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朴
味苦、辛,气大温。属土,有火。阴中之阳,可升可降。无毒。树甚高硕,榛乃别名。陕西川蜀多生,梓州(属四川)出者独胜。凡资治病,秋尽采皮。择浓脂颜色紫莹佳,去粗泽,(寒水石、硝石、泽泻。)使炮熟干姜。诸豆忌之,食则动气。
主中风寒热,治霍乱转筋。止呕逆吐酸,禁泻痢淋露。消痰下气。与枳实大黄同用,实满能泄;温中益气,与陈皮苍术同用,湿满能除。与解利药同用,则治伤寒头疼;与泄痢药同用,则浓肠胃止泄。大抵味苦气温,故用苦则泄,用温则补。《衍义》云∶平胃散中,用之最当。既温脾胃,又走冷气。再随证加灭,妙不可胜言。洁古亦曰∶治腹痛胀满,散结之神药也。倘患者虚弱,须斟酌少加。对证不真,误服太过,则反脱人元气,岂不慎哉!若气实人服多参 ,致成喘闷者,正此泄除,不在禁也。孕妇忌用,女科当知。子入医方,又名逐折。散结疗鼠 ,益气明眼睛。
(谟)按∶丹溪云∶浓朴气药,温而能散,故泄胃中实也。平胃散用佐疮术,正乃泄去上焦之湿,不使胃土太过,得复其平致于和而已,非谓温补脾胃焉。习以成俗,皆胃之补。哀哉!
然治腹胀者,因味辛能提其气故尔。

- 浓朴《本草蒙筌》
- 浓朴《本草备要》
- 浓朴《本草易读》
- 浓朴《汤液本草》
- 浓朴《冯氏锦囊秘录》
- 浓朴《本草衍义》
- 浓朴《医学入门》
- 浓朴《吴普本草》
- 浓朴《证类本草》
- 浓朴《新修本草》
- 浓朴《顾松园医镜》
- 浓朴《本草经集注》
- 浓朴《本草求真》
- 浓朴《千金翼方》
- 浓朴《本草新编》
- 浓朴《雷公炮制药性解》
- 浓朴《本经逢原》
- 浓朴《雷公炮炙论》
- 浓朴《本草从新》
- 浓腐之苔无寒症辨《察舌辨症新法》
- 浓朴《得配本草》
- 浓腐与浓腻不同辨《察舌辨症新法》
- 浓朴《本草思辨录》
- 浓杜仲《药性切用》
- 浓朴《本草崇原》
- 浓肠丸《是斋百一选方》
- 浓朴《本草便读》
- 浓肠丸《扁鹊心书》
- 浓朴《本草经解》
- 浓肠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浓朴《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本草蒙筌》
- 作者:陈嘉谟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总论
- 卷之一
- 草部上
- 卷之二
- 草部中
- 卷之三
- 草部下
- 卷之四
- 木部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卷之九
- 卷之十
- 卷之十一
- 卷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