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阳性溃疡分析

《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书籍目录

我们自1993年1月至1994年1月,对资料齐全的6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运用祖国医药学进行临床治疗控索,取得令人满意效果,现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组68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治疗前均经胃镜诊断为胃或十二指肠溃疡;②取十二指肠或幽门胃窦部部粘膜标本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p)、尿素酶试验及W—S染色阳性;③近半个月未服抗溃疡药和抗生素;④肝肾功能均正常。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18岁~62岁;胃溃疡13例,十二指肠溃疡21例,溃疡灶直径0.3cm~1.3cm。对照组(西药组)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17岁~73岁;胃溃疡14例,十二指肠溃疡20例。溃疡灶直0.3cm~1.2cm。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和溃疡灶大小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中药组:治疗原则以抑菌消肿、解毒止痛、健脾补气、活血祛瘀、托疮生肌中药治疗为主。临床上采用寒热证分治,随证加减。热证方:黄连15g,薄公英15g,黄芪20g,三七5g(冲),桑叶10g。寒证方:白芍15g,桂枝10g,砂仁5g,黄芪20g,三七5g(冲),干姜10g。每日1剂,加水400ml,文火煎至120ml~150ml,分2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以国产雷尼替丁150mg,每日3次,口服,亦为4周1个疗程,同中药组治疗观察比较。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疗4周结束后再行胃镜检查,取十二指肠或幽门前胃窦部粘膜标本作Hp培养、尿素酶试验及W—S染色,若三项检查全部阴性为Hp清除,6个月后复查Hp,仍阴性为根除。溃疡灶愈合或仅留疤痕为治愈,溃疡灶愈合≥50%为好转,溃疡灶愈合<50%为无效。

2.2 治疗效查

本组经7d~10d治疗后,中药组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略优于对照组,但两组无明显差异(表1,P>0.05)。

表1 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比较(%)

分 组腹痛恶心泛酸呃逆胸骨后痛腹泻便秘
中药组88.274.296.4100.0100.066.7
对照组76.578.190.0100.095.050.0

表2 治疗结果分析(%)

分组治愈好转总有效
中药组61.832.494.1
对照组38.535.373.5

中药组溃疡治愈率61.8%和总有效率94.1%分别高于对照组的38.5%及73.5%,两组比较中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表2,P<0.05)。

表3 对幽门螺杆菌的作用(%)

分 组Hp清除Hp转阴的治愈Hp未阴转的治愈Hp根除
中药组70.691.720.064.7
对照组32.454.621.75.9

中药组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对Hp清除率70.6%及根除率(64.7%)分别高于对照组的32.3%及5.9%。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表3,P<0.01)。

溃疡复发情况 在治疗结束后6个月的追踪观察中,中药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14.3%;而对照组复发8例,复发率为61.5%。两组比较,中药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3 讨论

据国内外文献报道,Hp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密切相关,已被医学界同道者理解,但溃疡病复发问题仍是临床学攻克的重要课题。为探索治疗和减少复发的有效方式,作者根据黄连、薄公英、仙人掌有抑菌、清热解毒之功能;白芍桂枝有抑菌、镇静止痛作用;三七有活血祛瘀、清肿止痛之奇效;砂仁有抑菌、行气宽中、健胃消食功能;黄芪有补气固表、托疮生肌之效能;桑叶有疏风清热功用,则以辨别寒热,分证用中药与雷尼替丁作对照性观察。结果中药组溃疡愈合率61.8%、总有效率94.1%、Hp根除率64.7%,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4%、73.5%、5.9%(P<0.01);治疗结束后6个月中药组溃疡复发率14.3%,亦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1.5%(P<0.01)。

综上观察分析,本文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与文献相近,Hp清除率及根除率高于文献报道的60%清除率;治疗结束后6个月溃疡复发率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31.2%。同时,临床上验证中药黄连、白芍、薄公英等不仅有抑菌作用,也有杀灭Hp的功能。虽然本文例数不多,难以作一结论,但揭示了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和遏制溃疡复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书籍目录
  1. 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阳性溃疡分析《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 中药制剂研究《中国医学通史》
  3. 中药资源普查《中国医学通史》
  4. 中药制剂室工作制度《医院药学》
  5. 中暍《中医词典》
  6. 中药在治疗免疫性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免疫与健康》
  7. 中野狼毒毒《外科证治全书》
  8. 中药用煮汤剂是否不科学?太麻烦,太不省时间,太不合乎时代的要求呢?《中医之钥》
  9. 中野狼烟毒《外科证治全书》
  10. 中药药理学研究《中国医学通史》
  11. 中野蕈灵芝毒《奇效简便良方》
  12. 中药学的发展《中国医学通史》
  13. 中野芋毒《奇效简便良方》
  14. 中药调剂室工作制度《医院药学》
  15. 中一切药毒及饮食毒《奇效简便良方》
  16. 中药调剂科(室)的职责与人员设置《医院药学》
  17. 中医、西医对感冒的不同分别《中医之钥》
  18. 中药是否会伤胃呢?《中医之钥》
  19. 中医、中药要如何复兴呢?《中医之钥》
  20. 中药配方质量管理《医院药学》
  21. 中医“证”的动物模型《实验动物科学》
  22. 中药炮制的研究《中国医学通史》
  23. 中医病案的内容与要求《中医诊断学》
  24. 中药美容《趣味中医》
  25. 中医病案的书写格式《中医诊断学》
  26. 中药慢、西药快是否是事实?《中医之钥》
  27. 中医病案的沿革《中医诊断学》
  28. 中药流产《中医词典》
  29. 中医病案书写的注意事项《中医诊断学》
  30. 中药库工作制度《医院药学》
  31. 中医成语《趣味中医》