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踯躅
味辛,气温。有大毒。向阳山谷,逢春则生。起苗一尺余高,结蕊二月半后。叶如桃叶深绿,花似瓜花正黄。羊误食之,踯躅而死。故《本经》竟名羊踯躅,今南人又呼黄杜鹃。依时采花,阴干入药。主风湿藏肌肉里, 痹麻;治贼风在皮肤中,淫淫掣痛。鬼疰蛊毒并治,瘟疟恶毒齐驱。

- 羊踯躅《本草蒙筌》
- 羊踯躅《新修本草》
- 羊踯躅《冯氏锦囊秘录》
- 羊踯躅《本草经集注》
- 羊踯躅《医学入门》
- 羊踯躅《千金翼方》
- 羊踯躅《证类本草》
- 羊踯躅《本草纲目》
- 羊踯躅《本草新编》
- 羊踯躅《神农本草经》
- 羊踯躅《本经逢原》
- 羊脂菌《滇南本草》
- 羊踯躅《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羊脂煎《备急千金要方》
- 羊踯躅《名医别录》
- 羊脏羹《食疗方》
- 羊踯躅《本草图经》
- 羊脏羹《保健药膳》
- 羊踯躅花《本草崇原》
- 羊杂面《保健药膳》
- 羊踯躅华《吴普本草》
- 羊疫秘方《华佗神方》
- 羊踯躅中毒《中医词典》
- 羊腰子《本草分经》
- 阳《中医词典》
- 羊腰面《保健药膳》
- 阳白《针灸大成》
- 羊血《顾松园医镜》
- 阳白《中医词典》
- 羊血《本草备要》
- 阳白《针灸学》
《本草蒙筌》
- 作者:陈嘉谟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总论
- 卷之一
- 草部上
- 卷之二
- 草部中
- 卷之三
- 草部下
- 卷之四
- 木部
- 卷之五
- 卷之六
- 卷之七
- 卷之八
- 卷之九
- 卷之十
- 卷之十一
- 卷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