产捷方。

- 蜀葵花《本草蒙筌》
- 蜀葵花《汤液本草》
- 蜀葵花《本草易读》
- 蜀葵《外科全生集》
- 蜀葵花《得配本草》
- 蜀葵《本经逢原》
- 蜀葵花《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蜀葵《证类本草》
- 蜀漆《神农本草经》
- 蜀葵《医学入门》
- 蜀漆《本草纲目》
- 蜀葵《冯氏锦囊秘录》
- 蜀漆《雷公炮炙论》
- 蜀葵《本草衍义》
- 蜀漆《千金翼方》
- 蜀葵《本草纲目》
- 蜀漆《长沙药解》
- 蜀椒丸《备急千金要方》
- 蜀漆《本草经集注》
- 蜀椒汤《备急千金要方》
- 蜀漆《新修本草》
- 蜀椒散《备急千金要方》
- 蜀漆《本草衍义》
- 蜀椒闭口者,有毒,误食之,戟人咽喉,气病欲绝,或吐下白沫,身体痹冷,急治之方《金匮悬解》
- 蜀漆《汤液本草》
- 蜀椒·秦椒〈温〉《食疗本草》
- 蜀漆《本草易读》
- 蜀椒(椒目)《中药学》
- 蜀漆《冯氏锦囊秘录》
- 蜀椒(即川椒.)《本草择要纲目》
- 蜀漆《证类本草》
《本草蒙筌》
- 作者:陈嘉谟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总论
- 卷之一
- 草部上
- 卷之二
- 草部中
- 卷之三
- 草部下
- 卷之四
- 木部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卷之九
- 卷之十
- 卷之十一
- 卷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