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

《本草蒙筌》书籍目录

(一名守田) 味辛、微苦,气平,生寒熟温。沉而降,阴中阳也。有毒。山谷川泽,处处有之。苗起一茎,茎端三叶。根名半夏,八月采收。反乌头,恶皂荚,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忌羊肉羊血海藻饴糖。使宜射干柴胡,经入足胆脾胃。久藏入药,同沸汤制七次。仍加姜制,才可投瓶。若研末搀少枯矾,(每泡过半夏四两,入枯矾一两共研。)拌姜汁捏作小饼。诸叶包裹,风际阴干,此又名半夏曲也。片则刀峻,曲则力柔。总主诸痰,验证佐助。火痰黑,老痰胶,加芩、连、栝楼海粉;寒痰清,湿痰白,入姜、附、苍术陈皮。风痰卒中昏迷皂角天南星和∶痰核延生肿突,竹沥白芥子搀。劫痰厥头疼,止痰饮胁痛。散逆气,除呕恶,开结气,发音声。脾泻兼驱,心汗且敛。盖脾恶湿,半夏专能燥湿胜水故尔。孕妇忌用,恐堕胎元。如不得已用之,复加姜汁炒过。消渴并诸血证尤禁莫加,因燥反助火邪,真阴愈被熬害,津枯血耗,危殆日侵,不得不预防也。生半夏肿,成颗者摩水,敷蝎子螫人,涂上即愈。妇人产后晕绝,为丸塞两鼻中,能顷刻回苏。

此扁鹊捷法。

(谟)按∶《内经》云∶肾主五液,化为五湿。自入为唾,入肝为泪,入心为汗,入脾为痰,入肺为涕。丹溪又云∶有痰曰嗽,无痰曰咳,因嗽而动脾之湿也。半夏惟入脾以泻痰之标,不能入肾以泻痰之本。然咳无形,嗽有形。无形则润,有形则燥,所以为流湿润燥之剂也。又小柴胡汤中加之,以治伤寒寒热。半助柴胡以主恶寒,半助黄芩而能去热,及往来寒热皆用之,有各半之意,故因而名曰半夏云。《本经》别以守田目之者,盖缘夏半前后,人多耘莳在田,斯又指名而生意也。

第二卷贝母款后(谟)按∶宜参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本草蒙筌》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本草蒙筌》书籍目录
  1. 半夏《本草蒙筌》
  2. 半夏《本草备要》
  3. 半夏《本草易读》
  4. 半夏《汤液本草》
  5. 半夏《冯氏锦囊秘录》
  6. 半夏《本草衍义》
  7. 半夏《医学入门》
  8. 半夏《吴普本草》
  9. 半夏《证类本草》
  10. 半夏《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11. 半夏《顾松园医镜》
  12. 半夏《新修本草》
  13. 半夏《本草求真》
  14. 半夏《本草经集注》
  15. 半夏《本草新编》
  16. 半夏《长沙药解》
  17. 半夏《本经逢原》
  18. 半夏《药笼小品》
  19. 半夏《本草从新》
  20. 半夏《千金翼方》
  21. 半夏《得配本草》
  22. 半夏《雷公炮制药性解》
  23. 半夏《中药学》
  24. 半夏《雷公炮炙论》
  25. 半夏《本草思辨录》
  26. 半夏《本草纲目》
  27. 半夏《本草崇原》
  28. 半夏《神农本草经》
  29. 半夏《本草便读》
  30. 半微量定氮法《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31. 半夏《本草经解》

《本草蒙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